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3篇
  21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20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2007年早、晚季在广州,以最新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强优组合天优10号、天优122、五丰优128、特优138、两优培九,常规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供试材料,对其秧苗形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稻区早、晚季节生态环境下,供试材料间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目、单株茎数、叶鞘基部宽度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不但证明了以往研究中将这些性状作为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的可靠性,而且还完善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即:早、晚季植株高度分别为35.0~38.9 cm和33.5~37.8cm,早、晚季主茎叶片数分别为5.2~5.8片和4.9~5.2片,早、晚季单株茎数分别为1.5~3.0条和3.0~3.7条,早、晚季叶鞘基部宽分别为0.70-0.75cm和0.51~0.59cm。  相似文献   
562.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563.
过去6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与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广东水稻种植区划、水稻分蘖与幼穗发育、光温反应特性、高产栽培叶色变化、光能利用、抗倒伏机理等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丰富了水稻耕作栽培科学理论。在耕作栽培技术方面,1950—970年代在广泛调研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国著名的“潮汕经验”,大幅提升了广东水稻单产,并对我国水稻栽培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80—1990年代先后研发建立了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和水稻抛秧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水稻栽培技术的规范化;进入21世纪,研发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和多熟高效农作制模式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这些研究成果及其大面积应用,为广东水稻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栽培研究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即“两型四化”)方向发展,在机械化育插秧、直播稻、再生稻栽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后广东水稻耕作栽培研究要继续围绕产业科技问题,加强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64.
采用索氏回流法,经甲醇提取,获得大颖野生稻(E6 3/6 4、E6 1)、小粒野生稻(E13 9、E13 13)、药用野生稻(E15 8、E15 13)、斑点野生稻(E16 1、E16 3、E16 13)、阔叶野生稻(101392、E9 1、E9 10)和颗粒野生稻(E7 4)甲醇提取物。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这些野生稻甲醇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和绣线菊蚜具有一定的忌避活性,其中药用野生稻E15 8的甲醇抽提物效果更为显著,5×104 μg/mL的浓度处理,测得24 h和48 h对柑橘全爪螨的忌避率分别为83.26%和87.95%;用同样的浓度处理,对绣线菊蚜的忌避率分别为87.86%和82.43%。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药用野生稻E15 8的甲醇抽提物对两种害虫的酯酶同工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65.
<正>黄广莉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以丰莉丝苗为母本、黄广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黄广莉占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好,耐寒性中等,米心腹白少,饭柔软可口,食味品质好。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5006。1选育过程1.1杂交亲本的来源母本丰莉丝苗与父本黄广占均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丰  相似文献   
566.
水稻花序结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本科作物的花序结构直接影响穗粒数和最终产量,其多样性主要依赖于分枝模式和花的位置。水稻作为研究禾本科作物的模式植物,有关花序结构的调控机制已取得重大进展,对花序发育调控因素的概述,将有助于水稻穗型的遗传改良和高产育种。水稻花序发育始于顶端分生组织向花序分生组织转变,之后生成花序轴分生组织、一次枝梗分生组织、二次枝梗分生组织、小穗分生组织和小花分生组织。花序相关分生组织受到众多基因调控,形成一个复杂的遗传网络,发育过程中任一节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穗型发生变化。在改良过程中,调控影响花序发育基因的时空表达,组合相关优异等位基因,更有利于优化水稻穗型;在驯化过程中,穗型受到选择,水稻花序结构调整为更有利于增加小穗数量的结构。有关水稻花序发育影响因子的研究,将有利于穗型遗传改良,并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对影响水稻花序发育过程中各因子进行梳理,并对其在调控花序结构过程中的路径进行概括,水稻作为模式作物对其花序结构遗传调控网络的研究,为禾本科作物花序发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67.
黄银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2013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产量与对照种优优128(三系杂交稻) 相当。介绍了黄银占的选育过程、选育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68.
水稻氮高效基因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48份不同水稻基因型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它们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率,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基因型在氮素吸收利用率方面间存在明显差异,从现有的材料中可筛选出氮高效基因型。长伦占不论在低氮处理还是高氮处理均表现出氮高效利用特性,为典型的氮高效基因型。此外,还筛选了适于低氮条件种植的广恢128和茉莉占选;适于高氮条件种植的97香、2466和银花占。低氮高效型适合在贫瘠地区种植,而高氮高效型适合在肥沃地区种植。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利用率与抽穗期及乳熟期倒2、倒3叶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指数、稻谷产量和穗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它们可作为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但是水稻氮素吸收率与利用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如何协调二者关系,既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又减少施氮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9.
近20年新疆水稻生产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各水稻种植区域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5-2014年新疆各区域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4年的20年间,新疆水稻总产增加了58.0%;北疆南部的水稻总产最高,2010-2014年其总产占新疆水稻总产的46.7%,其次是南疆北部(占比为36.5%)和南疆西南部(占比为16.7%),北疆北部占比最低。1995-2014年新疆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2.3%。2010-2014年北疆南部水稻种植面积占新疆水稻种植面积的46.2%,南疆北部占34.1%,南疆西南部占19.7%,北疆北部占比最小。1995-2014年新疆水稻单产增加了54.3%,是总产增加的主要原因;各区域平均单产从高到低依次为北疆南部(8 593.5 kg/hm~2)、南疆北部(8 179.1 kg/hm~2)、南疆西南部(6 933.3 kg/hm~2)和北疆北部(3 144.7 kg/hm~2)。因此,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是增加新疆水稻总产的基本条件;选育抗旱、耐低温、高产优质的粳稻品种,研发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提高单产,是新疆水稻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0.
硒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Se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几种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用Cd处理,高浓度Cd使水稻幼苗叶片Ca、Mg、Fe、Zn、Mn含量显著减少;单用0.10mg/L Se处理可显著增加叶片Fe、Zn、Mn含量。Se使较高浓度Cd(5.0~10.0mg/L)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Ca、Mg、Fe、Mn含量高于单用Cd处理,Se与Cd的互作效应影响叶片Ca、Mg、Fe、Zn、Mn含量。叶绿素a/b值不能作为水稻幼苗Cd毒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