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7篇
  20篇
综合类   384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13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一项新型简易无土栽培技术,本文结合实践介绍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特点、操作技术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2.
本文详细介绍了滨海农区苜蓿栽培技术专家系统构建的规则和过程,并介绍了该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3.
我国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麦叶锈病的经济重要性和抗病育种在小麦病害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评述了建国后50多年来我国在小麦叶锈菌致病性和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在小麦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利用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在对病菌致病性和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中,鉴定出41个生理小种。明确主要由突变和异核作用不断产生的新小种为导致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品种的遗传分化、混杂退化和布局利用、环境因素,特别是地理生态条件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建立了小麦叶锈菌DNA分子遗传标记体系,提出了治理对策。初步揭示了其抗病机制。总结提出了抗病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4.
1 植株选择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形态优美的植株.  相似文献   
85.
虎刺梅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德平  王增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08-6208
[目的]研究虎刺梅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方法]以虎刺梅子房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I、BA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快速繁殖。[结果]1/2MS培养基附加6-BA 2.0 mg/L对子房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将产生的愈伤组织块转入分化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3 mg/L中,培养45~50 d后,形成了10多个侧芽;在MS+6-BA 2.0 mg/L+NAA 0.3 mg/L进行小苗的快速增殖;将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MS+IBA 0.8 mg/L中,20 d后,产生5~6条根;驯化及移栽所用基质为草炭∶砂子∶珍珠岩=3∶1∶1,7 d后小苗产生了新根,进一步管理可发育成大苗。[结论]该研究利用组织培养实现了虎刺梅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与品质性状。[方法]对河北省自1975年以来审定的40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北省夏大豆产量从1975年的2250 kg/hm2上升至2007年的2940 kg/hm2,增产幅度为30.7%。品种的农艺性状为:株高70~100 cm,生育期90~105 d,分枝数1个以上,紫花、圆叶,亚有限或有限型结荚习性;圆粒、黄或褐脐、百粒重高于18 g的品种占总数的72.5%。蛋白质含量≥44%的品种有4个,占总数的10.0%;蛋白质含量在41%~44%的品种有22个,占总数的55.0%。脂肪含量≥21%的品种为9个,占总数的22.5%;脂肪含量在18%~20%的品种为25个,占总数的62.5%。蛋白质+脂肪含量≥63%及脂肪含量≥20%的品种有6个,占总数的15.0%。[结论]该研究为夏大豆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华北东部低平原红枣产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华北东部低平原金丝小枣产区是我国最大的红枣产区,产区跨越山东、河北及天津3个省(市)的近30个县(市、区)。文章在简要叙述区域内红枣产业(含冬枣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高度分析了当前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8.
<正> 品种来源:沧豆4号(沧8901)系沧州市农林科学院1989年以中作83—D50为母本,7510为父本有性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2000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沧豆4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75~80厘米,主茎15~16节,结荚高度10~15厘米。分枝1~1.5个,单株有效荚35个。圆叶,紫花,棕毛,亚有限结荚习性,落黄好。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深褐色。单株粒数85粒,单株粒重15~18克,百粒重20~23克。脂肪含量21.21%,蛋白质含量42.82%,符合国家优质品种标准(蛋白+脂肪为63%)。生育期93天,属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89.
在河北省黑龙港生态区,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0-47万hm^2,其中盐碱地棉面积较大。土壤盐碱、瘠薄、冷早是盐碱地棉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表土板结,对棉苗全、齐、壮极为不利。棉花开花期以后,植株抗盐碱能力增强,而此时雨季来临,盐分淋失,盐碱危害变轻。因此.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是保全苗,促早发。  相似文献   
90.
沧州市位于冀中南,黑龙港流域,北纬37°29′ ̄38°57′,东经115°42′ ̄117°51′,光、热资源丰富,全年≥10℃的有效积温达4282.9 ̄4415.7℃,全年总日照幅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33.6千卡,年均降雨量550 ̄600mm,雨热同季,秋高气爽,日照充足,具有生产优质棉的区域优势,棉花常年种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