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71.
以河蟹单品种养殖池塘为对照,通过河蟹、青虾和塘鳢混养模式,检测养殖水体水温(WT)、pH值、透明度(SD)、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和氨氮(NH4+-N)的变化,比较单养各混养模式的水体动态变化及产出效果。结果表明:混养池水温(WT)变化范围为19.1~31.5℃,pH值6.8~7.7,SD 35.0~60.0 cm,DO 5.1~7.6 mg/L,TN 1.53~1.79mg/L,TP 0.135~0.235 mg/L,CODMn7.86~8.59 mg/L,NH4+-N 0.35~0.48 mg/L,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国家三类水指标(GB3838-200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水温和pH值外,混养模式与单养模式水质差异性显著。混养池平均纯收益为89 735元/hm2和91 860元/hm2,单养池平均纯收益为65 250元/hm2。混养比单养池多26 610元/hm2。  相似文献   
72.
为探索适宜金坛区茶园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模式,实现春茶的提质增效,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春茶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纯化肥处理,有机肥替代处理在总氮量不变和化学氮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仍能够提高春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全元(木霉)生物有机肥和茶叶专用有机肥配施茶叶专用复合肥效果相对其他有机肥,对于春茶产量、氨基酸含量及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由此可见,全元(木霉)生物有机肥和茶叶专用有机肥配施茶叶专用复合肥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3.
采用江苏省气象观测站和河蟹生态环境监测站数据,基于以隶属度等技术构建的河蟹闷热灾害、高温热害评估模型,分析2020年河蟹减产原因.结果表明:2020年43 d超长梅雨是河蟹减产的主要气象因素;闷热灾害日数7~17d,蟹塘溶解氧质量浓度持续偏低,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河蟹正常生长,病害重,病死率高;8月持续高温和9月上旬偏高...  相似文献   
74.
由于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大幅下降,流域生态安全问题严重。本研究利用2002-2010年的MODIS NDVI产品、青海湖流域气象数据、流域社会数据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数据,结果显示:1)2002-2008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植被退化面积是植被恢复面积的2倍以上。2008-2010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之后,恶化形势有所缓解,恶化面积减少至与植被恢复面积持平。2)实施治理工程之后,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仍处于退化状态,甚至有恶化趋势。天峻县和共和县分别有3 415.36和2 324.57km2地区出现警戒状态,分别占当地陆地面积的25%和38%。较严重的是,海晏县有284.98km2地区的生态安全处于重度危险状态,占当地陆地面积的18%,剩余地区都处于轻度危险状态。根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研究,提出了减缓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行性措施和改进环境治理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76.
77.
以优化施肥模式为目的,以常规分次施肥为对照,在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不配施磷缓混肥(0%P-BBF)、50%磷含量的缓混肥(50%P-BBF)、缓混肥(100%P-BBF)以及普通磷肥换聚氨酯磷酸二铵的缓混肥(C-BBF)处理,研究缓混肥不同磷配比及磷肥类型对水稻产量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分次施...  相似文献   
78.
79.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 1 号”(以下简称“长荡湖 1 号”)选育群体包括 A 系和 B 系两个平行选育系, 分别以耐高密度和大规格为选育目标。为评估“长荡湖 1 号”奇数年群体选育第二代(G2)的选育效果和遗传进展, 本研究在室外池塘生态养殖条件下, 进行大眼幼体至扣蟹以及扣蟹至成蟹养殖实验, 实验周期约为 20 个月。 实验期间通过多次生长打样及性腺发育解剖, 结合最终收获时的规格分布, 以未选育群体为对照, 综合评估了两选育品系的生长性能、性腺发育和养殖效果。结果表明: (1) 两选育品系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平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两选育品系扣蟹 7 月和 9—11 月体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成蟹养殖过程中 10 月“长荡湖 1 号”B 系体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其余月份 3 组成蟹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 (2) 成蟹雌雄个体的生殖蜕壳高峰期分别为 7 月 30 日—9 月 10 日和 8 月 20 日—9 月 30 日, 在此期间对照组的生殖蜕壳率略高于两选育品系。在肝胰腺指数(HSI)方面, 前期(9 月 20 日)对照组雄体 HSI 显著高于两选育品系(P<0.05), 而后期(11 月 10 日)两选育品系雌体 HSI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就性腺指数(GSI)而言, 两选育品系的 GSI 和对照组接近, 其中 11 月 10 日“长荡湖 1 号”B 系雌体 GSI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最终平均体重和产量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长荡湖 1 号”B 系最终平均体重略高于“长荡湖 1 号”A 系; 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 其中“长荡湖 1 号”A 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 FCR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选育品系大规格扣蟹(≥15 g)和成蟹(雄蟹≥200 g, 雌蟹≥175 g)百分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而小规格扣蟹(≤9 g)百分比例低于对照组。 综上,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 1 号”A 系具有生长速度快、单位产量高及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 1 号”B 系具有平均体重大、大规格蟹比例高和生殖蜕壳迟等特点, 两选育品系均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80.
根据近期小型水库安全鉴定成果核查工作,系统梳理了小型水库安全鉴定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技术路线不正确、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测与地质勘察等基础性工作、忽视泄输水建筑物安全评价、工作深度不足等典型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提高小型水库安全鉴定成果质量、改善工程安全现状的工作建议,包括分类明确鉴定成果质量要求、加强安全鉴定技术培训、明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建设内容、加强日常运行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