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49篇
  27篇
综合类   408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1.
通过对晋中市2001~2004年连续4年蔬菜中农药残毒的检测结果汇综,分析了目前造成蔬菜中农药残毒的主要原因:①违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滥用剧毒、高毒农药;②随意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③违背农药安全间隔期;④施药器械落后,对靶标的针对性差。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控制蔬菜农药残毒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2.
减少养殖污染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畜产品需求的增长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成为农村发展最快的产业。但人们在追求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了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治理畜牧业污染成为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仅就养殖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种芽孢杆菌菌剂和对照(CK)处理,研究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加4种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均能增加甘薯产量和品质。在移栽后142d,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甘薯的增产幅度最大,4种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产幅度为4.6%~25.4%;在整个生长期,甘薯淀粉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移栽后113d淀粉积累量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2.9%~16.4%,增幅最大的是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甘薯可溶性糖积累量呈先减少后增加变化趋势,并在移栽后142d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3.2%~34.2%,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甘薯胡萝卜素积累量与粗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并在移栽后90d达到最大值,在移栽后142d其增幅分别为6.1%~29.5%和2.8%~14.5%,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施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4.
以高粱无菌苗幼叶为试验材料,对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叶在MS(Murashige and Skoog)+2mg/L 2,4-D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2~3次继代筛选后获得了浅黄色、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于25±1℃、黑暗条件下,经45~60d的悬浮震荡培养建立了高质量的细胞悬浮系,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密度可达6.45×10 5~5.08×10 6个/mL以上,活细胞率可达72.76%,近圆细胞率可达87.50%;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激素种类和水平对悬浮细胞生长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相比1/2MS培养基,MS培养基为适宜的培养基,2,4-D对保持细胞系的稳定增殖至关重要,适宜的浓度为1mg/L;培养液中加入0.5mg/L KT或6-BA会造成悬浮液褐化,影响悬浮细胞的生长;最适宜的细胞悬浮培养基为L2培养基(MS+1mg/L 2,4-D,30g/L蔗糖,pH5.8),震荡培养转速为110~120r/min,继代周期为7d,新旧培养基的接种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水果玉米迪甜6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分析了其在山西中部的种植模式。通过"一年两茬"的种植方式,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收入,建议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6.
为解决山西省高粱田杂草防除难的问题,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山西省高粱田土壤封闭剂和茎叶处理剂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莠去津、金都尔和2,4-D丁酯单剂用量分别在6750、1350、1200 mL/hm2以下时,高粱出苗安全且除草效果好;莠去津和金都尔复配组合最优配比为5250 mL/hm2+ 900 mL/hm2。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单剂二氯喹啉酸、莠去津、二甲四氯、2,4-D丁酯除草效果较好且对高粱产量影响较小,使用剂量分别为750 g/hm2、2700 g/hm2、1500 g/hm2、 1050 mL/hm2;复配剂最优配比为莠去津2250 g/hm2+二氯喹啉酸 600 g/hm2、莠去津2250 g/hm2 +2,4-D丁酯300 mL/hm2和苯达松3000 mL/hm2+二氯喹啉酸750 g/hm2。  相似文献   
97.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在电能计量中积极运用智能技术,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电能计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化电能计量系统,分析了电能计量中智能技术应用优势,阐述了智能技术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8.
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明高粱幼苗耐冷生理机制,以高粱耐冷和冷敏材料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光照培养箱设置低温条件,分析了低温和常温条件下高粱耐冷和冷敏材料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两类材料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都出现了增高的趋势,耐冷材料MDA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冷敏材料,耐冷材料的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显著高于冷敏材料,说明材料的耐冷与否,与低温胁迫后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量有关,MDA含量的增加幅度愈小材料愈耐冷,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幅度愈大材料愈耐冷。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初乳粉、常乳粉对0~72 h新生仔猪小肠组织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试验以新生仔猪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水牛初乳粉(SCR组)、水牛常乳粉(SC组)、葡萄糖盐水(PY组),以0日龄新生仔猪(XD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水牛初乳粉使新生仔猪小肠绒毛密集、粗壮、排列整齐,肌层厚度、固有膜厚度增加。SCR组与XD组相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固有膜厚度和空肠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及回肠绒毛高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SCR组与PY组相比,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及空肠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水牛常乳粉使新生仔猪小肠黏膜受损,黏膜上皮脱落,肌层变薄,固有膜裸露,小肠绒毛坍塌、稀疏变短。SC组与XD组相比,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和空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固有膜厚度及回肠绒毛宽度、固有膜厚度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SC组与PY组相比,空肠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水牛初乳粉能显著促进新生仔猪小肠发育,尤其对空肠影响最大,其次为十二指肠,而对回肠的影响相对较小;水牛常乳粉不能对新生仔猪肠黏膜形成保护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在新生仔猪最初发育的72 h内其价值不如葡萄糖盐水。  相似文献   
100.
郑永惠 《中国蜂业》2009,60(2):22-22
一、泌蜡造脾与饲料的关系 蜜蜂的泌蜡造脾和蜜蜂所获得的饲料多少成正比。只有在蜂群内饲料充足、外界蜜粉源稳定、不断有新鲜的花蜜和花粉大量进入蜂群时,蜜蜂才会在巢内筑建大量的巢房,蜜蜂蜡腺才会泌蜡。蜂群这一独特性状是在大自然中不断进化而成的,为的是充分节约巢内贮备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