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14篇 |
基础科学 | 11篇 |
71篇 | |
综合类 | 248篇 |
农作物 | 17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12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2种生物炭对Pb、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泥和发酵床废弃垫料热解制备的生物炭为钝化剂,采用土壤培养试验的BCR分级提取方法研究生物炭对铅(Pb)、镉(Cd)单一和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影响。采用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添加2种生物炭对植株生物量和地上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重金属从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并降低其生态风险;可以提高小白菜的生物量,其中垫料生物炭处理达到了显著性效果;能降低小白菜地上部Pb、Cd的含量,且在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中达到显著性效果;与污泥生物炭相比,垫料生物炭钝化修复Pb、Cd污染土壤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82.
叶面施锌对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锌营养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水稻灌浆早期叶面施锌对稻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与叶片气孔特征的关系,旨在为稻作生产上生物强化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2016—2017年在土培条件下,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于抽穗期、抽穗后6 d和12 d叶面喷施0.2%ZnSO_4共3次,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抽穗灌浆期测定剑叶气孔导度和气孔结构,成熟期测定产量性状、糙米锌浓度、植酸浓度和植酸与锌的摩尔比。结果表明,尽管叶面施锌对水稻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稻米的锌含量水平。与对照相比,锌处理使两年所有品种糙米锌浓度平均增加27.9%(P0.01)。锌处理对各品种糙米植酸浓度没有影响,但使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下降23.4%(P0.01)。灌浆期叶面施锌对糙米锌浓度、植酸与锌摩尔比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表现在锌处理与品种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3个低锌水稻品种的响应明显大于3个高锌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叶面施锌导致糙米锌浓度的增幅与灌浆早期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气孔长度和密度相关不密切。水稻灌浆初期叶面施锌可大幅增加糙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增幅因品种不同而异;水稻本身锌水平低,叶片气孔导度大均有利于叶面锌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383.
384.
对1株分离自海洋底泥的真菌DL-16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展研究,综合菌落形态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全序列分析,菌株DL-16被鉴定为Paraconiothyrium sporulosum。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该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运用光谱法并比对文献,分别鉴定为(3R,4R)-4-hydroxymellein(1)、(3R,4S)-4-hydroxymellein(2)、(3R)-5-hydroxymellein (3)、(4R)-4,8-dihydroxytetralone (4)、(4R)-4,5-dihydroxytetralone (5)、(4R)-5-hydroxy-4-methoxy-α-tetralone(6)和questin(7)。化合物4—7首次从P.sporulosum中发现。化合物1—7对7株测试菌均没有显示出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8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田渗漏液DOC含量及重金属污染土壤Cd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稻田渗漏液的DOC含量,提高了土壤Cd的活度。稻田渗漏水DOC的浓度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还田增加了Cd随稻田渗漏水的流失,使得稻田土壤Cd全量、有效态Cd量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部分处理降低幅度达显著水平。本试验条件下由于较多的秸秆还田影响了水稻生长,使水稻植株Cd浓度、累积量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秸秆还田0.5%处理的水稻植株Cd浓度、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5.10mg·kg-1、1858.1μg·pot-1。 相似文献
386.
[目的]对前期研究发现的具有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抑制机理分析。[方法]采用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处理铜绿微囊藻,通过考察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细胞膜透性和SOD活性,初步分析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机理。[结果]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破坏铜绿微囊藻的细胞膜系统,增加细胞膜透性;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在培养7 d后分别减少为对照组的10%和50%左右,对藻细胞的光合反应系统造成破坏;另外,藻细胞的SOD活性在龙爪槐正己烷粗提物作用下,在初期呈现为应激性上升,在后期表现为抑制的阶段性变化。[结论]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可能机理是:破坏细胞膜,使膜通透性增大;破坏光合反应系统,造成光合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SOD活性发生阶段式变化。 相似文献
387.
臭氧浓度增加对不同敏感型水稻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新型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10.4 n L·L-1)和臭氧浓度增高(100 n L·L-1)处理,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材料按地上部最终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B和C类,研究不同敏感类型水稻营养器官中元素浓度、吸收与分配对臭氧胁迫的响应。臭氧熏蒸使A、B和C三类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分别下降19%、39%和52%,后两者达极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稻草中N、P、K、Mg、Mn、Fe、Cu和Zn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5%~42%),但对Ca浓度没有影响。与此相反,臭氧熏蒸使稻草中所有测定元素的吸收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N、P、K、Ca、Mg、Cu、Fe和Zn吸收量的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11%~34%)。多数情形下,茎鞘各元素浓度和吸收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大于叶片。与此相对应,臭氧胁迫使水稻吸收的元素向叶片中分配的比例增加,而向茎鞘分配的比例减少,导致叶片与茎鞘元素吸收量的比值大幅增加(32%~92%)。臭氧与水稻类型的互作对营养器官各元素浓度以及元素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多无显著影响,但对元素吸收量的影响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后者表现为臭氧胁迫下敏感水稻元素吸收的受抑程度更大。研究结果表明,与干净空气相比,100 n L·L-1臭氧浓度对水稻营养器官中各元素浓度、吸收和分配多有显著影响,其中元素吸收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明显受水稻敏感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8.
在塑料大棚内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污泥蚓粪作为草坪坪床基质改良剂对基质理化性状和草生长的影响,并与泥炭进行了对比,以确定污泥蚓粪作为坪床基质改良剂的可行性,为开拓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污泥蚓粪的加入增加了基质的养分供应,可促进草的生长,缩短草坪成坪时间。20g·kg-1和40g·kg-1蚓粪处理的草屑量分别是40g·kg-1泥炭处理的2.4倍和3.3倍。20~80g·kg-1蚓粪处理草的再生速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大于40g·kg-1泥炭处理。但高含量的污泥蚓粪会抑制草坪草的生长,使草坪成坪时间延长,且成坪后盖度较差,质地较粗。实际建设中20~60g·kg-1的污泥蚓粪用量较为合适。污泥蚓粪具备取代泥炭成为坪床基质改良剂的潜能,可成为生活污泥农业工程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9.
为了解金坛市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在2003年对金坛市4大农业区域土壤中Cr、Cu、Pb、Zn、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对该地区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金坛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幅较大,以Cd和Hg最为明显;不同农业区域土壤Cr、Pb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与1990年江苏土壤元素背景值比较,该市土壤Cr、Hg、As含量超背景值的比例较低,在4.4%~18.9%,Cu、Pb、Zn、Cd含量超背景值的比例较高,达63.3%~97.8%;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存在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可能。该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受重金属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390.
[目的]研究Fe/C共掺的TiO2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对环境激素辛基酚的降解。[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铁碳掺杂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4-叔辛基酚为测试分子研究该类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Fe掺杂量、催化剂用量、pH、光照等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干扰离子存在情况下的催化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Fe/C掺杂量为0.6%时,在25℃、pH=9.0、300 W汞灯照射、催化剂用量为1.0 g/L的条件下,经过100 min的降解可以使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辛基酚水溶液浓度降至0.02 mg/L;反应体系pH的升高和光强的增加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效率,污水中常见的K+、Na+和Ca2+等对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无影响。[结论]Fe/C共掺的TiO2光催化剂在处理含有环境激素的废水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