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71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蚯蚓粪对镉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稻米中镉(Cd)含量,探究了牛粪源蚯蚓粪对水稻不同时期Cd吸收积累的影响。选取中性水稻土,采用盆栽试验,对牛粪源蚯蚓粪添加下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pH和土壤Cd形态的变化规律及水稻重金属Cd积累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不添加蚯蚓粪),施加蚯蚓粪使水稻土壤Eh显著降低,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土壤pH值,进入抽穗扬花期后无显著影响;蚯蚓粪的添加改变了土壤Cd的赋存形态,在分蘖期除低添加量6.3 g C·kg~(-1)土外均显著降低环境活性态Cd含量,且添加量越大降幅越大,在水稻抽穗扬花期仅高添加量41.3 g C·kg~(-1)土有显著降低效果,在完熟期各处理组均显著降低其含量;施加蚯蚓粪能显著降低水稻糙米中Cd的含量,蚯蚓粪施用量6.3 g C·kg~(-1)土下糙米Cd含量降低48.08%,施用量达16.3 g C·kg~(-1)土时糙米Cd含量降至0.157 mg·kg~(-1),符合国家稻米Cd控制标准,继续增加施用量后糙米Cd含量无显著差异。对于水稻植株,蚯蚓粪在41.3 g C·kg~(-1)土下可显著降低全生育期各部位Cd含量,除抽穗扬花期茎部无明显规律外,其余各时期水稻根、茎及叶Cd含量均表现为蚯蚓粪添加量越大降低效果越明显。研究表明,蚯蚓粪在全生育期可通过降低土壤Eh影响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从而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212.
试验设置了不同缓释肥田间试验,探究3种缓释肥对晚播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缓释肥影响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其中,汉枫缓释肥和定制缓释肥处理较缓释尿素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所增加,速效钾则表现为不增加或增加不明显;不同缓释肥对植物体内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与土壤表现基本一致;小麦产量表现为,在施氮水平较低(240kg·hm-2)时,3种缓释肥处理产量相差不大,在施氮水平较高(270kg·hm-2)时,汉枫缓释肥处理产量最高,缓释尿素处理和定制缓释肥处理产量持平;氮积累量为汉枫缓释肥处理﹥定制缓释肥处理﹥缓释尿素处理;其最终结果是,在适宜的施氮量水平下,汉枫缓释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为57.3%,其次是定制缓释肥处理,为44.4%,缓释尿素处理氮肥利用率最小,只有35.6%。  相似文献   
213.
选用镇江含铁量较高的水稻田土壤,设置单施氮肥(T1)和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T2、T3、T4、T5)的小区试验,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定水稻成熟期不同处理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结构及铁氧化菌。结果表明: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氮肥可提高土壤细菌均匀度,但对细菌丰富度及群落组成无显著影响;在细菌门水平上,各处理土壤中优势菌群中前3位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而绿弯菌门则呈下降趋势。典型的铁氧化细菌Gallionellacea为变形菌门主要细菌科,其丰度随氮肥配施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土壤三价铁呈正相关、与含水量呈负相关。综上所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铁氧化菌丰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4.
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小麦基因型并应用于大田生产是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选用来自不同省份的57个小麦品种,研究水培低氮胁迫条件下苗期不同性状的变化特征,分类比较不同性状的耐低氮指数差异。结果表明:茎叶和根系的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及积累量、地上部干重、根冠比变异系数均大于20%,地上部干重耐低氮指数变异范围为0.56~1.45,变异系数为22.99%,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根据植株地上部干重耐低氮指数差异,将品种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耐低氮品种、中度耐低氮品种和低氮敏感品种,其中地上部干重、地上部与根系的氮含量与积累量均表现为耐低氮型品种依次高于中度耐低氮型品种、低氮敏感型品种;地上部与根系的含氮量耐低氮指数、根系干重及其耐低氮指数类型间差异不显著。该研究还讨论了植株地上部干重耐低氮指数分类指标界值(0.7和0.9)应用于品种耐低氮特性早期分类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15.
植物在遭遇盐碱、干旱、重金属、低温、酸、机械刺激等非生物胁迫时,细胞膜电化学特性的变化和调节往往是最早发生的植物细胞反应之一,并与细胞内的生理代谢活动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基于此,在过去的30年间,微电极离子流技术以其非损伤性、实时性、灵敏性和高分辨率等特有的技术优势,成为了研究逆境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响应及调节机制常用...  相似文献   
216.
不同来源及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并分别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蟹源壳聚糖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虾源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能力明显低于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除高脱乙酰度虾源壳聚糖外,其余3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模型,4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不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217.
以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系统,设置不同水平CO2[正常CO2(AMB)和FACE(AMB+200μL.L^-1)]和施氮量[低氮(LN,150 kg.hm^-2)和高氮(HN,350kg.hm^-2)]处理,研究CO2与氮的互作对水稻移栽后12 d至拔节期功能叶片叶绿素a、b、(a+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条件下FACE处理使叶绿素a、b、(a+b)含量平均增加7%-25%、13%-38%和8.3%-26.7%,叶绿素a/b值减少4%-10%;低氮条件下FACE处理使叶绿素a、b、(a+b)含量平均降低4%-6%、4%-6%和3.7%-6.6%,叶绿素a/b值减少2%-4%;增施氮肥明显提高各测定时间功能叶叶绿素a、b、(a+b)含量,普遍降低生育早期叶片叶绿素a/b值。  相似文献   
218.
通过灌水高温闷棚联合有机物或石灰氮等改良措施以期缓解芹菜连作障碍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试验处理包括:对照(CK)、灌水高温闷棚(CW)、灌水高温闷棚联合不同浓度有机物(O1W、O2W、O3W)、灌水高温闷棚联合不同浓度石灰氮(S1W、S2W、S3W)。结果表明,灌水高温闷棚联合施用900 kg·hm-2石灰氮处理后土壤全氮含量为0.80 g·kg-1,较CK增加了45.5%;硝态氮含量和土壤容重为49.0 mg·kg-1和1.05 g·cm-3,分别较CK降低了40.7%和19.8%;芹菜产量为90.4 t·hm-2,比CK增加了30.2%。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灌水高温闷棚联合石灰氮处理措施使土壤中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灌水高温闷棚联合有机物处理措施则与之相反。亢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发现,硝态氮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与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呈负相关。综上所述,灌水高温闷棚联合施用900 kg·hm  相似文献   
219.
水分胁迫对旱作水稻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砂土充填的PVC土柱模拟地下水埋深来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研究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下水埋深10~50 cm范围内,随埋深深度的增加,水稻生物学产量及经济产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适当的地下水埋深有利于水稻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钙、氯元素的累积,促进水稻体内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的增加;但地下水埋深过大则不利于水稻作物对磷、镁、钠等元素的吸收,并妨碍成熟期籽粒中钾向秸秆的回流。  相似文献   
220.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动植物残体作为发酵底物,经无公害处理后,添加某些特定有益微生物,腐熟处理后生产出的一种肥料。本文概述了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效果,以及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同时指出了我国生物有机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