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7篇
  90篇
综合类   27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总容积1300 L的预酸化两相连续发酵的中试设备构建设计;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发酵条件下,泔脚废物的预酸化两相处理,在负荷1.66 kg.m-3d-1和35℃时,每吨泔脚能产生102 m3沼气。与城市有机废物大型发酵工艺的技术与运营指标对比定性分析表明,本工艺条件下的泔脚厌氧发酵处置具有广阔的社会产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测定分析了制药废水中Mn2 、Cu2 、Zn2 和Se4 4种金属元素离子水平对跨界原生质体融合(IKPF)特效菌株Xhhh表达锰过氧化物酶(MnP)水平及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MnP表达水平的金属元素离子顺序为Mn2 >Se4 >Zn2 >Cu2 。在MnP水平与生物比降解率(SDR)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结果为应用IKPF-Xhhh特效菌株处理制药废水的工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参数。本文还对Xhhh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程云 《绿色科技》2014,(2):196-198
指出了集成电路和印制电路板是半导体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生产过程中会大量使用氢氟酸,使得虽经过处理后的生产废水中氟离子浓度仍较高,达到7 mg/L左右;通过将半导体企业排放废水与生活污水、地下水及地表水中氟离子浓度进行比较,提出了以氟离子浓度作为半导体工业废水的污染特征因子,并结合不同雨污混接类型污染特征因子,依据物料和水量守恒得出不同混接类型的近似混接水量比例计算公式,以期为后续的雨污混接溯源和雨污改造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谭洪新 《水产学报》2004,28(6):689-694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植物水栽培综合生产系统主要由鱼类养殖池、蔬菜和花卉水培渠、循环水处理系统构成,是一种新型"养殖-种植-水质净化"生产模式。在上海市青浦区的实践表明:①单位水体红罗非鱼(Tilapiamossambica(♀)×Tilapianilotica(♂))和暗纹东方(Fuguobscurus)的产量分别达到58kg·m-3和12.28kg·m-3,养殖期间,氨氮浓度<1.5mg·L-1,亚硝氮浓度<0.8mg·L-1,DO>5.0mg·L-1;②水栽培蔬菜生长良好,对氨氮、亚硝氮、硝氮、总氮、磷酸盐和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7.46%、51.72%、3.7%、10.67%、9.72%和21.78%,水培蔬菜渠进水和出水的平均N/P分别为6.60∶1和6.53∶1;③生物过滤器对流经水体的NH 4 N、NO-2 N、COD一次性去除率分别为44.79%、20.31%、20.10%;④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对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的去除率为93.58%,NH 4 N、NO-2 N的去除率为39.00%、38.10%,能明显提高水体中的pH和DO。  相似文献   
15.
以某多环芳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场地未来使用功能和场地实际情况,对该场地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根据国家环保部新出台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3-2014),确定了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中相关参数;计算得出了该场地的修复目标值苯并(a)芘为0.012 mg/kg;茚并(1,2,3-cd)芘为0.12 mg/kg.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及基因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叙述了植物修复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了基因技术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章认为,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由于具有成本低,不破坏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应用于修复的植物往往植物矮小,生长速度慢,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将基因技术应用到植物修复中的研究,能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将基因技术应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两种厌氧反应器培养颗粒污泥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养猪场废水作为试验用水,对在IC和UASB反应器内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54d培养,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测试,发现IC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的直径多数在1~4 mm之间,其中2~3 mm的污泥质量占污泥总质量的比例最大,为28.5%,并且有大于5 mm的颗粒污泥产生;而UASB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直径多数在1~3 mm之间,其中1~2 mm的污泥质量占污泥总质量的比例最大,为38.7%,且没有发现大于5 mm的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微囊藻模拟藻华颗粒和微囊藻水华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的变化,分析微囊藻(Microcystis)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死亡藻体的模拟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迅速增加,而活藻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增长缓慢,在培养后期藻体大量死亡,附生细菌的数量不断增加,最后超过死亡藻体的模拟藻华颗粒的附生细菌数量。附生细菌在天然微囊藻藻华上定殖和生长也呈现类似的趋势,由于附生菌同藻华中微囊藻之间存在竞争,附生菌的存在促进藻体团聚,抑制附生细菌的定殖,但是在微囊藻的衰亡期产生的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附生细菌的生长,水体中附生细菌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天然藻华上附生细菌的数量也大量增加,有利于其生长和定殖。  相似文献   
20.
湖泊沉积物内源磷分布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湖泊内源磷以磷化氢形态的释放问题。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铁磷和钙磷形态存在。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含量与总磷、溶解态磷、铁磷、钙磷、铝磷呈显著相关,与有机磷、闭蓄态磷、交换态磷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在沉积物各种形态磷转化为磷化氢的机制中,无机磷最有可能为磷化氢形成的前体物,磷化氢可能作为富营养化湖泊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参与沉积物磷的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