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基于GIS林区防火数字化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技术为核心,以数字林业为依托,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林区现状,建立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特点的林区防火数字化监控系统,是林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应用GIS技术设计了一套集林区实时监控、林火自动报警、指挥扑救辅助决策等于-体的应用系统,并对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平台选择、系统功能等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2.
提出嘉兴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思路、规划理念,结合嘉兴自然、经济实际,指出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利用的中聚内优、东接西联、北控南拓的总体方向,以及利用战略和目标。  相似文献   
73.
    通过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自行设计的渗漏计研究在控水灌溉条件下大田不同氮肥水平的水稻氮素吸收、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及氮素淋失规律.基于前人对氮素在稻田-作物-土壤及水体中的转化迁移途径的研究结果,用Vensim模拟软件构建稻田氮素迁移转化过程的动态模拟模型,利用2003年余杭农业科学研究所氮肥试验测定的相关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校验, 再利用2006年富阳及杭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结构及动态.从对第1次及第2次施肥后植株吸氮量的模型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杭州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富阳的模拟结果数据都与实验数据相拟合,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P>0.05=0.581及P>0.05=0.424.说明模型具有可应用性,但模型的拟合度与模型校准数据有很大相关,模型在具体应用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74.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蓬勃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升级,人们在追求优质农产品的同时对其可追溯性也愈发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其中,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追踪溯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应运而生。本文从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情况,总结省内发展现状并提出几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2株分离自宁波某养殖场鸡粪样品中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株菌的耐药表型、全自动生长曲线测定仪测定细菌生长动力,用第3代PacBio RSII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ECCHD184和ECCWS199对10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2株菌生长动力影响较小,反映了其多重耐药。ECCHD184含有质粒pTB211 (164 062 bp)和pTB212 (110 417 bp),ECCWS199含有质粒pTB211 (162 163 bp)和pTB212 (159 756 bp)。ECCHD184和ECCWS199的质粒上分别有10个和20个获得性耐药基因,并预测到多个接合转移元件和IS,说明质粒上的耐药基因具有传播扩散的潜力。  相似文献   
76.
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追求的必然要求。概述国内外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情况,分析建设的必要性,并以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践为范例,针对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7.
甘薯基腐病是引起甘薯茎基部褐化干枯的重要病害。田间调查发现,浙薯13茎基部褐化干枯,病部有黑色小粒点。对病害样品进行镜检、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3个甘薯品种进行致病性测定。镜检发现,病组织上产生的黑色小粒点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产生的分生孢子为椭圆形,两端各有1个油球;分离纯化获得菌株ZJUP0002,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初为白色,后期为黄色,菌丝稀疏,不产孢。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Diaporthe destruens。将菌株ZJUP0002接种至浙薯77、浙薯13和心香3个甘薯品种的茎基部,3个甘薯品种均表现出相同的基腐症状,其中浙薯13和心香发病较重。结果表明,浙江宁海发生的甘薯茎基部褐化干枯是由Diaporthe destruens引起的甘薯基腐病,不同甘薯品种对甘薯基腐病菌的抗病性有差异,其中浙薯77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78.
在调查天目山地区柳杉瘿瘤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病发生的不同影响因子和病原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确定柳杉瘿瘤病为寄主主导性病害,病害的发生危害受树体的生长势、树龄、立地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海拔高度在1000m和100年生以上的柳杉感病指数出现最大值;病原茵孢子传播受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影响,孢子的释放飞散高峰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图2袁4参15  相似文献   
79.
为了揭示新病害番茄髓部坏死病空间分布信息和发病特征,2020年4—5月对杭州萧山勿忘农科研中心番茄髓部坏死病采用双行直线取样法和多级抽样法系统跟踪调查,取得15 000株次番茄发病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数据测定,结果达到C>1、I>0、K>0、CA>0、m*/m>1,均为聚集分布格局,表明番茄髓部坏死病病株田间分布趋向聚集分布。经Iwao的m*-m线性模型回归检验表明,番茄髓部坏死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表现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经Taylor的V~m幂法则模型检验分析表明,其病株的空间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发病率越高越趋向聚集分布,即聚集强度随发病率上升而增强。其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962/D2(2.810/m+0.213)及序贯抽样公式为Tn=2.81/(D0-0.213/n)。应用这些参数特征可提高田间番茄髓部坏死病早期预警效率,对决策防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杨婷 《现代园艺》2014,(2):107-107
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更加显著,在人类景观设计中,要注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和谐,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和谐型社会。随着人们环保、健康理念的逐渐发展,绿色景观设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就需要加强对绿色景观设计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绿色景观设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观设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