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篇
  30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一份引自美国的水稻资源(编号为GSOR643131,2012年正季播种编号为128272,简写为8272)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该资源在较高温光条件下叶片发生不可逆的黄化,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利用8272/9311杂交F2群体,明确了该性状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初步定位在水稻第4染色体SSR标记RM16931与RM16942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8和3.3 cM.进一步设计引物和扩大F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RM16931与InDel标记ID42之间约117 kb的区间内;通过对8272和9311的重测序数据在引物区间进行SNP差异性筛选和候选基因的GO分析,结果表明,BGIOSGA015140基因可能是引起8272黄化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该研究可为解析水稻叶色变化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2.
四川省是我国小熊猫分布最多的省,约有3000 ~ 3400只.四川邛崃山系是小熊猫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其中以宝兴、汶川和天全的面积最大.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天全县为重灾区,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部分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本文在天全县境内小熊猫的可能栖息地内,采用样线法、样方法与3S技术相结合,对小熊猫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重点调查区域全面踏查(调查面积为360 hm2).调查结果表明:天全县约有小熊猫数量43-48只,主要分布在四川二郎山森林公园、喇叭河保护区、各林场以及伙石沟作业区.在重点调查区域有小熊猫1只~2只.  相似文献   
73.
冯昊  杨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299-9301
[目的]找出最适合于唐菖蒲(Gladiotus huhridus Bort)生长发育的光照长度.[方法]以唐菖蒲红颜佳人品种为试材,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温度、湿度来观察唐菖蒲的发芽情况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强光照和长日照有利于唐菖蒲发芽;适当短日照(8 ~ 10h)处理能够加速唐菖蒲叶片生长;发芽最适温度在20~25℃,适宜湿度是44% ~ 46%;在整个生长阶段,叶绿素含量呈现出“降低-升高到峰值-下降至稳定”的趋势;同时,适当遮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唐菖蒲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4.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本实验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2CO3和NaHCO3混合液对向日葵植株进行连续的胁迫处理,并通过对向日葵叶片在碱胁迫环境下的细胞核形态学特征观察,探讨逆境胁迫下航天诱变向日葵细胞程序性死亡情况,拟为进一步揭示向日葵根系和叶片抗逆机制以及指导向日葵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高原鼢鼠的采食造丘活动影响草地植被群落组成和结构,造成草地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土丘和植被斑块。本研究以冬季牧场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干扰下的植被性状为研究对象,探索植被群落组成结构对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干扰的功能性响应。结果表明:植被高度随着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群落盖度和禾草丰富度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物种丰富度及杂类草丰富度随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单峰曲线格局。地下总生物量随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杂类草生物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而禾草类生物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适宜密度的鼢鼠干扰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提高,而低密度和高密度的鼢鼠干扰有利于草地中禾草生物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6.
为探究小麦雌蕊化现象的分子遗传机制,本文从CSTP和HTS-1 2个小麦品系的幼穗中克隆得到了2个B类MADS-box基因WPI1和WPI2。WPI1基因c DNA序列长816 bp,ORF长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残基;WPI2基因c DNA序列长983 bp,ORF长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残基。WPI1和WPI2基因均含有典型的MADS-MEF2-like和K-box结构域,C端均具有PI结构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WPI1和WPI2基因属于PI/GLO亚家族成员。Real-time PCR分析表明WPI1和WPI2基因在CSTP和HTS-1小穗中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雌雄蕊原基形成期,WPI1和WPI2基因在HTS-1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CSTP中表达量较低,接近为0;药隔期,WPI1和WPI2基因在HTS-1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STP中的表达。WPI1和WPI2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与HTS-1雌蕊化表型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B类基因WPI1和WPI2在HTS-1雌蕊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水土流失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幸福指数的影响,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与加权求和模型对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的云南省双柏县农户幸福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在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的权重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婚姻满意度、生态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双柏县大多数农户对精准扶贫工作认同度较高,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67.55分,但是各乡镇农户对政策感知差异较大。收入增减满意度、政策后果满意度、政策宣传满意度是影响双柏县农户对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双柏县农户幸福指数的平均值为65.64分,各乡镇农户幸福指数差异较小,基本维持在59~71分之间。[结论]未来双柏县应以提升农户幸福感和减缓贫困为关键点和突破点,通过精准扶贫政策实现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基质对结缕草(Zoysia sinica)扦插成活率及构件形成的影响,在成熟紫色土、腐殖土、粗沙土、建渣土、石谷子土5种基质上,进行扦插繁殖,测定成活率、发芽指数、构件性状及生物量结构等参数。结果表明:1)基质对插穗成活率和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扦插后第9天插穗发芽数差异最大,第30天芽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2)基质对扦插苗根、茎性状有显著影响,对叶性状影响极小;3)基质对幼苗地下、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对根茎比和地下生物量比率有极显著影响;4)成熟紫色土利于幼苗分蘖形成,建渣土利于主茎生长和生物量向地上分配,石谷子土则利于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所以,草坪建植与养护时,要依据基质类型,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草坪的质量。  相似文献   
79.
试验对30,45,60,75,90 cm行距下,第3年盛花期老芒麦种群的根、茎、叶、花序等构件数量性状、生物量结构、能量累积及分配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对单位面积分蘖数与生殖枝比例有极显著影响;对叶长、叶宽、单蘖叶片数均无显著影响;对单蘖节数、节间长有显著影响,致使自然高度间差异极显著;根系深度与分布范围、花序柄及小穗数显著受行距影响;叶、茎、花序、根系的生物量均显著受行距的影响,顺序为茎>叶>根系>花序;行距对叶、茎、根、花序的单位生物量能量值均无显著影响;对叶、茎、根、花序的能量累积有显著影响,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茎>叶>花序>根;行距极显著影响老芒麦能量在构件间的分配,影响由大到小为叶>茎>花序>根。30 cm是适合饲草生产的最佳行距,60 cm是适合种子生产的最佳行距。  相似文献   
80.
刘金平  游明鸿 《草业学报》2012,21(6):315-320
通过取代试验设计,模拟丝茅草入侵高羊茅幼坪形成的混生群落,测定丝茅草与高羊茅单株的分蘖数、根系深度、分生能力及生物量,研究两者地上、地下竞争力及对草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丝茅草侵入量对高羊茅地上、地下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及攻击力指数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两物种间有拮抗作用,根系存在着对相同资源的直接竞争;丝茅草地上、地下攻击力为正,竞争优势明显;高羊茅分蘖数、根系、株高显著受入侵丝茅草的影响;草坪品质与丝茅草侵入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外的其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防除杂草、抑制株高、促进分蘖,增加竞争力是提高高羊茅草坪品质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