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83篇
  53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7年在甘草生长茂盛期,从石河子大学实验场的一实验地采集甘草斑点病病样,分别从甘草病样的茎和叶上分离纯化得到了7个菌株;使用喷雾接种健康甘草植株后,所有供试菌株均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从中选取了1个代表性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的观察和测定,同时结合真菌18S rDNA通用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登录GenBank比对后,将其鉴定为草茎点霉(P.herbarum Westd),该病原菌在新疆甘草上的危害在新疆尚属首次报道.由于其危害性大,生产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2.
为了明确棉花主栽品种耐冷性及障碍型冷害的量化指标,达到及时预报,减轻损失的目的。运用智能人工气候箱,在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内,于2003-2005年进行低温冷害模拟试验,研究花铃期棉花在经受不同范围和时长的低温后,其植株的受害程度。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之后,棉花的叶片、蕾和幼铃都出现异常脱落,经过11.5~18.5℃处理2~4天的其叶片在第8天后才开始异常脱落,其减少率≥35%,并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而其蕾、幼铃在第6天后就开始异常脱落,减少率≥55%;经过11.5~22.5℃处理2~4天其叶片减少率≤25%,并在处理后的第18~23天基本保持稳定,其蕾、幼铃减少率≥70%。说明花铃期棉花在受冷害之后,其蕾、幼铃先于叶片出现异常脱落,其减少率大于叶片,经过2种相同最低温度不同最高温度的处理,温度日较差小的叶片减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3.
新疆艾比湖流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艾比湖流域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很严重,突出表现在:盐尘暴天气增多、艾比湖湖面缩小、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体污染等。这些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会产生威胁,所以对艾比湖流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有重大意义,是非常必需的。对此我们在艾比湖流域进行野外调查,并整理和鉴定植物标本,艾比湖流域共有高等植物1178种,隶属79科440属,其中蕨类植物7科,9属,15种,裸子植物3科,4属,7种,被子植物69科,427属,1156种,其中有2个特有种:艾比湖桦(Betula ebinuricum),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Ivanova)。对艾比湖流域的植被进行了地理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治污区系成分复杂,分属于20个类型,以中亚成分、欧亚成分和北温带成分占优势,表明新疆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本地区所处的气候带、地理位置及其地史变迁是一致的。这可为艾比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不同防除措施对那拉提草地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措施防除有毒植物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探究不同防除措施下白喉乌头与草地群落植物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草地生态学、草地资源学的理论及方法,选取7个不同措施处理的典型样地实地调查,2010年7月中旬测定植被相关指标,运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各处理样地中白喉乌头种群的结构各指标在1;、5;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2)白喉乌头种群结构指标最小值均出现在放牧刈割及围栏挖除样地;围栏刈割与放牧挖除两个样地的处理对白喉乌头种群的控制效果次之.(3)各样地中的各经济类群重要值的方差比较显示,围栏刈割处理对草地植物群落有较好影响,样地中单子叶植物重要值能达到0.366±0.031的较高水平,豆科植物重要值达到0.057±0.023;围栏挖除控制毒草重要值的效果最好,能控制在0.02的较低水平;放牧刈割样地控制毒草重要值效果其次,能达到0.03.(4)草场质量指数分析发现,围栏处理及对毒草的各种控制措施对各样地的草场质量均存在1;水平下的显著影响,并且在1;水平下的呈现显著交互作用;草场质量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围栏刈割样地1.296 2±0.049 6,围栏下再配合各种防治手段能较好的提高草地质量.[结论]放牧刈割、围栏挖除处理对白喉乌头种群控制效果较其他处理效果好;围栏刈割处理中草地优良牧草能达到较好水平;围栏挖除控制毒草重要值的效果最好;围栏刈割处理样地草场质量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从混播牧草相对生长效率和种间竞争动态的角度出发,利用盆栽试验分析和比较不同混播方式下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的相对生长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牧草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以期明确无芒雀麦+红豆草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过程和混播优势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和密度相对生长速率均表现出混播大于单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表现出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异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相对密度(RD_g)和红豆草相对密度(RD_l)均高于同行混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下红豆草RD_l和相对产量(RY)均较高;同行混播和行距30cm异行混播具有较高的相对产量总和(RYT)。无芒雀麦叶片的初始荧光效率(F_o)和最大荧光(F_m)均为异行混播高于单播,叶片PSⅡ潜在活性(F_v/F_o)则是单播高于同行混播;在不同混播方式下两种牧草叶片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_o/CS_o)值相差较小;行距30cm异行混播、行距45cm异行混播下两种牧草均具有较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因此,行距30cm+异行混播具有较高群体光合效率和豆科牧草种间竞争力,形成了组分结构稳定、生产性能较高的群体。  相似文献   
76.
高草草甸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南山高草草甸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进行研究,旨在为合理利用该类草地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测定方法,分析了刈割-放牧杂类草型、刈割-放牧禾草型、刈割型、放牧型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高草草甸0~5、5~10、10~20和20~30 cm土壤的养分.[结果]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依次为171.559 5、144.818 5、142.419 6和111.163 3 g/kg;全氮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全磷和全钾基本没变化,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结论]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选择利用方式的直接指标,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可以作为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77.
核桃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热扩散式探针和自动气象站,对核桃树干液流密度及气象因子进行同步测定,研究不同树龄核桃树干液流密度特征以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核桃树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但不同树龄核桃树干液流启动、达到峰值以及夜间液流均存在差异。不同树龄核桃树干液流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中龄和老龄核桃树干平均液流密度分别为0.2042,0.5236mL/(cm2.min);最大液流密度分别为0.4909,1.5243mL/(cm2.min)。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树干液流密度与水汽压饱和差、辐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气象因子对核桃树干液流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的]运用生态承载力定量分析喀纳斯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方法]利用"3S"技术获取了喀纳斯景区1992、2000和2005年3个年份的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构建景区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状态空间法求算的可持续承载指数进行可持续发展程度区间划分,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从景区的资源承载、环境承载、生态弹性和生态承压等方面析出13个资源类、环境类、社会经济类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喀纳斯景区的生态承载指数从1992年的0.066 9,下降到2000年的0.048 5,2005年的0.004 6;而承载状态从1992、2000年的可持续承载下降到2005年的弱可持续承载.[结论]基于生态弹性状态、载荷状态与可持续承载状态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区间的划分,可从整体上反映区域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通过在新疆昭苏马场设置不同模拟放牧强度,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割草地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鸭茅叶片可溶性糖在打草前呈上升趋势,返青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进入抽穗期后其含量降低。生长季前期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大(P0.05),打草后其含量迅速变低,而后逐渐上升,9月下旬其含量减少。时间和放牧强度共同作用对鸭茅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P0.01)。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鸭茅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时间和气候变化的原因,其变化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0.
核转录因子NF-κB与动物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分化和凋亡等密切相关,而Toll样受体(TLR)通过对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抗原识别和信号转导,在NF-κB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新疆褐牛和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和TLR4外显子3+2021位点(E3+2021)SNP基因型与隐性乳房炎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E3+2021 SNP位点3种不同基因型奶牛个体NF-κB信号通路上9个基因(NFκB1、NFκB2、RelA、c-Rel、RelB、IKKα、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在BB基因型中,NFκB1和IKK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RelA、RelB、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AB基因型中,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对新疆褐牛的研究中发现,RelB、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AB和BB两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荷斯坦牛检测的9个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AB和BB两种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下游NFκB1、RelA、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的变化,可能与新疆褐牛乳汁中体细胞数(SCS)显著低于荷斯坦牛相关。在新疆褐牛中,RelB、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是AA基因型SCS显著高于AB基因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