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99篇
  390篇
综合类   778篇
农作物   199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431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探明草除灵作用的生理机制及其胁迫下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耐性差异机制,以浙大619、浙大622为试验材料,对苗期油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草除灵,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和超显微技术,探究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 g·L~(-1))的草除灵对2个油菜品种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当草除灵浓度大于5.0 g·L~(-1)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油菜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值显著下降,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加剧,活性氧积累增多,叶绿体、线粒体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且浙大619的抗草除灵胁迫能力高于较敏感品种浙大622。因此,本研究明确了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安全性的影响,这对该除草剂的田间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周颖 《农机化研究》2008,(2):227-230,234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微生物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加剧,社会和人文的变迁,使人类的免疫力不断下降,新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不断出现,这些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大力度,筛选开发新的抗生素.海洋拥有独特的生境条件,已成为新抗生素的重要来源.海洋微生物中共附生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特点,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53.
生产上葫芦种子发芽率低、用种量大、出芽不齐等造成西瓜嫁接时期难以掌握。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干湿交替浸种及NaCl处理的方法,以提高葫芦种子各项指标。主要研究这2种方法对葫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浸种法能够明显的提高葫芦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且大大缩短发芽时间。其中葫芦的最适浸种时间为8 h,此时种子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处理。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葫芦种子,试验表明,改良葫芦砧一号种子的最适NaCl处理浓度为10 mmol/L,此时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活力指数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54.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气化过程会释放大量的冷能.面对冷链物流日益增长的冷能供给需求,将LNG冷能作为冷链物流的补充冷源,能够有效扩大冷能供给实现路径,改变目前冷能供给单一模式状况.本文从国内外对LNG冷能的利用情况、我国冷链物流业对LNG冷能的需求和LNG冷能在冷链物流业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分析指出了LNG冷能在冷链物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LNG冷能作为冷链物流业新冷源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在浙北和浙南分别建立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土壤系列,采集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表层土壤混合样和剖面分层土样,分析土壤基本性状和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围垦利用时间的增加,土壤中铜、锌含量呈现增加,而铁、锰、硼、钼含量呈现下降;有效态铜、锌、铁、锰都呈现明显的增加,而有效态硼、钼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围垦时间的增长也增加了上下层土壤之间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土壤剖面由上至下铜、锌和钼含量呈现下降,而铁、锰和硼呈现出向中下层增加的变化。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主要是土壤基本性状发生变化、长期种植水稻发生淋溶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体外分离培养SD雄性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经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Col Ⅱ)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加入白介素-1β(IL-1β)诱导建立骨关节炎(OA)细胞模型,探讨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DG)对OA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细胞形态观察发现TFDG能明显改善OA软骨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结果显示,TFDG不仅可以上调软骨细胞分子标志物Col Ⅱ mRNA的表达,还可以下调炎症因子IL-1β、IL-6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TFDG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的分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TFDG预干扰可降低炎症诱导酶环氧化酶COX-2蛋白表达量。这些结果说明TFDG通过减弱炎症反应,从而对IL-1β体外诱导大鼠软骨细胞炎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58.
入侵昆虫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贸易的加速发展,入侵物种对农林业、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基因组学研究为阐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分子机制与生态适应性过程以及研发新型防控技术提供了新手段、新平台与大数据。本文综述了入侵昆虫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基因/基因家族、转座子/重复序列等基因组信息在决定昆虫入侵性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探讨了基因组学研究在助力害虫RNAi、昆虫不育技术(SIT)、化学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潜力,并展望了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于入侵昆虫综合防控的前景。  相似文献   
59.
农村改革使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得以消除,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外地务工反映了农民工务工地决策中的地点选择,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了解农民工流动的倾向及其内在原因。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分析子女性别差异对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地务工的农民工收入相对更高,同时家中拥有儿子的农民工更可能选择外地务工。第一胎为男孩将显著提高农民工外地务工的概率,从子女所处成长阶段看,当子女处于婴幼儿和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时,子女性别对农民工外地务工影响较小;而当子女处于婚配阶段时,生养儿子将显著提高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可能性;当子女家庭趋于稳定之后,子女性别的影响不再显著。研究表明,男孩偏好观念对子女性别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当子女处于婚配阶段时,助儿购/建房是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积极落实与二胎政策相关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0.
冯家新  叶夏裕 《蚕桑通报》2021,52(2):9-10,29
本文介绍了我国蚕种生产上的蚕品种和中系、日系蚕品种的杂交组合等的命名规则,以及我国蚕品种命名的发展进程和命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