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71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土壤结构的重要指标。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对农业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这取决于团聚体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土壤团聚体形成、稳定机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具有不同的团聚机理,其稳定性受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胶结物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破碎机理包括“水爆”和“气爆”两种主流观点,研究方法包括干湿筛、土壤CT扫描等。  相似文献   
2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苏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玉国  张春丽  沈淮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96-11598
分析了苏北合作具有的地脉一致和文脉相通的资源基础,探讨了区域合作的主要利益冲突,提出了成立政府引导的苏北区域旅游合作委员会、编制区域联合旅游规划、建立市场主导的企业合作机制、注重社区参与等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23.
以不加蚓粪土壤为对照,设置不同配比蚓粪土壤的盆栽试验,研究添加蚓粪对意杨插条根系发育及幼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的蚓粪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含量,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显著增加意杨插条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条数);显著促进意杨插条芽苞萌发和幼芽生长,增加茎叶重;显著提高意杨插条的幼芽中氮、磷、钾的累积量,有利于植物体的构建与进一步生长。在试验条件下,蚓粪与土样质量比,大田生产可采用1:20;苗床生产可提高至1:5,甚至可采用全蚓粪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24.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腐殖酸及重金属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是有机物质腐殖化的过程,堆肥过程中形成的腐殖质可以有效地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和迁移性。本研究以H2O、Na4P2O7+Na OH连续浸提污泥堆肥过程中堆体的腐殖酸以及与其结合的重金属,分析腐殖酸及其结合的重金属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形成的腐殖质中主要以胡敏酸(HA)为主,HA的含量在堆肥过程中先降低后升高,堆肥结束时其含量与堆肥初始差异不显著,而富里酸(FA)的含量有所降低,堆肥结束时,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H/F)由堆肥初始的3.1增至4.2;与堆肥前相比,堆肥结束时HA结合态Cr、Pb、Zn、Ni、Cu占各重金属的比例增加14.1个百分点、20.0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23.3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重金属的迁移性与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25.
发酵床养猪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重金属已成为影响土壤健康的限制因素,通过对发酵床垫料、垫料下土壤、发酵床外土壤和传统猪场的土壤样品进行连续定点测定,评价发酵床养殖方式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月的发酵床养殖,Cu、Zn、Cr、Pb在垫料层0~40 cm累积明显,分别增加了41.23、51.73、13.52 mg·kg-1和5.23 mg·kg-1,垫料下方土壤Cr增加14.30 mg·kg-1,累积量较Cu、Zn、Pb显著升高;传统猪场土壤中的Cu、Zn、Cr较发酵床养殖方式累积更明显,主要集中在20 cm以下的土壤中,分别达22.77、41.83、5.50 mg·kg-1;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发酵床养殖对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26.
采集江苏省滨海县滩涂盐碱地土壤,以菜园土壤作为对照,系统研究了微生物区系及生态、生理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对照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除细菌数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真菌、放线菌、解磷菌及钾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土壤低1.57倍、22.34倍、5.59倍及259.39倍,达极显著差异;盐碱土基础呼吸作用、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比对照低1.01倍(达极显著差异)、0.94倍(达显著差异),但基础代谢商(qCO2)却和对照无显著差异;盐碱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低1.19倍,而脲酶活性却比对照高0.41倍,均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7.
绿肥轮作还田对稻田土壤溶液氮素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卢萍  单玉华  杨林章  韩勇 《土壤》2006,38(3):270-275
通过研究利用绿肥等改变轮作制度及N素管理后稻田土壤溶液中溶解性N素的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评价了利用绿肥参与水稻轮作系统,减少无机N肥的施用量,促进水稻生长的同时降低环境负荷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总N量相当的情况下,冬绿肥还田或冬季休闲稻季土壤溶液中NH4 -N浓度均比稻麦轮作单施化肥的处理低。溶液NO3--N浓度随还田有机物料的C/N增加显著降低。利用豆科紫云英轮作还田,可降低44%的无机N肥用量,溶解性N浓度显著降低,是减小稻季N肥流失环境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苏北地区农村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农户环保认知水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苏北地区盱眙县和射阳县农户取用水特征、环境行为及其对当地水环境评价和政府政策管理认知.结果表明:盱眙县农村饮用水水源以湖库集中取水与农村分散自备井供水为主,射阳县以河流水与地下水集中取供水为主.自备井农户用水量明显高于以自来水为主要用水来源的农户.农户水环境行为缺乏理性,农户生活污水粗放式排放、习惯将垃圾倒入沟河或露天堆放,导致垃圾拥堵河道、水污染问题严重.人畜粪便处理以进化粪池和堆肥还田为主,秸秆处理以燃料燃烧和粉碎还田为主.农户整体参与环保意识不强,呈现“政府依赖型”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29.
花生化感物质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高效化感物质降解菌,以花生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苯甲酸作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连作花生长期定位试验地的健康花生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高效花生化感物质降解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降解菌进行鉴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降解菌进行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到的2株高效降解菌分别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HJ-2)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 HJ-3)。降解菌HJ-2降解的适宜pH为6.0~9.0,适宜温度为30~45℃,适宜NaCl浓度为0~6%;降解菌HJ-3降解的适宜pH为6.0~8.0,适宜温度为30~35℃,适宜NaCl浓度为0~4%。两株降解菌都能够降解苯乙酮、硬脂酸、棕榈酸、乳酸、3,5-二甲基苯甲醛和丙三醇等化感物质。研究表明,降解菌HJ-2和HJ-3对苯甲酸有显著降解效果,两个菌株均具有广谱降解化感物质的特性,且降解菌HJ-2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0.
【目的】基于田间试验,探讨不同形态秸秆还于稻田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分子组成的动态变化,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稻田土壤固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常熟市某村的乌栅土稻田,选用新鲜未处理(CS)、过腹处理(CM)和炭化处理(CB)的玉米秸秆,于2015年6月以等碳量(10 t C·hm-2)一次性还田,并以未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分别于2015、2017和2019年水稻收获时采集耕层(0—15 cm)土样测定有机碳含量,并采用13C同位素丰度和生物标志物提取-GC/MS鉴定探析有机质组成变化。【结果】与CK相比,还田当年和2年后所有还田处理都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8%—36%),但还田4年后,仅CB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24%),且增加的碳来源于施入的生物质炭。还田2年后,CS和CM处理土壤有机质中木质素酚丰度达到峰值,分别比CK增加了115%和66%;还田4年后,所有还田处理的植物源脂类的丰度均显著提高,相应地,植物源与微生物源脂类的丰度比(PL/ML)和生物标志物组分的多样性指数(H’)也显著提升。【结论】分子组成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明不同形式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质质量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