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71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文娟  薛小康  王守红  张家宏  王小治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6-12847,12872
[目的]研究粉煤灰对土中的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土壤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3%的混有不同比例粉煤灰(2%、5%、10%、15%)的污泥。[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1%和3%污泥增加了土中TN、TP含量,其增幅分别为6.74%~30.29%和3.81%~32.67%,粉煤灰的加入量对其增幅无明显的影响;污泥施用增加了土中Cu、Zn、Pb、Ni和Cr的含量,投加粉煤灰在污泥低用量(10 g/kg)时未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钝化作用,而在高用量(30 g/kg)时表现出对Ni和Pb的钝化。[结论]施用污泥可增加土中TN、TP含量,但粉煤灰对其无明显影响;污泥施用增加了土中重金属的含量,投加粉煤灰在污泥高用量时表现出对Ni和Pb的钝化。  相似文献   
72.
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婷  王德建  纪荣平 《土壤》2010,42(3):485-491
研究了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系统(anaerobic tank-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rm,AT-SFCW)对江苏省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厌氧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硝氮(NO3--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4.3%、42.7%、73.9%、45.6%、37.5%,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6.9、5.2、0.1、3.3、1.4 mg/L,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类标准(GB18918-2002)。系统中厌氧池部分对CODcr、T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7.4%、6.7%、57.7%。TP经厌氧池后有较明显的上升,升高率达到15.3%。系统中湿地部分对TP、NH3-N、TN、CODcr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去除率分别达到89.2%、44.5%、36.0%、26.9%。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3.
蔡树美  蔡玉琪  李广水  孙伟  钱晓晴 《土壤》2010,42(2):288-291
采用不同类型的3种水稻田土壤进行模拟培养,研究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土表水层pH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淹水培养5天以后土表水层pH变化趋势明显。水稻田土壤类型不同,培养期间土表水层pH变化差异显著。在培养后5~15天期间,不施肥对照、施用包膜有机肥处理和施用复混肥处理,红壤、灰潮土和盐碱土土表水层pH都明显上升;施用尿素处理在灰潮土和盐碱土上土表水层pH值略微下降,而在红壤上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4.
研究选择江苏省盐城市王港附近一垂直于海岸线的断面(土壤含盐量近似递减),分别采集自海水淹没线至内陆农田相隔一定距离的土样(编号为Soil-1、Soil-2、Soil-3、Soil-4和Soil-5),代表海水淹没、裸滩、盐蒿、芦苇/白茅和农田植被环境。设计9种培养方案,包括不同浓度的NB培养基,配以不同浓度的海水,添加和不添加环腺苷(cAMP),平板和液体两种培养方式,用变性凝胶电泳检测可培养菌的多样性,并评价和优选培养方案。结果表明,经过自然脱盐的耕种土壤,培养基中配入10%的海水可培养菌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余4种土壤配入100%海水多样性指数最高。添加cAMP不能明显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低浓度培养基较过去惯用浓度的培养基更有利于提高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液体培养基明显优于固体培养基。在10-8或更高稀释度下,液体培养的试管底部有粘稠状沉淀物为微生物细胞,但培养基清澈。将有沉淀物的试管视为阳性试管,用最或然数方法计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可达1012g?1。提出培养分离滩涂土壤培养方案为:用1/10浓度的NB配以100%海水的液体培养基培养,用相同浓度和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25d左右。  相似文献   
75.
镉(Cd)对膜透性、跨膜电势差等膜性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造成Cd胁迫下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异常的重要原因。以对Cd2+敏感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淮稻11号和扬稻6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原位考察了水稻幼苗根细胞膜电位对Cd2+胁迫的响应,同时分析了Cd2+对水稻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使根表皮细胞膜电位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去极化,去极化程度随Cd2+浓度提高而增加;相同浓度Cd2+所诱导的膜电位去极化程度与水稻品种有关,扬稻6号幼苗根系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明显高于淮稻11号;在迅速的去极化之后,随后的30 min内是否发生复极化与水稻品种和Cd2+浓度有关;就更长时间(0-12 h)来看,膜电位在经过了去极化阶段后仍有缓慢的恢复,淮稻11号在1.0 mmo1·L-1 Cd2+处理6 h后已接近初始的膜电位值,而扬稻6号在处理12 h后仍不能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Cd2+处理增大了水稻根细胞膜透性,且扬稻6号比淮稻11号膜透性增加的程度要大。  相似文献   
76.
为估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系数,于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在昆山锦溪镇周家浜村,通过每月收集不同收入家庭的排放污水,对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及COD和氮磷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污水排放量、人均生活污水COD排放量和氮磷排放量的季节差异显著,且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趋势。农村生活污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系数分别为58.3、3.6、6.2、0.4 kg.a-1.人-1,氮磷总排放系数达6.6 kg.a-1.人-1,明显高于以往文献中常用的3.3 kg.a-1.人-1,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该排放系数对太湖流域其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估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为明确蚯蚓粪在有机肥堆肥发酵过程中覆盖除臭的作用效果,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用量蚯蚓粪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吸收、去除效果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蚯蚓粪对以氨气和硫化氢为代表的臭气的吸收效果良好,且随着蚯蚓粪添加量的增加去除效果提高。在模拟覆盖深度0~25 cm范围内,蚯蚓粪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与蚯蚓粪模拟深度成正比,覆盖深度达到25 cm时,蚯蚓粪对这2种气体的去除率均达到近100%。与新鲜的蚯蚓粪相比,陈放15 d的蚯蚓粪与经高温灭菌后的蚯蚓粪的除臭效果没有显著改变。生产条件下,覆盖5cm左右的蚯蚓粪,对包括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在内的臭气去除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8.
发酵床垫料的选择是发酵床养殖推广的重要环节,垫料原料的选择、管理等直接关系到垫料的有效利用,为此连续采集南京六合发酵床养殖基地4个月的垫料样品,对其中有机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C/N等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C/N受垫料组成成分的影响,以稻壳和木屑为原料的垫料中分别添加酒糟(垫料Ⅱ)、菌糠(垫料Ⅲ),其C/N下降要快于以稻壳和木屑为原料的垫料(垫料Ⅰ)。经117 d的使用,垫料Ⅰ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幅分别为36.12%、25.12%、18.35%,均小于垫料Ⅱ的48.37%、48.16%、31.66%和垫料Ⅲ的49.42%、56.6%、32.69%;垫料Ⅰ、垫料Ⅱ、垫料Ⅲ的纤维素占对应有机质的百分比分别下降1.77%、3.11%、2.19%;垫料Ⅰ的半纤维素占有机质的百分比上升0.66%,而垫料Ⅱ和垫料Ⅲ的半纤维素分别下降2.57%和3.38%;木质素占有机质的百分比分别上升5.36%、5.26%和3.88%。  相似文献   
79.
【目的】沿海滩涂土壤属于滨海盐土类型,由于长期受海洋潮汐的影响,盐渍化作用导致土壤盐分含量偏高、 土体发育不明显、 理化性状差、 肥力水平低下,且滩涂面积还在以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可耕地面积的逐年递减和淡水资源的日益遗乏,滩涂盐土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研究牛粪不同用量驱动新围垦滩涂土壤原始肥力并为绿肥植物黑麦草幼苗生长提供养分的作用,以期为滩涂盐土的改良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方法】采用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了牛粪不同施用量(0、 30、 75、 150、 300 t/hm2)对滩涂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 盐分、 pH、 有机碳、 氮磷养分含量等肥力因子及黑麦草幼苗生物量、 生长状况的影响。 【结果】滩涂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随牛粪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与对照相比,牛粪用量150和300 t/hm2处理的滩涂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施用牛粪各处理滩涂土壤有机碳分别比对照增加17.4%、 32.6%、 55.0%、 205.8%; 与对照相比,施用牛粪各处理显著降低了滩涂土壤盐分含量,降幅分别达25.2%、 75.8%、 76.0%、 75.9%; 施用牛粪对滩涂土壤pH值降低不明显; 随牛粪施用量的增加,滩涂土壤全氮、 全磷、 碱解氮、 有效磷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施用牛粪增加了黑麦草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干重; 施用牛粪各处理黑麦草幼苗株高分别比对照增加52.6%、 46.1%、 74.2%、 56.2%(P<0.05); 牛粪施用量达150 t/hm2时可显著增加黑麦草幼苗的分蘖数; 随牛粪施用量的增加,黑麦草根系总根长、 平均直径、 根表面积、 根体积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施用牛粪改善了滩涂土壤的初始肥力特性,促进了绿肥植物黑麦草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并提高了黑麦草幼苗的生物量,因此,牛粪可作为改良新围垦滩涂土壤的“原始肥力驱动剂”。利用牛粪进行滩涂土壤的改良还有效地处理了畜禽粪便,是滩涂土壤改良和畜禽粪便合理利用一举两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0.
作物根系吸水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又是根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必不可少的资料。本试验对非充分灌溉稻田水稻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水稻分蘖期根系吸水进行动态模拟,得到非充分灌溉水稻的根系吸水模型,并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基本反映了水稻分蘖期吸水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