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72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107篇
  208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气膜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因黏性剪切和压缩膨胀等因素导致干气密封气体流经密封端面时的温度变化,以空气润滑螺旋槽干气密封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的三维数值模拟功能,分别研究了膜厚t、转速n和密封气体压力po对稳态运行时端面气膜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膜温度沿径向和周向均发生变化,螺旋槽内靠近外径处的气体温度较低.随着膜厚t的增大,气膜的高温区由台区逐渐转移到密封坝区.膜厚t越大,端面气膜的平均温度越低.转速n对于气膜温度的影响明显,随着转速n增大,气膜温度迅速上升.而随着密封气体压力po的增大,泄漏量St逐渐增大,通过泄漏气体带走的热量相应增大,气膜温度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92.
滇东北作物耗水特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滇东北地区3个气象站点(会泽站、昭通站、沾益站)1955-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并分析滇东北地区水稻、春玉米和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及其变化趋势,同时采用偏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各气象因子对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昭通站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随时间呈不同程度减少,每10 a水稻需水量减少10.07 mm,春玉米减少1.44 mm,冬小麦减少1.06 mm.而其他站点呈增加趋势,水稻需水量每10 a分别增加8.85,4.48 mm,春玉米分别增加8.38,4.57 mm,冬小麦分别增加7.39,3.10 mm.3个站点同一种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规律基本一致,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分蘖,拔节,抽穗,乳熟,黄熟,返青;玉米的依次为:拔节,灌浆,苗期,孕穗,成熟;小麦的的依次为:乳熟,开花,成熟,苗期.日照和平均风速是影响水稻和玉米需水量最主要的气象因子,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就各站点而言,影响冬小麦需水量的气象因子存在差异,其中会泽站和沾益站同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昭通站与平均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讨热带特色经济作物云南小粒咖啡的节水高效生产模式,通过3种滴灌模式(常规滴灌、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和2个保水剂水平(有保和无保)的完全组合试验,研究灌水方式和保水剂对小粒咖啡生理生态、生物量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滴灌相比,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的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均大幅提高;交替滴灌的根系活力显著提高,而固定滴灌的根系活力减小.交替滴灌能使小粒咖啡减少耗水量32.07%,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9.87%.施用保水剂的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减小,而生物量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大24.81%和33.03%.与常规滴灌不加保水剂相比,交替滴灌配施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小粒咖啡叶绿素、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而减少丙二醛和脯氨酸累积,同时增加总生物量13.80%,提高水分利用效率73.41%.因此,交替灌溉配施保水剂是一种小粒咖啡适宜的节水综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4.
咸淡组合淋洗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浅层地下微咸水,以全部淡水和全部咸水为对照,采用两咸一淡组合淋洗的方法对垂直土柱淋洗后土壤剖面的水、盐分布规律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累积入渗量相同的前提下,咸淡组合次序对土壤大孔隙的形成有影响,导致土壤透水性不同,通过入渗进入土壤的总盐量是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渗历时的延长有助于提高土壤剖面脱盐深度,淡-咸-咸的组合次序洗盐效果最好;各种咸淡组合次序均导致20 cm深度处的钠吸附比较初始值增大,尤其是全部咸水入渗会降低土壤的渗透性,有可能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该研究为微咸水的田间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杨荣    杨昆    洪亮    朱彦辉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116-119
利用MOD13Q1数据构建多种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对香格里拉县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并通过实测数据和TM影像数据相结合,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构建的4种植被指数NDVI,EVI,RVI,MSAVI均与研究区实际地表植被覆盖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使用遥感方法对香格里拉县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是可行的;(2)通过与TM影像进行对比分析,4种植被指数中,利用MSAVI估算的植被覆盖度更接近于香格里拉县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6.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与交通的中心,水资源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以滇中地区1960—2011年13个气象站逐年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滇中地区50 a来降水变化特征与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5.65 mm/a,波动于638.30~1627.60 mm之间,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滇中中部向两侧逐渐递增的趋势;(2)50 a来,滇中地区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速率为7.67 mm/10 a,且年降水量在2008年前后出现突变;(3)滇中地区降水量存在27 a和16 a左右的周期性变化,其中27 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最显著,16 a时间尺度上局部特征突出;(4)滇中地区本来就是水资源匮乏区,降水量的减少趋势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7.
苗武  史正涛  陈骏  韦海波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4):131-134,140
根据松华坝水源地的实际情况,按不同植被类型选择了次生林地、人工林地、园地、耕地四种类型,共挖取36个典型剖面进行采样调查,分别对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和贮水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次生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好,人工林地的最差;次生林转变为人工林、园地的植被变化过程是流域内水源涵养功能恶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98.
采用二次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透过法分离溶菌酶,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其纯度,研究鸡蛋清中溶菌酶的分离提取工艺。鸡蛋清原液用Tris\|HCl缓冲液稀释5倍,4℃下静置6 h,经50%硫酸铵沉淀后收集上清,再经80%硫酸铵收集沉淀后溶于pH 90的Tris\|HCl后经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直接在透过液中一步就可分离得到SDS\|PAGE电泳纯的溶菌酶,酶比活由14413 U·mg-1提高到2 235 U·mg-1,酶活提高超过15倍,回收率为1576%。通过硫酸铵两级沉淀后只需收集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的透过液即可分离得到溶菌酶,同时还可一次性制备其他中性和酸性蛋白,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9.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植物粉料含水率测量方法。由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组成的测量系统获取植物粉料含水率数据,应用一阶差分法剔除奇异值后,通过惯性滤波法处理数据。由菊花粉含水率的13个测量值与烘干法测得的真值对比试验结果可知,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61%,平均相对误差为0.76%,均小于5%(测量样品数为5时置信区间为95%),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测量低水分植物粉料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滇重楼’地上部分的有效利用,在武定、云龙和马关3个‘滇重楼’主产县,从8月到11月逐月采取地上茎叶估测产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茎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PA及H的含量,分析各种成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上茎叶干物质产量约900.0 kg/hm2,其总皂苷含量与地下根茎相当,可以入药;地上茎叶总皂苷主要成分是重楼皂苷Ⅱ和重楼皂苷Ⅶ,不含重楼皂苷H和重楼皂苷PA,也与地下根茎皂苷组成相近,可取得同样的药效;地上茎叶入药,新增产值2.7万元/hm2;开花植株地上茎叶皂苷含量比未开花植株高;果皮重楼皂苷的含量较高。‘滇重楼’地上茎叶可入药,可显著提高种植效益,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