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早熟’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属间杂种(1、2、4、9、10、18号)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观察其枝干木质部解剖结构,测定其形态特征、有机营养成分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的树皮率、射线宽度和导管密度均小于亲本,杂种的导管分子长度大于亲本;除9号单株外,杂种的导管分子内径、一端具尾频率、株高、茎直径、叶面积、节间距均显著大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生长势强的杂种单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生长势弱的单株;株高、叶面积、节间距与树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树皮率呈显著负相关;光合速率和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导管分子内径和一端具尾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导管分子两端具尾频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和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含量与导管分子内径、导管分子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导管密度、射线宽度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2.
蓝莓枝枯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莓 (Vaccinium spp.),是一类属于杜鹃花科 (Ericaceae) 越橘属 (Vaccinium) 的多年生小浆果类果树,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果实列为人类世界五大健康食品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酸性土丘陵地区值得发展的经济作物。全国已超过 10 个省份开始大面积的蓝莓商业化栽培,预计未来 10 年将超过 10 万 hm2 [1]。但是,随着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蓝莓病害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蓝莓产业的发展。2010年至今,在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种植区发生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嫩枝、枝条和主干,发病初期,感病枝条上产生红褐色圆或椭圆形坏死斑,随后逐渐扩大,造成枝条干枯死亡,并可扩展造成主干枯萎。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通常在 10%~20%,重者可达 25% 以上,可引起蓝莓整株枯萎死亡。本文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传统、分子鉴定,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以期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以具有抑菌活性的麻疯树果壳乙醇粗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相为试验材料,对其采用硅胶柱柱层析技术,共收集到8种流分,结合活性追踪筛选,发现2种流分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将具有抑菌活性的流分A3-4-6进行PTLC分离制备,结合活性筛选,最后将筛选出的WD2流分进行HPLC-MS分析.结果表明,0.8 g/L WD2流分对白菜黑斑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72 h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超过85%,与多菌灵无显著差异,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活性;经对WD2组分进行HPLC-MS分析,选择鉴定了含量较高的14个化合物,为总量的56.63%.除化合物1为三萜类化合物β-香树脂醇桂皮酸酯外,其余都初步鉴定为肽或蛋白质,其相对含量超过54.02%.  相似文献   
54.
靳松 《云南农业》2013,(3):41-42
以辣椒子叶,下胚轴和根为材料,附加激素BA和NAA不同组合的MS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不定根诱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基本相等,但子叶愈伤组织状态最好。  相似文献   
55.
紫叶酢浆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叶酢浆草( Oxalis triangularis cv. purpurea )新抽幼叶的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试验。结果表明:以MS+6-BA1.5mg/L+2,4-D0.3mg/L为诱导培养基诱导外植体产生丛生芽,分化率为75%;丛生芽增殖以MS+6-BA0.5mg/L+NAA0.05mg/L为培养基,每20d转接1次,平均增殖倍数为6.6;1/2MS+NAA0.3mg/L作为生根培养基,生根时间只需15d,平均生根率94.5%。试管苗质量好,移栽成活率96%以上。  相似文献   
56.
文化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也大大促使全球体育文明成果惠及不同种族的人们。现代休闲运动作为具有浓郁的西方文化色彩的运动形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化环境中迅速传入中国并植根于中国的本土文化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与排斥的博弈中,休闲运动必将被中国各阶层接纳,成为大众化的时尚健康运动。  相似文献   
57.
以盆栽1 a生碧玉兰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浓度处理的磷酸二氢钾、生命素、翠筠B-2成长肥3种不同叶面肥对碧玉兰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碧玉兰在翠筠B-2肥300倍浓度、生命素肥400倍浓度处理下,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相对较大,胞间CO2浓度较小,光合效率高,有利于其更快地生长.  相似文献   
58.
为了实现森林的数字化、多功能、精准计测,该文研制了一种数字化多功能电子测树枪,该设备以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测角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电子罗盘等主要硬件为基础,通过测量距离、倾角、磁方位角3个参数,基于三角函数原理,嵌入操作软件,实现了树高测量、林分平均高测量、株数密度测量、角规绕测、任意高度直径测量、基本测量6项功能。并将该设备在河南省、内蒙古等地林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树高测量精度最高,达99.39%,林分平均高测量精度最低,为94.97%,其他功能精度都在95%以上,可以满足林业外业调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
以易感黑斑病甘薯品种“徐薯18”为试验材料, 分别接种分离自石榴、甘薯和芋头的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研究其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非亲和性菌株[分离自石榴的甘薯长喙壳(CQS2)和分离自芋头的甘薯长喙壳(YP1)]和亲和性菌株[分离自甘薯的甘薯长喙壳(SP1)]接种的甘薯块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有升高, 且接种CQS2 和YP1 的处理始终高于接种SP1 的处理; 非亲和性菌株和亲和性菌株接种的甘薯块根MDA 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且接种CQS2 和YP1 的处理在接种25 h 时MDA 含量明显高于接种SP1 的处理, 接种SP1 的处理在接种后期(50 h)的MDA 含量降至与对照相当水平。由此表明: 不同寄主的甘薯长喙壳侵染甘薯块根后, 非亲和性接种菌株(CQS2 和YP1)比亲和性接种菌株(SP1)能增强POD、SOD和CAT 酶活性及诱导较多的MDA, 从而增强病原菌侵染的抗性。  相似文献   
60.
 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不仅是重要的人和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和食源性致病菌,也是一种能够跨界侵染植物的病原菌。K. pneumoniae能够以植物作为回到人和动物寄主的载体,在植物的附生或内生生长是其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能够跨越生物界直接侵染玉米、香蕉、石榴、高粱等,引起植物病害。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的生态适应性是K. pneumoniae跨界侵染的机制。K. pneumoniae很可能利用与感染动物相同或不同的策略来侵染植物,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K. pneumoniae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对植物的致病性,并对其众多的生态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