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6篇
综合类   10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沽源县生态用地重要性识别及生态用地类型划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识别出对维护区域生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用地,对于区域生态建设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北省沽源县为例,对沽源县生态用地的重要性等别进行了综合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生态重要性等别为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以及一般重要的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29142.27 hm2、103625.46 hm2、58865.22 hm2和8147.88 hm2,分别占沽源县生态用地总面积的14.59%、51.87%、29.46%和4.08%。从空间分布上看,重要性等别为极重要的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在县域南部与东南部。从生态用地类型角度分析,沽源县水源涵养型生态用地、土壤保持型生态用地、灾害防护型生态用地以及可适当开发型生态用地的面积分别为4918.23 hm2、96522.36 hm2、19028.76 hm2和79311.48 hm2,分别占生态用地面积的2.46%、48.32%、9.52%和39.70%。  相似文献   
112.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丽花脱毒技术,获得优质大丽花脱毒苗,以感染大丽花花叶病毒(DMV)、黄瓜花叶病毒 (CMV D2)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大丽花为试材,采用茎尖结合热处理、化学处理方法对大丽花脱毒效果进行了探讨。各培养单株经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结果表明,茎尖结合热处理能有效脱除DMV和CMV D2,脱毒率分别达到747%和669%,但不能有效脱除TMV,对3种病毒均脱除的比率为106%;茎尖结合化学处理能有效脱除DMV,CMV D2和TMV,脱除率分别为831%,805%和771%,对3种病毒的脱除率为243%。  相似文献   
113.
李玘  高双喜 《乡村科技》2019,(8):106-107
我国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一条重要路线,并为改善我国水土流失地区生态与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进行小流域治理的原因、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对策,以期为我国进行小流域治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4.
分析生态旅游适宜性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协调发展的依据,优化村级生态旅游空间格局能够提升区域土地综合利用水平。以杏树园村为研究对象,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生态旅游环境状况、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生态旅游支持系统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ArcGIS分析适宜性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法,构建魔方单元与各分区的对应关系,实现杏树园村生态旅游区划方案。结果表明:杏树园村生态旅游适宜性分为三个等级:高度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整体呈现东南部向西北部适宜等级降低的格局特征。划分研究区为生态旅游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鼓励发展区和引导发展区四大类区,识别每种类型区的主导功能特征,定位不同区划类型的发展方向,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土地合理开发,为全国乡村空间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生态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研究以地处冀西北间山盆地区的河北省怀来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状况,从地形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干扰、生境与水资源环境3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变异系数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怀来县未利用地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级别:低度敏感、中度敏感、重度敏感、极度敏感,并根据怀来县地形特点进行地形梯度的划分,划分出4级高程梯度带和4级坡度梯度带,以分析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生态敏感性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怀来县未利用地生态敏感性为低度敏感、中度敏感、重度敏感、极度敏感的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10 968.45hm~2,17 347.72hm~2,19 163.18hm~2和10 876.84hm~2,占研究区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8.81%,29.73%,32.84%和18.64%,生态敏感性等级为重度敏感的未利用地较多。从地形梯度角度分析,怀来县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400~600m高程梯度带以及大于25°坡度梯度带;生态敏感性等级为低度敏感的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400~600m和600~800m两个高程梯度带以及2°~6°和6°~15°两个坡度梯度带;随着高程与坡度的增加,各地形梯度带生态敏感性等级为极度敏感的未利用地比重增大,分别由最初的14.57%和0.00%提升到49.05%和27.80%。研究结果可以为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可揭示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优化环境管理有重要意义。从景观生态风险的显隐性角度出发,选取不同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Geoda等空间分析技术,并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进行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和空间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景观斑块的破碎化等显性风险是区域风险升高的直接原因,而隐性风险例如长久以往的人类活动干扰而导致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的破坏无疑是诱因;2001—201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但风险指数仍处于较高等级,空间分布上风险等级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研究期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上存在着较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HH聚类和LL聚类呈增强趋势;通过对风险变化区的地类变化分析可知,林地对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值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地面积的增加有效降低了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值,而未利用地对生态风险指数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应控制未利用地合理、适时、适度地开发。研究结果为研究区以及类似地域景观生态风险管理和土地利用生态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以河北省474户农民的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年龄、对于抵押担保了解与否、家庭年收入、距离县城远近和是否曾将宅基地进行抵押担保这5个因素对于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更好地支持目前国家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进,特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掌握区域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是耕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监测样点布设是了解耕地质量的前提。为确保监测样点数量、位置科学合理,以昌黎县为例,基于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空间分层抽样方法初步确定昌黎县耕地等别渐变区域应至少布设40个监测样点;基于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半变异函数结构分析得到,昌黎县耕地质量的最大相关距离为5.48 km,在ArcGIS中以5 km×5 km布设网格得到,昌黎县预布设45个监测样点才能满足耕地质量监测的精度要求;考虑监测样点布设稳定性,基于耕地等别渐变类型与耕地国家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监测样点预布设进行空间优化,最终确定监测点位置;对监测样点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Kriging插值,利用插值结果的预测误差统计量检验样点布设精度。本研究提出的样点布设方法可提高监测精度,并可保证监测样点的代表性和监测信息的完整性,从而使监测成果更为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19.
废弃地也是宝贵的土地资源,而我国废弃地资源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为了使废弃地资源管理政策制订更科学,以及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和方案编制等更精准,避免盲目性,运用文献法、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法、野外调查与测绘法等,对废弃地立地类型、废弃地环境类型、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确定了废弃地立地类型划分体系,包括7级类型划分标准;确定了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类型划分体系,包括2级类型划分标准,其中第1级划分为林地、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乡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特殊用地等8个方向,第2级包括28个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向不仅与废弃地立地类型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废弃地所处的气候、生态和地质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0.
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碳排放政策。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构建碳排放评价模型,测算河北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利用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究研究区碳排放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依据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和碳生态承载系数提出碳平衡分区方案及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河北省碳排放总量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从9.01×107 t上升到2.75×108 t, 2000-2010年碳排放量增长速率快速提升,2010-2020年碳排放量增长相对缓慢。(2)河北省碳排放强度呈现多圈层结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资源型城市为中心向外呈圈层结构扩散,石家庄和沧州核心市区次圈层结构逐渐显现。(3)河北省县域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空间特征呈四周低中间高,碳生态承载系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4)基于碳平衡分析将河北省划分为碳汇功能区、低碳保持区、经济发展区、碳汇发展区和高碳优化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