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6篇
综合类   10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为探明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尺度效应,以河北省阜平县为研究区,采用信息熵分析法的模型分析土壤亚类、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各影响因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特征和尺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关键影响因子不同,大尺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影响因子是高程;随着尺度减小,其他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相对变大。具体结论如下:(1)在大尺度(阜平县)上,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相关性最大的是高程,其次是土壤亚类、坡度,最小的是土地利用现状;在中尺度(大沙河)上,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相关性最大的是土壤亚类,其次是高程、土地利用现状,最小的是坡度;在小尺度(阜平镇)上,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相关性最大的是高程,其次是土地利用现状、土壤亚类,最小的是坡度;(2)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基于特定的样本空间范围,需要考虑在其他区域或空间尺度上的适用性,还要综合分析其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因素。期待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合理利用土地和碳库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2.
63.
64.
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5,(1):42-47
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利用遥感解译获得的环京津地区73个县(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1996~2011年该区域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并运用敏感性指数验证了所计算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可信度。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度及相对变化率指数模型,分别对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时间、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表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特征;在时间变化上,环京津地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规律略有不同,其中园地、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变化最为剧烈;耕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最为缓和,但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总价值随时间的推移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空间变化上,西部高山丘陵区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较剧烈,东南部平原区变化较缓,1996~2011年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最剧烈的地区集中在保定西部山区及张家口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65.
以河北省武强县近年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粗糙集理论研究土地整理项目时序决定因素权重的测算方法,得出与项目实施顺序关系最密切的是灌溉保证率、有机质含量的结论,算法分析简单明了,为整理项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为了寻找京津冀区域和谐发展适宜的生态补偿模型,基于排放因子法核算了研究区2006—2015年的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赤字,并将碳赤字与碳交易的价值结合,构建了京津冀生态补偿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0a内研究区碳排放变化呈现2个不同阶段,2013年前碳排放增长迅速,年增长率约8%,之后变化甚微,且河北碳排放明显高于其他两地;2009年之后碳吸收有显著增加,且河北碳吸收量亦高于其他两地;三地均属补偿主体,其中河北10a间补偿额度均高于北京和天津,最高值近550亿元(2012年)。  相似文献   
67.
何玲  杜哲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2):129-138
[目的]探究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精准获取方法,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精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利用InVEST模型、裸土植被指数模型、综合指数法等多种模型与方法,从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生境压力和环境质量4项一级指标及植被覆盖度、固碳能力、道路压力指数、霾指数等14项二级指标分析河北省阜平县生态环境质量。[结果](1)生态系统质量一般和较差区分布最广,集中在东部水库区和西部中山、低山区。(2)生态系统服务较差区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县中部和东部。(3)生境压力较差区比例最高,以未利用地为主。(4)环境质量为良的区域在全域均有大面积分布。(5)阜平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好,一般区广泛分布,占总面积的77.04%,主要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结论]基于空间信息技术与多源遥感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反映县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8.
69.
王印传  王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91-195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维护农村的生产和生态功能,采用问卷调查、典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应用环境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等有关理论,分析了农村环境政策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提出并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系数,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适用的环境政策类型,最后探讨了"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的制定框架。由此认为"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是适合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类型。  相似文献   
70.
由于人类对土地功能的认识单一,造成乡村地区土地利用不充分,导致土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而土地单一功能利用模式转变的关键是探究土地多功能的利用。以北流河流域林地为研究区对象,从气候、土壤、地质、地形、植被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林地土地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材料功能进行空间定量化,运用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评价北流河流域林地多功能性及影响因素;并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林地土地多功能利用类型区。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地多功能热点区域呈集聚分布,冷点区域呈带状分布在北流河流域的山麓。(2)北流河流域林地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主要以植被因素为主,其中郁闭度、蓄积量、碳汇为主导因子,植被盖度对林地土地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较小,应加强北流河流域内的植被保护和严禁过度开发林地;交互作用明显,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质条件共同制约着北流河流域林地多功能水平。(3)通过伪F统计将北流河流域林地划分为3个主导区和1个提升区,分别为生产功能主导区、生态功能主导区、景观功能主导区以及综合功能提升区,其中生态功能主导区面积最大;并针对主导功能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