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8篇
  12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通过增溶实验和土壤洗脱实验,研究了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saponin)对多环芳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皂角苷对菲、芘等多环芳烃有极强的增溶作用,当皂角苷浓度为0.04%时,菲、芘在液相中的表观溶解度分别增大了约22倍和128倍,因而皂角苷能显著增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菲、芘的洗脱,洗脱效率最大分别可达84.1%和81.4%,增大了约2倍和17倍。皂角苷可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水溶性的络合物,从而增强洗脱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Zn^2+和Cd^2+,在皂角苷浓度为0.4%时,Zn^2+、Cd^2+的洗脱效率分别可达93.0%和79.4%,增大了约75倍和8倍。皂角苷可同时洗脱多环芳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菲、芘和Zn^2+、Cd^2+,洗脱效率分别达87.6%、83.5%和92.3%、78.6%,重金属的存在略增大了皂角苷对菲、芘等多环芳烃的洗脱效率,但多环芳烃对Zn^2+、Cd^2+的洗脱效率没有明显影响。皂角苷可同时增强洗脱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重金属,从而为多环芳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2.
以西湖常规检测的水质参数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初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水温、pH等水质参数作为网络输入变量;以Chl-a作为输出变量,建立灰色RBF神经网络,并比较它与普通RBF网络在预测精度、网络收敛速度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灰色RBF网络表现出了比RBF神经网络更好的数据拟合能力。运用灰色RBF神经网络来预测短期内西湖水质参数变化时,其与实际值的误差较小,表明灰色RBF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模拟水体水质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为水体富营养化趋势预测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3.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当前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为1.369,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基于灰色系统动态模型,对规划水平年(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对象特征要素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水资源实际供需情况,设置3种不同方案分析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结果显示:3种方案下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轻负荷;当保证率P=9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超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流域可持续发展判定方法。为了寻求水资源承载状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必须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才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4.
木本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木本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生物技术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们的统计,已有40多个属60多个种的木本植物被进行了超低温保存试验,其中大多数是90年代的新报道.种子、胚、胚轴和体胚的保存常用干冻法;茎尖和分生组织的保存大多用玻璃化法或包埋脱水法;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的保存大多用两步法或玻璃化法.木本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近年来呈现2个特点,一是顽拗型植物胚轴和体胚的冻存报道较多;二是玻璃化法和包埋脱水法等新技术不断应用.  相似文献   
165.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了当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此,回顾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起源和目前的理论研究进展,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6.
陈宝梁  朱利中  林斌  陶澍 《土壤学报》2004,41(1):148-151
当前,对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热点之一[1],常用的修复方法有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化学与生物相结合的修复;但迄今仍没有经济有效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实用技术.因此,利用在土壤中注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吸附区,截留有机污染物,阻止有机物迁移,并对固定污染物进行修复,无论对土壤及地下水有机物污染防治,还是生产优质农产品都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截留非极性有机污染物[2~7],而对溶解度较大且易于迁移的极性有机物截留研究较少;并且认为表面活性剂增强土壤截留有机物的机理由土壤表观有机碳含量增大所致.对硝基苯酚、苯酚是环境中优先控制有机物,它们是重要化工原料,也是农药的降解产物.本文以极性化合物对硝基苯酚、苯酚为目标污染物,探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强固定作用及机理,为有效防治土壤有机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7.
农业节水灌溉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了国内外滴灌技术理论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滴灌技术在节水、改善设施环境、便于田间操作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等多方面的优势,对国内外滴灌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滴灌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滴灌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8.
从规划入手,将生态环境需水引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使得建设工作在满足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和生活需水三部分的同时也满足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水要求,即生态环境需水,使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首先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并分析了两者具有一致性,会产生相互影响的结果。接着对现在的生态环境需水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相关规划中的应用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配置足够的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2)引入生态环境需水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新思想、新途径,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施;(3)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现目标;(4)生态环境建设设定目标反过来又促进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9.
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年来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以此对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进行度量,并利用灰色模型对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试图对安徽省人均足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05年安徽省人均生态赤字已达1.289 5 hm2,若按现在的发展态势,安徽省生态赤字将持续增大,如不改变现状,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0.
用光镜研究了日本沼虾胚胎及幼体复眼外形和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外形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发育到第8 d,胚胎中出现点状复眼色素;9~11 d,点状色素逐渐连成线状,厚度逐渐增加;12~13 d,色素区明显,经戊二醛固定复眼区为桔红色;第14 d,小眼开始出现,随着胚胎发育,色素区越来越明显,小眼数量也越来越多,至第1期氵蚤状幼体,复眼内小眼发育已较完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发育第8 d,胚胎内复眼原基区可见两层细胞,表层为眼基细胞,内部为神经细胞;9~10 d,眼基细胞开始纵向分裂,形成放射状细胞簇;第16 d,复眼内小眼结构已十分复杂,小眼由角膜、角膜细胞、晶锥、晶锥细胞、虹膜色素细胞、小网膜细胞等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