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4篇
畜牧兽医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1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究鸡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增殖受体(PPARα)基因与其肉质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对鸡PPARα基因编码区进行了SNPs检测,并通过测序验证.结果显示:PPARα因编码区的630bp处有一个C→T的突变,导致所编码的210位氨基酸由ATC(异亮氨酸)变成了ATT(异亮氨酸),发生同义突变,形成CC,CT和TT三种基因型.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显示,PPARα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十六碳二烯酸含量上,TT型基因与CT型基因差异显著(P<0.05);在失水率上,CC基因型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在系水力上,TT和CT基因型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在肌内脂肪含量方面,TT型显著高于CC型(P<0.05).提示PPARα基因的作用可能参与鸡的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可作为筛选影响鸡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了分析海滨锦葵提取物对青年鸽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575只苏威肉鸽E系青年鸽,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50、100 和200 mg·kg-1海滨锦葵提取物,试验期为3个月,试验结束后测定青年鸽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青年鸽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添加海滨锦葵提取物有提高青年鸽成活率和溶菌酶活性的效果,且青年鸽日粮中添加适宜量为50~100 mg·kg-1。  相似文献   
33.
以白莱航鸡、绿壳蛋鸡为亲本,构建F2资源群体,进行蛋鸡早期体质量遗传评估。结果表明:Z染色体基因对蛋鸡早期体质量加性遗传方差有贡献;遗传模型固定效应包括品种、世代及近交系数;蛋鸡F2分离群体3周龄体质量遗传力为0.52±0.03,其中Z染色体遗传力为0.07±0.02。蛋鸡早期体质量遗传评估时应考虑性染色体连锁遗传效应的影响;3周龄蛋鸡体质量属于中等偏高遗传力性状,可通过个体选育获取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苏邮1号蛋鸭上笼后行为、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对"A"字型层架式鸭笼的适应能力。[方法]以高邮鸭为对照品种,以苏邮1号蛋鸭为试验动物,同时间出雏,饲养至100 d,同时上笼,观察上笼后的行为和血浆中皮质酮的变化。设计"A"字型层架式鸭笼,分上、中、下3层,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析不同阶梯位置对苏邮1号蛋鸭开产日龄、43周龄产蛋数、产蛋期饲料转化率以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苏邮1号蛋鸭与高邮鸭对上笼应激反应的变化规律一致。与体重较大的高邮鸭相比,苏邮1号蛋鸭对上笼刺激表现出更为激烈的行为和生理反应,但对上笼后的饮水和采食则表现出较快的适应性。苏邮1号蛋鸭对"A"字型层架式鸭笼有很好的适应性,不同阶梯位置对产蛋初期开产日龄、43周龄产蛋数、成活率有显著影响,而其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大。[结论]苏邮1号蛋鸭对"A"字型层架式鸭笼有很好的适应性,生产中可采用笼养方式大规模饲养苏邮1号蛋鸭配套系。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国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株(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A基因的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11个禽Pm菌株和3个荚膜型参考株(A,B,D)的OmpA基因进行扩增,将各菌株纯化回收的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4个菌株的OmpA基因开放阅读框在1 047~1 077 bp之间,其中长度为1 062 bp的有9个菌株;Signal IP 4.0预测表明,信号肽均为N端21个氨基酸残基,成熟蛋白氨基酸残基数量在327~332之间,推测的分子量为35.19~36.35 kD。与GenBank中12个菌株Omp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85.3%~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3.1%~100%;其中C48-1,1010,9003,890920,921012,xj等6个国内禽Pm分离株OmpA序列同源性为100%。由此可见国内禽Pm菌株OmpA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欧洲肉鸽与卡奴鸽不同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以寻求最佳杂交配套。[方法]对欧洲肉鸡3个品系与白卡奴鸽正反交,组成6个杂交组合,对6个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比较6个杂交组合的总产蛋数、产蛋周期、蛋重、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初生重、28日龄体重、28日龄成活率等指标。[结果]总产蛋数以E2BC组合最高(22.32个),显著大于BCE1、BCE2、BCE3、E1BC组合(P0.05);BCE2组合总产蛋数最少(19.70个),显著小于其他5个组合(P0.05)。E2BC组合产蛋周期最短(34.37 d),显著小于BCE2组合(38.91 d)(P0.05)。蛋重基本在23 g左右。受精率E2BC组合最高(79.85%),显著高于BCE3组合(71.57%)(P0.05)。BCE1组合受精蛋孵化率最高78.79%,显著高于E3BC组合(74.72%)(P0.05)。各杂交组合的初生重基本都在16 g左右。28日龄上市体重以E2BC组合最高(599.94 g),显著大于E3BC组合(556.13 g)(P0.05)。BCE2组合28日龄成活率为84.77%,显著低于其他5个组合(P0.05)。[结论]E2BC组合的年产蛋量、受精率和28日龄体重均最高,其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都比较优良,可在生产中加以利用。E3品系在杂交利用上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37.
以3个日龄的5个品系F、D、Y、S、B优质肉鸡为试验对象,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优质鸡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鸡肌纤维的发育呈明显变化.70-90日龄的肌纤维面积的生长强度小于90-120日龄,而肌纤维密度70-90日龄的生长强度大于90-120日龄.同一生长阶段不同品系间肌纤维的生长强度也明显不同,生长较快的D系肌纤维生长强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硫胺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嫩度、肉色、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可见,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干物质、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及硫胺素、肌苷酸等风味物质的产生有利.  相似文献   
38.
实验测定和观察比较同一饲养条件下6个地方鸡种同一天所产的各30枚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颜色、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壳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蛋形指数以茶花鸡、藏鸡和金湖乌凤鸡较合适,基本维持在1.32~1.34;金湖乌凤鸡的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分别为0.33 mm和4752.20 g/cm2;6品种蛋鸡蛋壳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金湖乌凤鸡、边鸡、泰和鸡、北京油鸡、藏鸡和茶花鸡。泰和鸡蛋壳外表面裂隙数分别比金湖乌凤鸡、边鸡、茶花鸡、藏鸡和北京油鸡多4.37%、11.87%、28.75%、43.75%和32.50%;而金湖乌凤鸡蛋壳外表面裂隙宽仅有0.88μm;藏鸡蛋壳栅栏层厚度所占百分比为63.30%;金湖乌凤鸡蛋壳的乳头数和乳头宽分别为10.67个/μm2和36.32μm。蛋壳外表面的裂隙数、乳头层、栅栏层及晶体层厚度百分比和乳头数与蛋壳强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裂隙宽和乳头宽与蛋壳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9.
为挖掘感染ALV-J汶上芦花鸡的肝差异表达致病相关基因。本研究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素材,分别在42和300日龄进行ALV血液病毒分离检测筛选ALV阴性和阳性个体,对ALV阳性个体有病理变化的肝组织和阴性个体肝组织进行PCR检测,分别选取3只ALV阳性(G1组)和阴性(G2组)个体的肝组织,并对G1组PCR产物测序、聚类分析确定ALV亚型,利用RNA-Seq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利用荧光定量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1组样品经PCR检测、PCR扩增产物测序和聚类分析确定ALV为J亚型,转录组分析发现,共有42个差异基因在GO和KEGG中富集,其中,上调基因18个,下调基因24个。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相一致。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刺激的反应、免疫系统等;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信号传导、疾病、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了影响ALV-J致病性的多个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为深入了解ALV-J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0.
杂粕是指除豆粕(特指大豆粕)以外的非常规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加的的副产品。目前杂粕的价格较豆粕的价格低很多,所以,在饲料生产用杂粕替代部分或者全部豆粕用量的研究迫在眉睫,人们逐步认识到开发和利用棉籽柏、菜籽柏和葵花粕等杂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