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一种严重的能引起全身性疾病的病原体,对石斑鱼养殖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将含有SGIV感染细胞多肽ICP46(infected cell polypeptides 4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ICP46转染到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s,FHM)中进行融合表达,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ICP46-GFP融合蛋白主要分布于FHM细胞的细胞质中。根据SGIVICP46的序列,设计并体外化学合成了特异性干扰SGIVICP46的siRNA(siRNA-ICP46),与pEGFP-ICP46共转染到FHM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荧光强度的变化。转染后24~48h,实验细胞(共转染siRNA-ICP46和pEGFP-ICP46)和阳性对照细胞(共转染siRNA-GFP和pEGFP-ICP46)中的荧光微弱,发荧光的细胞数量较阴性对照(共转染siRNA-Negative和pEGFP-ICP46)少70%左右,但其后实验细胞和阳性对照细胞的荧光强度开始增强,在转染后72h其与阴性对照组已差别不大。说...  相似文献   
72.
超声波法制备高黏度的壳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忻  袁毅桦  刘佳  孙恢礼 《水产科学》2007,26(6):352-354
以甲壳素为原料,用超声波法制备高黏度的壳聚糖。研究超声波的温度、超声的时间以及制备壳聚糖时浓碱的浓度3个不同条件对壳聚糖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声波制备高黏度壳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 h,NaOH溶液的浓度为50%,可以得到黏度为2886.7mpa.s、脱乙酰度达97.17%的壳聚糖。将得到的高黏度壳聚糖制成膜,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15 h后,壳聚糖膜对活性橙的脱色率就可达到99.5%。  相似文献   
73.
杂色鲍幼苗大规模死亡与细菌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杂色鲍育苗过程中养殖池、附着板上的细菌数量进行了监测,当鲍苗出现大规模死亡前后,池水及附着板上细菌数量比养殖初期高2个数量级,利用臭氧处理养殖水后,附着板上的细菌数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鲍苗同样出现死亡,鲍苗剥离后1周左右也出现大规模死亡。在鲍苗大规模死亡前后分离的细菌经过鉴定为塔式弧菌及Vibrio sp.  相似文献   
74.
2002年10月,在对大亚湾网箱养殖红鱼寄生虫病研究中,从病鱼和死鱼溃烂处共分离到7株细菌,经鉴定,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紫色色杆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新诺明、多黏霉素B、氯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对分离菌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等12种药物有抗药性。  相似文献   
75.
限食对合浦珠母贝幼虫生长、成活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4月27日至2009年5月25日,在不同投饵条件下研究了限食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幼虫生长、成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初期对照组幼虫的壳长、壳高日增长率逐渐升高,自第20天开始迅速下降;试验一组(隔天投喂)和二组(隔2d投喂)幼虫的壳长、壳高日增长率缓慢升高,且与对照组同期幼虫的日增长率差异显著,这表明饵料是否充足直接影响马氏珠母贝幼虫的生长。试验期间,对照组幼虫的成活率逐渐降低,畸形率无显著性变化,而试验一组和二组幼虫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二组幼虫的畸形率高于同期对照组和试验一组幼虫的畸形率,表明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幼虫的发育受到影响。对照组幼虫在第20天时开始变态,随后变态率逐渐升高,试验一组幼虫在第30天时开始变态,而试验二组幼虫在试验期间一直没有变态,表明该组幼虫的营养状况不足以支持其变态附着。  相似文献   
76.
甘健锋  俞晓磊  罗勇  黄林韬  刘骋跃  江雷  黄晖 《水产学报》2021,45(11):1854-1862
能量与营养物质的正常获取是维系造礁石珊瑚生命活动的基础,这主要与其两种营养方式—光合自养和异养营养有关。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造礁石珊瑚的研究以光合自养为主,而对其异养营养的认识则相对不足。基于此,本研究以鹿回头礁区(海南三亚)的3种代表性造礁石珊瑚—丛生盔形珊瑚、鹿角杯形珊瑚和美丽鹿角珊瑚为对象,通过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水族用桡足类、酵母浸出粉溶液及水族珊瑚粮这4种食物,探讨了3种造礁石珊瑚的食性、摄食方式。结果显示,丛生盔形珊瑚对上述4种食物均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行为;相反,美丽鹿角珊瑚对4种食物均不表现摄食行为;鹿角杯形珊瑚只摄食尺寸较小的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水族珊瑚粮,并首次发现其在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时水螅体间相互协作以及通过释放肠系膜摄食水族珊瑚粮的现象。进一步研究丛生盔形珊瑚对丰年虫无节幼体的摄食速率和消化情况,发现其摄食速率与丰年虫无节幼体密度符合米氏方程,且其消化周期约为3 h。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造礁石珊瑚摄食取向及其摄食过程,可为造礁石珊瑚人工养殖过程中的饵料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选取3株具有相变特征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J-51、E324和E381进行海水长期饥饿培养,测试每毫升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菌落相变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菌体形态观察与饥饿胁迫前后菌株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毒力对比。结果发现,饥饿培养的细菌活性可分为3个时期:1~5 d为上升期,每毫升海水中可培养细菌数增加并达到最高,菌落表型无显著变化;中期为下降期(5~40 d),细菌数量急剧下降,部分菌体的运动环皱缩;41 d后进入平台期,各菌株在海水中的数量保持在103~104cfu·m L-1,经500 d培养,可培养细菌数仍高达103cfu·m L-1,平板上出现一种极小的菌落。扫描电镜发现,130 d饥饿胁迫后多数细胞变为圆球状,部分形成超长的长杆状,或产生成团的絮状物。卤虫致死效应结果显示,多数菌株在饥饿胁迫500 d后的致死率约下降50%。以上结果为解释溶藻弧菌在寡营养海水中的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8.
文菁  胡超群  张吕平  范嗣刚 《水产科学》2011,30(12):768-773
运用设计出的11个种特异性PCR反向引物,通过与通用正向引物16Sar进行PCR扩增,分别在11种海参中扩增得到大小为269~406 bp的种特异性16S rRNA基因产物,而在非特异种类中扩增不出任何产物,即可有效鉴定这11种海参.此法成功检测出2种冷冻海参替代产品,即用等刺参代替仿刺参,用玉足海参代替棘辐肛参,并且...  相似文献   
79.
为了评估三倍体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的繁殖潜力, 采用细胞松弛素 B 诱导了熊本牡蛎三倍体, 比较了 60 日龄(2016 年 8 月)~450 日龄(2017 年 9 月)三倍体与二倍体性腺发育特点, 分析了性腺发育与繁殖周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熊本牡蛎三倍体与二倍体性腺发育均可分为形成期、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和耗尽期 5 个时期; 在一个繁殖周期内 22%的三倍体性腺可发育至成熟期, 但与二倍体相比, 三倍体成熟性腺的滤泡小、结缔组织丰富; 三倍体与二倍体性腺发育周期同步, 繁殖季节均位于 3—9 月, 繁殖期较长; 150 日龄(2016 年 10 月)三倍体与二倍体中发育的性腺(包括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耗尽期)分别占 70%与 90%, 210 日龄(2017 年 1 月)减小至 3%与 18%, 之后性腺再次发育, 分别在 360 日龄(2017 年 6 月)和 450 日龄(2017 年 9 月)成熟期性腺比例达到最大值(40%和 90%)。三倍体与二倍体雌雄比分别为 1.35 : 1 和 0.95 : 1, 三倍体性比显著偏离 1 : 1 (P<0.01)。性腺成熟期三倍体与二倍体平均卵径分别为(44.30±6.88) μm 与(37.76±5.76) μm, 三倍体卵径比二倍体大 17.33% (P< 0.05)。本研究可为熊本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指数生长期不同浓度的培养液进行细胞密度测定。结果表明,后3种细胞计数方法与显微镜计数法相比较,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对不同生长期的利玛原甲藻培养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生长曲线一致性良好。比较分析发现,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不同细胞密度范围的测定,操作简单、耗时短、不需要破坏样品、适于批量操作,可确定为便捷、有效、可行的利玛原甲藻细胞计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