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广东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2010年,全省的水稻种植面积与稻谷产量在全国均排名第9。目前,广东水稻生产已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概述国内外水稻产业的生产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水稻产业的生产现状、种植区域分布、水稻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等。从产业发展整体来看,广东省水稻产业还存在农资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机械化水平偏低、产业链短,品牌效应不显著、品种多,主导品种不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病虫害威胁大等问题。最后,结合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基于粮食安全角度提出了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不同玉米品种萌发期耐芘胁迫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定不同玉米品种对芘的耐性强弱,确定合适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浓度,以0 mg·L-1(TO,对照)、0.5 mg·L-1(T1)、1.0 mg·L--(T2)和2.0mg·L-1(T3)4个芘处理浓度,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系统评价了14个玉米晶种萌发期耐芘胁迫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玉米根干重、芽干重、根长和芽长都受到芘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的程度随着芘处理浓度不同而不同,不同品种玉米萌发对不同芘处理浓度的响应也不同.其中2.0 mg·L-1的浓度处理适合进行玉米耐芘品种的筛选与鉴定.以根干重、芽干重、总干重、根长和芽长的性状相对值(处理测定值耐照测定值×100%)作为幼苗耐性指数(tolerance indices,TI)适合作为筛选指标.基于耐性指数对各玉米品种耐性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玉米品种聚为耐性、较耐性、较敏感和敏感4类.  相似文献   
73.
恩诺沙星对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中底泥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它可随畜禽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为对恩诺沙星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利用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恩诺沙星在其中的降解及其对底泥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于室外大棚以自然发生法构建了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水生微宇宙),培育2个月待其稳定后用于试验研究.试验设恩诺沙星0.02、0.05、0.1、0.2和0.5mg·L~(-1)5个浓度系列,1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恩诺沙星在模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消失速度很快,随时间推移消失速度逐步减慢,并且在低浓度时维持较长的时间;初始浓度越高,恩诺沙星在低浓度时维持的时间越久.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恩诺沙星对淤泥中的好氧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4.
分别用两个浓度(25和50 μmol/L)的植物防御信号物质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甲酯(MeSA)喷雾处理挺立型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幼苗植株,发现25和50 μmol/L的MeSA能有效提高野生稻幼苗对稻瘟病的抗性,且提高叶片内保护酶POD的活性.25 μmol/L的MeSA在3 d内提高叶片内保护酶SOD的活性.MeJA只有在低浓度下提高野生稻的抗病性,MeJA在1 d 内迅速提高SOD酶活性,而后下降.25 μmol/L水杨酸甲酯处理显著提高叶片内香草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分别约是对照的3.6倍和3.2倍.研究表明,外源信号物质提高普通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可能与其诱导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提高及酚酸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5.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蔗田碳平衡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通过2年(2012—2013年)的大田试验,采用投入产出平衡法(即将作物生育期内的碳投入与碳产出进行量化分析),探讨2个蔗田施氮水平[300 kg·hm?2(减量施氮)和525 kg·hm?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甘蔗单作、大豆单作、甘蔗||大豆1行︰1行间作及甘蔗||大豆1行︰2行间作)下蔗田生态系统碳的输入和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入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2年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出量显著低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3年差异不显著;甘蔗收获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两种间作模式土壤碳截存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平衡分析表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净碳固定量2012年为2 956.35 kg·hm?2,2013年为872.59 kg·hm?2。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下农田固碳潜力大于其他处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相似文献   
76.
镉对皇竹草构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能源植物是一种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本实验以温室内盆栽的方式研究了在土壤中模拟添加不同浓度外源Cd胁迫(0、1、5、10 mg·kg-1)对皇竹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生长,添加外源Cd 10mg·kg-1对皇竹草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皇竹草株高、绿叶生物量和茎部生物量均与土壤中Cd浓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 3、0.403 1和0.618 5;皇竹草叶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抗氧化酶系活性(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随土壤中Cd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较低浓度的Cd有利于激活皇竹草叶部抗氧化酶活性;在4种浓度Cd胁迫下,皇竹草地上部浓度分别为0.39、2.65、10.83、11.77 mg·kg-1,地下部浓度分别为0.49、3.66、16.04、25.82 mg·kg-1。本实验结果表明,中低浓度镉污染土壤对皇竹草生长影响不大,皇竹草用于重金属Cd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为了了解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3个县(市、区)中的256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每村随机选取10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垃圾中来源于生活性垃圾占60.13%,来源于生产性垃圾占39.87%;生产性垃圾中主要是种植业垃圾和工业垃圾,各占32.87%和29.73%。各地区农村垃圾产量差异较大,在调查区县中,人均垃圾总产生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东莞和中山的村庄,最少的是揭阳和梅州的村庄。从全省来看,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处置,占37.89%,其次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进行处理,占25.78%,在珠三角和粤北的韶关则主要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处理。以农户为单位产生的垃圾来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1.58%农户的垃圾主要来源于生活废弃物,8.16%农户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废弃物。农户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的是东莞0.82kg.d-1,其次是广州0.75kg.d-1,最低的是茂名和清远,均为0.31kg.d-1;38.86%的农户的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是随意堆放,57.76%的农户生活垃圾是收集堆放的,收集堆放方式中有31.64%是填埋处理,19.06%是焚烧处理,7.06%是生物处理。为了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农村垃圾应该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因地制宜地组合选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78.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9.
采用人工浮床法研究了3种湿地植物野生稻Oryza rufipogon、香根草Vetiverial zizanioids和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构建的浮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试验水体中均能较好地生长,并能有效降低水体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含量,其中,香根草和风车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H2O2介导的Fenton反应对砷镉污染下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壤-石英砂根袋法,研究了淹水和干湿交替两种水分条件下,模拟天然降雨中微摩尔级浓度H2O2介导Fenton反应对砷镉污染土壤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砷浓度30 mg·kg-1处理组在有Fenton反应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期的干重和鲜重,在添加砷浓度30 mg·kg-1和镉浓度0.3 mg·kg-1的复合污染处理组Fenton反应也提高了水稻在成熟期的干重和鲜重,同时Fenton反应增加了添加镉浓度为0.3、3 mg·kg-1处理组的稻谷产量。模拟研究证明,H2O2介导的Fenton反应可以缓解砷、镉污染对水稻的胁迫作用,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