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6篇
综合类   1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根据河北省保定市基地型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京津冀保农业区位商的差异化分析,探讨发展保定市基地型农业对接京津(北京市、天津市)的可行性.保定市目前存在基地型农业规模较小、政策支持不到位、对接京津战略中"一头热"、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低等制约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发展龙头企业,普及优惠政策,加强与京津两地的政策沟通,以及搞好农产品品牌建议.  相似文献   
83.
为科学指导河北省红地球葡萄主产区果园管理和平衡施肥,以河北省昌黎县葡萄主产区为试验地,以土壤(0~30 cm)和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明确丰缺状况并分析土壤和叶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8 g/kg,64%处于低量及以下水平;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丰富水平的果...  相似文献   
84.
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5,(1):42-47
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利用遥感解译获得的环京津地区73个县(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1996~2011年该区域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并运用敏感性指数验证了所计算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可信度。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度及相对变化率指数模型,分别对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时间、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表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特征;在时间变化上,环京津地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规律略有不同,其中园地、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变化最为剧烈;耕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最为缓和,但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总价值随时间的推移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空间变化上,西部高山丘陵区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较剧烈,东南部平原区变化较缓,1996~2011年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最剧烈的地区集中在保定西部山区及张家口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85.
沽源县生态用地重要性识别及生态用地类型划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识别出对维护区域生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用地,对于区域生态建设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北省沽源县为例,对沽源县生态用地的重要性等别进行了综合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生态重要性等别为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以及一般重要的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29142.27 hm2、103625.46 hm2、58865.22 hm2和8147.88 hm2,分别占沽源县生态用地总面积的14.59%、51.87%、29.46%和4.08%。从空间分布上看,重要性等别为极重要的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在县域南部与东南部。从生态用地类型角度分析,沽源县水源涵养型生态用地、土壤保持型生态用地、灾害防护型生态用地以及可适当开发型生态用地的面积分别为4918.23 hm2、96522.36 hm2、19028.76 hm2和79311.48 hm2,分别占生态用地面积的2.46%、48.32%、9.52%和39.70%。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规划环境及自身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类型及发展方向。以肥乡县为例,依据外部“溢出”辐射衰减的原理,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的支撑程度,并分析自身支撑度;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聚类划分等级;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将两支撑度图层空间叠加,划分整理类型区。先将居民点规划支撑度分值介于61.54~100的归为城镇转化型,其余的以自身支撑度进行划分,介于41.05~100的为保留发展型,介于26.80~41.05的为内部挖潜型,介于0~26.80的为搬迁合并型,针对各类型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在统筹土地规划、从内外两个角度选取整理模式方面,本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7.
从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和社会状况4个方面构建石家庄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石家庄市17个县(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将其分为集约、较集约和不集约3个集约等级,并对集约水平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各县(市)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北部山区相对中东部地区集约度水平较低;自然、经济、人口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区域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差异;提高集约利用水平需从规划、投入、农民意识等多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河北省耕地生态效率内在提升机制以及实现耕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以河北省137个县域为单元,利用非期望SBM模型测度2000—2017年河北省县域耕地生态效率,并从省、市、县层次分析耕地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运用空间自相关探寻空间作用关系,采用收敛模型进行了收敛分析。结果表明:(1)从省、市角度来看,河北省耕地生态效率在研究期内大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由0.773下降到0.563,再上升到0.796,效率水平还有待提高。(2)从县域来看,整体上各县耕地生态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处于无效状态的县域单元较多,占总单元的89.1%,并且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效应。(3)从收敛性情况来看,河北省全省和北部、中部的耕地生态效率整体上均存在不稳定的σ收敛,而南部不存在σ收敛。同时河北省耕地生态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主要体现在北部、中部、南部之间,其内部不存在绝对β收敛。河北省耕地生态效率尚存较大提升空间,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内部各县耕地生态效率差异正逐步扩大,区域内各县未来应加强合作,促进区域各县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9.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是国土资源部为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而提出来的,通过构建该土地利用模式,可以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赤城县为例,探讨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县生态功能区划分,进而提出了4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以期达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
生境质量评价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未利用地开发对唐县生境质量的影响,本文运用InVEST模型中的Habitat Quality模块分析2000年、2007年和2016年河北省唐县未利用地开发前后的生境质量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2000—2016年,未利用地开发方向主要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未利用地比例从100%(以2000年未利用地面积为基数)减少到33.70%,草地、林地和耕地比例从0分别增加到27.43%、 21.30%和10.46%。2)唐县未利用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逐年减少,其平均斑块面积由开发前的94.73 hm~2减少到开发后的6.15hm~2;林地、水域和草地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增加。未利用地开发后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有所增加,各景观组分所占面积比例差异减小,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3)未利用地开发后,研究区生境质量明显提升,生境质量得分由2000年的0.09上升到2007年的0.28,2016年又上升到0.39。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以及土地开发工作中的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