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为探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采用二氯甲烷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含有不同浓度的连作花生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的三种酚酸类物质(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物的土壤中,研究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均存在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0.05)。整个培养时期,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均增加了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以低浓度处理增幅较大,分别平均增加7.58%、6.73%、7.72%和4.90%;降低了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各指标的化感指数,其中低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21.57%、21.19%、 26.32%和20.95%。3次取样,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在第10d达到最强;而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玉米根系分泌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氮素吸收分配规律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稳粮增油模式下玉米的氮素吸收分配规律及其与单作的差异。本试验在玉米单作、玉米花生行比2∶4间作种植模式下,均设置施氮、不施氮两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和分配及其对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可以显著提高净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施氮处理增加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素积累,进而有效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花生行比2∶4且玉米施纯氮300 kg/hm2是间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适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三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明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外源添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花生开花下针期、结荚初期、结荚末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降低了各生育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微生物量生物量以及呼吸强度,增加了真菌的数量。随浓度增加,化感作用增强,以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混合物的化感作用最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真菌的化感作用增强,对其他指标的化感作用减弱。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花生产量(P < 0.01),处理浓度越高,花生减产幅度越大。最高浓度(初始含量为90mg·kg-1干土)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以及混合物处理使花生每盆荚果产量分别降低了43.2%、32.9%、40.2%和47.3%。这三种酚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连作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相关,是花生连作障碍产生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桑树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综合桑品种、桑树生长季节、桑树不同药用部位以及桑叶的不同发育阶段等因素探讨桑树(Morus L.)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的积累规律,期望发掘富含1-DNJ的生物资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8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摘芯芽和2个桑品种全年不同季节、不同发育时期的桑叶以及不同季节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并测定了与桑树亲缘关系相近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等7种植物中的1-DNJ含量。在18个供试桑品种的摘芯芽中,1-DNJ含量以秋雨和沙2×伦教109最高,质量分数均达0.328 0%左右,黄鲁的1-DNJ含量最低。农桑14号和陕桑305两个桑品种冬、春季不同发育时期桑叶中的1-DNJ含量以冬芽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345 3%、0.255 7%,在开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较高,在缓慢生长期较低;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均是嫩芽>嫩叶>成熟叶>老叶,其中嫩芽和嫩叶中1-DNJ含量以晚秋最高,成熟叶中以夏季最高,而老叶中的1-DNJ含量以春季最高;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以中秋和晚秋期较高,夏季最低。测定的7种非桑属植物均不含1-DNJ。结果说明桑树是富含1-DNJ的主要植物资源,其中在桑园管理过程可以大量获得的桑树摘芯芽以及桑树伐条剪下的桑枝(桑皮)中均富含1-DNJ,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黑花生因富含花青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探索黑花生高产优质的适宜氮肥和钙肥用量,本研究以黑花生品种济花黑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施钙量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农艺性状、荚果成熟饱满度、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120~360 kg/hm2和施钙300~6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分别较不施氮和不施钙对照增产5.95%~15.56%和5.40%~10.39%,N240和Ca450处理产量最高。氮和钙促进了花生营养生长,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出米率。N120和N240处理的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差异较小,且均显著高于对照;Ca450处理的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显著高于对照,在钙处理中表现最优;最优用量之后继续增施氮肥和钙肥不利于荚果发育和产量形成。施氮和施钙提高了花生籽仁蛋白质、脂肪、总氨基酸、精氨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了油酸含量和O/L比值,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提高了黑花生的营养品质和保健价值。施氮120 kg/hm2和施钙450 kg/hm  相似文献   
16.
刘妍慧  于常红  刘岩  刘健  张婷 《茶叶科学》2014,34(3):271-278
建立了茶叶中3类11种农药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检测方法。茶叶样品以乙腈–乙酸(体积比99:1)提取,以PSA为净化剂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然后通过C18色谱柱,以甲醇/水(含甲酸铵)溶液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离喷雾电离方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MRM)定量。结果表明:11种农药的分析时间约为20 min,在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95,方法检测限为0.1~1.7 μg·kg-1。测定了茶叶样品中11种农药的残留量,加标回收率为62.4%~114.8%(添加水平分别为10~400 μg·kg-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8%~19.34%。选取了5个不同类型的茶叶样品,检测其中11种农药的残留量,检出结果差异较大。其中绿茶中11种农药的检出量为1.7~339.4 μg·kg-1,加标回收率为86.1%~10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n=6)。本方法准确、灵敏、简单、快速、安全,能满足茶叶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与碳、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吉单209,设计了6.0、7.5、9.0和10.5万株 hm-2 4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吐丝期为重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吐丝期最高,碳氮比在吐丝期与成熟期出现2个高峰;叶绿素含量、灌浆期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全氮、碳氮比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吐丝后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吐丝后生育天数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C/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全氮含量呈线性关系;高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叶片碳代谢;叶绿素含量不是影响吐丝后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基因型耐密性不同,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最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深绿木霉HB20111和哈茨木霉TW21990共培养发酵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采用对峙培养法观察两菌株的亲和性,通过浸种抑菌萌发试验筛选共培养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在温室条件下验证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在PDA平板上25℃对峙培养5 d,两株木霉亲和性较好.两菌株等量接种发酵培养基,25℃、130 r/min振荡培...  相似文献   
19.
家蚕预蛹粉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变态发育至预蛹期的家蚕制备预蛹粉及脱脂预蛹粉,并添加至饲料中饲喂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观测小鼠血糖值及基本生理状况和主要脏器指数的改变。试验组糖尿病模型小鼠饲喂添加5%家蚕预蛹粉的饲料后,其"三多一少"症状有显著改善,肝脏指数、肾脏指数和血糖浓度均极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极显著提高,其中空腹血糖(FBG)比对照模型组小鼠下降20.38%,餐后血糖(PBG)下降39.07%;饲喂添加5%脱脂预蛹粉饲料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其控制血糖效果明显低于预蛹粉添加组。试验组糖尿病模型小鼠饲喂添加1%、5%和10%预蛹粉的饲料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模型组小鼠,分别降低了31.39%、45.89%和54.42%;5%和10%预蛹粉添加组模型小鼠的血清C肽极显著高于对照模型组小鼠,分别增加了18.97%和29.31%。试验结果显示,家蚕预蛹粉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并改善小鼠的基本生理状况和脏器指数,但总体效果略低于拜糖平添加组;脱脂后的家蚕预蛹粉的降血糖效果显著降低,提示其降血糖活性分子可能存在于脂溶性物质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孢子萌发法和温室盆栽法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木霉共培养菌株。从17株供试菌株中,筛选出3株平板抑制率较高的木霉菌株:深绿木霉HB20111、哈茨木霉LTR-2和TW21990,并进行两两组合共培养发酵。孢子萌发试验表明,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达71.83%,较单菌株HB20111和TW21990分别提高了6.13%和19.53%(P<0.05)。温室条件下,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液500×稀释浸种效果最好,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防治效果和幼苗质量增长率分别达78.81%和130.80%,较单菌株HB20111和TW21990的分别提高了17.88%、30.46%和50.05%、61.22%(P<0.05);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单菌株相比,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显著降低假禾谷镰孢在小麦幼苗根围土、根际土、根系和茎基部中的拷贝数(P<0.05),且假禾谷镰孢拷贝数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与幼苗鲜质量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具有增效作用,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