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烯啶虫胺的毒力最高,啶虫脒和丁烯氟虫腈次之,杀虫单最低;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比例均为1∶4时,对褐飞虱毒力增效明显;杀虫单·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1∶5和1∶10时增效显著。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EC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EC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两种复配剂均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44%杀虫单·啶虫脒SC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2.
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是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稻米安全的关键技术.在对江苏省苏南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1+3+X"的减量用药模式,于2015—2017年在江苏省太仓市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减量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减量用药方案在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控效果上,综合表现均优于常规用药方案,且体现了良好的生态友好效应和较高的经济效益.3年的跟踪评价显示,减量用药不仅能有效防控病虫害,更能保证水稻的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3.
小青菜对土壤中毒死蜱吸收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青菜为供试蔬菜,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毒死蜱,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小青菜生长的影响、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以及在小青菜中的吸收和转移规律,为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和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含有高浓度(>50.0 mg kg-1)毒死蜱土壤对小青菜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毒死蜱在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半衰期从23.03 d至77.43 d不等;残留于土壤中的毒死蜱能够被种植的小青菜根系吸收并转移至茎叶部分,随着土壤中处理浓度的增加,毒死蜱在小青菜根、茎和叶中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且毒死蜱在小青菜根中的残留量最大,在叶中的残留量最小;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与小青菜根、茎和叶中毒死蜱的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C根=0.025 1C土壤-0.235 8,C茎=0.012 3C土壤-0.051 7,C叶=0.000 7C土壤+0.011 5。为了实现蔬菜中农药残留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保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生产与供应,首先要对生产基地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并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4.
65.
为挖掘可用于防治梨炭疽病的生防资源,从江苏句容梨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梨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菌株CL01。基于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奥托威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CL01能够抑制梨炭疽菌菌丝的生长,受抑制的真菌菌落边缘菌丝变得稠密,分支增多,局部膨大,在PDA皿上抑菌带宽达(8.2±0.4)m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L01发酵液能够破坏梨炭疽菌细胞壁完整性,导致菌丝皱缩、塌陷。CL01发酵液还能够抑制梨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经发酵液处理后的孢子萌发率降至50%以下。用正丁醇萃取法提取的CL01发酵液粗提物对梨炭疽菌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带宽可达到(7.3±0.2) mm。CL01发酵液和发酵液正丁醇粗提物均可以有效抑制梨炭疽病斑的扩展,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62.0%和83.0%。此外,CL01还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6.
食物中有毒有害小分子的检测方法一直是食品安全的研究热点。仪器法检测成本高、耗时长。为了促进开发新型的快速检测技术,该文介绍了单链抗体、核酸适体和抗运载蛋白为代表的3种生物特征识别材料,比较了各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实用性,并在其应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为了建立检测Cry1B毒素蛋白质的双抗夹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方法,利用稀土元素Eu3+作为示踪剂,以可溶性表达的抗Cry1B毒素蛋白质单链抗体(scFv)作为捕获抗体,以免疫兔血清获得的抗Cry1B毒素蛋白质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Cry1B抗原的TRFIA技术,并对其进行方法学的综合评价。通过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单链抗体(Capture antibody)、多克隆抗体(Detection antibody)、Eu3+标记的二抗(Tracer antibody)浓度分别是2.500μg/ml、2.000μg/ml、1.000μg/ml。标准检测曲线灵敏度为0.170 ng/ml,线性测量范围为1.000~800.000 ng/ml。抗原类似物间无交叉反应。Cry1B毒蛋白质在大米中添加回收的批内变异系数为3.8%~6.6%、平均回收率为80.5%~84.8%,批间变异系数为2.2%~8.5%、平均回收率为84.1%~88.4%。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抗夹心Cry1B-TRFIA检测范围宽,特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8.
文章结合对苏中、苏北(宿迁、淮安、扬州、南通)4市下辖的20多个农业园区(包括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地市级农业园区和合作社)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苏中、苏北高效设施农业组织在产业安全、劳动力和基地补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产业园区或合作社企业化运作、进一步加强农超对接、加大对产业园区或合作社成立所必备条件的审查力度等对策,以期为有关决策者规范设施农业组织,促进其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涉及种苗繁育、种植过程、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收获等环节,并提出了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背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基因在昆虫取食、产卵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基于组学数据鉴定并克隆二化螟GR基因序列,明确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研究二化螟GR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结合二化螟转录组数据和其他昆虫的GR基因序列,通过多重序列比对,鉴定二化螟GR基因。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二化螟GR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二化螟G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构域等分析;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二化螟GR基因蛋白序列与其他昆虫GR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GR基因在二化螟不同发育阶段(1—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和成虫不同组织(雌、雄成虫的触角、头、翅、腹、足)中的表达模式。【结果】鉴定并克隆得到5个二化螟GR基因,分别命名为CsupGR1—5,ORF长度为1 122—1 428 bp,编码氨基酸序列长度为373—4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