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3篇
  22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20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8A是当前生产上应用广泛的野败型优质籼稻三系不育系,配组的组合已在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对广8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选择代表性单株、严格单株配对回交并结合异地鉴定筛选的提纯技术进行了介绍,有效地提高了纯度,保持了其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生素种类、继代和菌液浓度对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的影响,并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4个高产、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籼稻品种中。结果显示,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优于头胞霉素,其适宜浓度为250~350mg/L;4个品种继代愈伤比初代愈伤能获得更高的抗性愈伤得率;各个品种转化有其最佳的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茉莉新占和绿黄占为1.0,粤香占和矮秀占为0.6。应用此优化的农杆菌转化体系,我们得到了转化植株;PCR扩增和Southem杂交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水稻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3.
华南早晚造籼稻品质变化规律与定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华南籼稻早晚两造种植的稻谷样品进行了品质指标系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早晚造品质变化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优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自己选育的优质强优恢复系广恢998与优IA组配而成的感温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产量高、米质优、饭软硬适中、口感好。该组合参加广东省2000年和2001年早造中熟组区试,产量分别为7594.5kg/hm2和6705kg/hm2,比对照种汕  相似文献   
15.
优质稻核心种质青六矮1号及其衍生品种的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青六矮1号及其衍生品种(品系)的相关分析表明: 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倒三叶长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粒长呈显著正相关, 与垩白率呈显著负相关, 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 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主成分分析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草还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大量稻草被焚烧或者弃置,这不仅浪费了养分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稻草还田的方式方法,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待稻草还田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山栏稻是海南特有地方稻,其稻米价格较高,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山栏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株高较高,易倒伏,严重威胁产量.本研究以乐东山栏稻'LD-1'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水平肥料与多效唑处理下山栏稻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能够大幅降低株高的施肥水平和多效唑使用浓度.不同水平施肥主要通过影响每穗实...  相似文献   
18.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日照长,具备水稻优质高产的天然气候条件,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是中国13大粮食主产区,自矮化育种以来创造了“粤稻现象”的辉煌成绩。然而,多年来,广东大米自给率仅为30%左右,对其他地区大米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广东的大米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本研究通过查阅《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调研了广东水稻生产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突破性品种培育、构建完善的推广示范体系、数字化销售渠道及延伸水稻价值链,推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传光  张桂权 《作物学报》2010,36(11):1843-1852
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300个SSR标记对95个华南地区不同年代常规籼稻主栽品种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常规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检测到236个SSR标记有多态性,共获得77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2~12个,平均3.29个,共有206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4个,占全部多态性位点的87.3%。多态性标记位点的PIC值平均为0.42,变化范围为0.041~0.790。不同染色体的位点多态性差异显著,其中第10染色体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最多,PIC值最高,而第5染色体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最少,PIC值最低;6个年代中,50~70年代育成品种包含等位基因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70年代达最高值2.83,随后逐渐下降。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不同年代间遗传变异仅占总体变异的3.77%,但仍达极显著水平(P0.001)。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GD)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85处可将品种区分为5大类,表明华南地区各时期的常规稻品种遗传改良都是围绕少数骨干亲本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华南地区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狭窄且随年代而变化,70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在今后的育种中应扩大亲本选材范围、拓宽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以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龄前远缘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玉-1s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不育系为受体,通过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培育出水稻远缘光温敏两用不育系玉-1s.该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包颈程度轻、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所配组合均表现杂种优势强,株型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初步显示出远缘杂种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