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44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22篇 | |
综合类 | 208篇 |
农作物 | 201篇 |
植物保护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常规水稻是广东省水稻的优势和特色,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1959年矮化育种的成功引领了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优质稻、超级稻育种,常规水稻育种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4号、广解9号、双竹占、青二矮、窄叶青8号、桂朝2号、双桂1号、双桂36、特青2号、珍桂矮1号、七山占、特三矮2号、粤香占、黄华占等23个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常规水稻品种;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理论科学体系,以株型塑造为核心,提出丛化育种、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组群筛选法等育种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广东乃至全国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将开展以保障粮食安全、改良食味品质及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为目标的高产稳产、香型丝苗、功能营养及绿色高效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发展现代水稻育种理论,应用新技术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广东水稻科研在老一辈科学家创造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当代水稻科研工作者对常规水稻育种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2.
53.
54.
引发处理是目前简便有效的提升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的方法,但引发提高水稻劣变种子发芽能力的机理并不清楚。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清水引发和藤茶提取物二氢杨梅素引发2种处理方法与对照的差异蛋白,初步揭示引发提升种子发芽能力的机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获得2倍以上显著差异蛋白点79个,通过MALDI TOF/TOF MS质谱分析鉴定出74个蛋白,其中2种引发处理与未引发对照相比同步上调或下调的共有蛋白,即引发相关蛋白有57个。分析引发相关蛋白可知,绝大多数的逆境防御蛋白类、能量相关蛋白类以及蛋白质合成和目标类蛋白丰度在引发处理中显著增加,推测引发提高种子发芽率的原因与逆境记忆、能量代谢活动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增强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56.
高产高收获指数型水稻新品种粤香占的主要特性及其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粤香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水稻新品种。1996、1997年,粤香占参加广东省早季优质稻区试,产量均名列第一,平均单产分别为6583.5和6646.5kg/hm~2,分别比对照七山占增产13.00%和14·22%,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单产为6615km/hm’。其产量之高,增产幅度之大,年份间增产幅度差异之小,是近年来本省优质稻区试中罕见的。1997年,该品种参加南方稻区华南早融组区试(4个省10个试点),平均单产为6628.3kg/hm’,比对照汕优桂99增产690%,名列常规稻首位,且早熟3.3天。粤香占在大田生产上表现为高产、… 相似文献
57.
不同肥料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本文研究了等氮条件下不同肥料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物质转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控释肥(N、P、K含量分别为25%、6%和19%)处理相比,施传统复合肥(N、P、K含量均为15%)和快美复混肥(N、P、K含量分别为24%、7%和19%)的处理,水稻抽穗期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穗部干物质累积量、穗部干物质累积速率和库容量分别增加2.7%~17.1%、1.6%~17.1%和5.4%~11.0%;水稻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9.4%~38.2%、26.6%~102.4%、19.3%~76.7%和4.5%~15.1%。在本试验条件下,快美复混肥是提高华南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优势肥源。 相似文献
58.
59.
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对超级稻品种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成份Ca O、MgO、SiO_2和ZnO含量分别为20%、12%、10%和3%)不同用量对超级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年早、晚季以超级稻品种天优3618为材料,设置4个用量水平(F0,对照,全生育期不施用,F1、F2和F3用量分别为25 kg/667 m~2、50 kg/667 m~2和75 kg/667 m~2)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对水稻的茎秆抗折力、形态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早晚稻的倒伏指数和重心高度,与对照相比,F1和F2处理分别使水稻的倒伏指数和重心高度下降10.50%、8.37%和2.56%、2.22%;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单株和单茎抗折力、节间抗折力、节间的鲜质量百分比和茎壁厚度,分别较对照平均提高10.78%、13.49%、12.33%、11.93%和4.81%;同时基部不同节间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第2节间倒伏指数的下降幅度较第3节间多5.51个百分点,而第2节间的鲜质量百分比、鲜质量/干质量、茎壁厚度和粗度则分别多增加3.55个、2.41个、0.98个和0.19个百分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也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但除成穗率和抽穗期绿叶面积外,其他指标各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其适宜用量为25~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