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71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为评价不同养猪模式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对南京六合发酵床和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试验测定。通过测定猪舍内空气中CH4、CO2、N2O浓度,根据二氧化碳平衡法原理,计算不同猪舍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发酵床舍内CH4、CO2、N2O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传统猪舍的61.2%、78.6%、125.0%;其舍内CH4平均排放通量要低于传统猪舍,是其63.6%,而N2O和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是传统猪舍的10倍和1.4倍;考虑到传统猪场猪粪堆肥和化粪池后续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试验期间发酵床养猪模式每天每头猪排放的CO2当量的温室气体总量较传统养猪模式多26.3%,CO2是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次是N2O。  相似文献   
62.
利用O3-FACE平台研究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目标值比周围大气高50%)对2009-2010年间麦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0~5 cm,5~10 cm和10~15 cm)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和成熟期地上部分微量元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层大气O3浓度增加提高了麦季耕层(0~15 cm)土壤中有效性Fe、Mn含量,降低了有效性Cu、Zn含量,对Zn的减幅达27.3%(P<0.05);大气O3浓度升高对土壤5~10 cm土层DTPA提取态Fe、Mn、Cu、Zn的影响最大;高O3浓度显著降低了5~10 cm和10~15 cm土壤DTPA-Zn含量(P<0.05).O3浓度升高降低了小麦成熟期生物量和微量元素累积量.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和成熟期微量元素累积量对O3浓度升高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应从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3.
为了明确包膜有机肥对土壤各土层中铁含量的影响,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测定各土层DTPA-Fe的含量及垂直分布特点.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常规颗粒有机肥,灰潮土DTPA-Fe含量提高18.1%;(2)施用包膜颗粒有机肥,土壤中DTPA-Fe含量比未包膜有机肥高8.9%;(3)施用小颗粒包膜有机肥后,土壤中DTPA-Fe的平均含量比小颗粒未包膜有机肥高16.6%,施用大颗粒包膜有机肥,土壤中DTPA-Fe的平均含量比大颗粒未包膜有机肥高8.1%,小颗粒包膜有机肥效果明显比大颗粒包膜有机肥好;(4)施用有机肥,表层0~5 cm土壤中DTPA-Fe含量最高,而不施肥对照10~20 cm土壤中DTPA-Fe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4.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采用6个不同Mn2+浓度(0、10、100、1000、10000、30000nmol/L)的培养处理,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培养基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Mn2+浓度对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低Mn2+浓度(0~1000nmol/L)促进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而高浓度Mn2+(30000nmol/L以上)抑制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导致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四尾栅藻细胞吸收的Ca2+、Mg2+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Mn2+并未表现出与Ca2+、Mg2+之间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在追求生活质量与食物健康的今天,"一荤一素一菇"的健康饮食理念开始被大家接受。本文介绍了蟹味菇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7.
68.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甲醇提取物具有体外抗菌活性。将干燥蚯蚓用甲醇浸泡、超声波提取、有机溶剂萃取粗提物,以抗菌活性分析为导向,采用正相和反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富集E.fetida中的非极性活性分子群Fr.2-5。运用TLC、HPLC-DAD、~1H NMR和GC-MS对Fr.2-5的物质组成进行了相互佐证分析。结果表明:Fr.2-5对Vibrio Parahemolyticus ATCC17802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ATCC12472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活性部位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酯)和少量甾体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69.
杨文娟  薛小康  王守红  张家宏  王小治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6-12847,12872
[目的]研究粉煤灰对土中的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土壤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3%的混有不同比例粉煤灰(2%、5%、10%、15%)的污泥。[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1%和3%污泥增加了土中TN、TP含量,其增幅分别为6.74%~30.29%和3.81%~32.67%,粉煤灰的加入量对其增幅无明显的影响;污泥施用增加了土中Cu、Zn、Pb、Ni和Cr的含量,投加粉煤灰在污泥低用量(10 g/kg)时未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钝化作用,而在高用量(30 g/kg)时表现出对Ni和Pb的钝化。[结论]施用污泥可增加土中TN、TP含量,但粉煤灰对其无明显影响;污泥施用增加了土中重金属的含量,投加粉煤灰在污泥高用量时表现出对Ni和Pb的钝化。  相似文献   
70.
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婷  王德建  纪荣平 《土壤》2010,42(3):485-491
研究了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系统(anaerobic tank-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rm,AT-SFCW)对江苏省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厌氧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硝氮(NO3--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4.3%、42.7%、73.9%、45.6%、37.5%,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6.9、5.2、0.1、3.3、1.4 mg/L,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类标准(GB18918-2002)。系统中厌氧池部分对CODcr、T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7.4%、6.7%、57.7%。TP经厌氧池后有较明显的上升,升高率达到15.3%。系统中湿地部分对TP、NH3-N、TN、CODcr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去除率分别达到89.2%、44.5%、36.0%、26.9%。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