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21篇
  4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研究建设金秀县有机茶园生产技术体系对当地有机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大瑶山有机茶生产实际,根据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从有机茶园品种、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并推广示范,为提高有机茶叶产量、质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2.
谈谈新世纪广西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建国以来,广西茶叶经历了恢复、回落、稳步发展的历史发展过程.上世纪50年代从0.4万公顷稳步发展到1.3万公顷,在60年代又跌至0.5万公顷,随后到70年代末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3.7万公顷.但由于国内外茶叶市场因素,茶叶面积又降至目前的约3万公顷.当前广西茶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又恰于我国刚加入WTO,如何发展、壮大我区茶业,使广西茶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非常值得茶业界同仁的重视及思考.  相似文献   
283.
所谓“三高“,即茶园在单位面积上的生产能力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技术效果.经多年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在茶树栽培生产上只要做到:打好土壤基础,选定优良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采用高标准、高水平管理,是实现“三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84.
[目的]发挥"桂绿1号"的品种优势,用自主品牌良种开发自主品牌特色茶产品。[方法]试验通过应用"桂绿1号"鲜叶进行研制桂林毛尖茶,分析该品种加工绿茶的特点,优化其加工工艺,研发出品质优良、质量稳定且符合桂林毛尖茶相关质量要求的茶叶产品。[结果]"桂绿1号"鲜叶制作桂林毛尖茶的加工技术为:茶青→萎凋(5.5~7.0 h)→杀青(嫩杀)→揉捻→毛火(90~95℃5 min)→足火(90~105℃8~15 min),按照这一加工工序制作出的桂林毛尖茶条索紧细,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品质优良。[结论]研究可为实现品种和产品双赢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提升广西桂林毛尖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该区茶产业的特色茶产品发展和品牌建设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5.
对广西野生茶树叶片进行解剖,从解剖学的角度对它们的抗旱、抗寒以及抗病虫害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广西茶树资源的快速鉴定与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区内7个县(区)的21个野生茶树株系的叶片进行解剖观察与比较。叶脉、叶片、上表皮角质层、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的厚度均因株系的不同而异。叶脉与叶片厚度的比值为1.62~7.06,上表皮角质层厚度为1.63~4.21 μm,上表皮细胞厚度为14.83~30.17 μm,上表皮细胞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为0.08~0.21,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为0.31~1.04。综合抗性最强的是六堡01和六堡02,其次是白牛01、开山茶01和开山茶02,它们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害能力。  相似文献   
286.
以2种生物叶面肥在桂香22号新茶园中进行叶面喷施,其茶叶氨基酸成份含量分别提高22.5% ̄31.6%,品质有明显改善,香气高锐,滋味鲜甜爽口,产量超过对照,制作的7个产品中,其中一个获广西第五届“桂茶杯”金奖,3个获特等奖;3个茶参加广西第一届“桂绿杯”名优茶评比,包揽了所有的3个银奖。  相似文献   
287.
为了研究广西德保县野生古茶树的利用价值,以其中3个代表单株的鲜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鲜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以"福鼎大白茶"作为参照,研究该地区野生古茶树的适制性及利用前景。结果表明,3个代表单株鲜叶中的咖啡碱含量分别为0.55%、0.25%和0.42%,均明显低于1%,说明德保县野生古茶树中存在低咖啡碱的野生茶树类型,可以作为选育低咖啡碱特异性茶树优质资源。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3个代表单株鲜叶中仅茶多酚含量高于对照,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3个代表单株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其鲜叶酚氨比均小于8,适制绿茶。  相似文献   
288.
【目的】研究叶面追肥对机采茶园夏秋季茶叶生长、机采效果和品质影响情况,为茶园夏秋季机采提供配套技术方法。【方法】对台茶12号茶园夏茶和秋茶进行机采前追肥处理,通过喷施3种新型叶面有机肥,调查分析各处理茶树新梢生长状态、机采产量、机采效果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在春茶季后采取叶面追肥,可以使茶树新梢密度提高44.3%~76.4%,优化芽叶机械组成以利于机采操作,机采产量提高75.7%~54.0%,其中以高氮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高钾有机肥对改善茶青生化成分含量组成和制绿茶品质效果较好。秋茶采取叶面追肥,可以使机采产量提高14.4%~26.0%,但对茶青机采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在有条件的茶园,可以在春茶手采结束后进行夏茶机采前叶面追肥,从而提升夏茶机采产量和效果,同时提升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89.
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制约有机茶生产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根据有机茶标准技术体系,从有机茶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加工技术、产品标准等五个方面,研究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技术体系,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0.
杭白菊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生化成份变化与感观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杭白菊的存放条件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杭白菊的品质下降与其生化成份变化密切相关,使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储藏杭白菊,对其品质的影响程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