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篇
  30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借助新近发现的档案,本文对一宗民国湖北垸区持续二十余年的堤案进行解读。行政区划与水利行为的不谐是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水利冲突已呈一种常态。外界条件偶然的变化可轻易打破来之不易的水利平衡。当国家控制能力孱弱,基层民众甚至能通过微妙的文献编造,将宏大的抗日语境转换为获取利益的有力资源,纠纷因而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52.
以成都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绩效水平和要素水平两方面分别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2010-2018年期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长期高于文化产业;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加强,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发展为良好协调。  相似文献   
53.
通过采用样线法对大金川切割山地兽类多样性及人类干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5目12科2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物种分别有2、9、6种。物种多样性指数以牛科(D=1.62、H=2.12)最高,均匀度指数以松鼠科(J=2.06)最高;不同生境类型兽类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以灌丛最高;不同海拔区间多样性指数以3 700~4 200 m区间最高,均匀度指数以2 200~2 700 m区间最高。该区域兽类受干扰类型主要为放牧干扰,建议控制放牧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保护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4.
55.
汪智宇  李莹  刘金平  伍德  苟蓉 《草业学报》2019,28(8):106-118
针对亚热带地区丝茅入侵造成暖季型草坪退化的问题,模拟了40、42、44℃夏季高温条件,对取代试验设计形成的5个丝茅入侵的细叶结缕草草坪进行连续30d(2h·d^-1)的高温冲击处理,测定丝茅和结缕草的地下和地上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攻击力、竞争平衡指数等现实竞争参数,通过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叶绿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等指标,分析丝茅和结缕草的光合同化、再生能力和抗性生理等后续生长物质基础,研究高温冲击对不同入侵比例的丝茅和结缕草的现实和潜在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冲击引起结缕草地上与地下相对产量的平衡性下降,丝茅表现为地上与地下均衡性降低,高温冲击增加了两种植物地上部分的拮抗作用,丝茅侵入量比高温冲击对结缕草相对产量的影响更大,≥30%侵入量与高温协同作用使结缕草地上与地下相对产量急剧下降。2)42℃时结缕草地上和地下攻击力指数及地上和地下竞争平衡指数最大,>42℃时结缕草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降低(P<0.05),但丝茅的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则增加。仅40和42℃条件下,当侵入量≤20%时,结缕草地上竞争力占优势,其他温度和侵入量条件下,丝茅地上和地下攻击力大于结缕草,从而有利于丝茅入侵和拓展。3)高温冲击增加了丝茅的株高和分蘖数,>42℃高温限制了结缕草的分蘖数,≥30%丝茅侵入量抑制结缕草分蘖而促进株高(P<0.05);高温冲击降低了结缕草叶片数和叶面积,增加了丝茅叶片数和叶面积,≥10%丝茅侵入量降低了结缕草叶面积,≥30%侵入量降低了结缕草叶片厚度和叶片数。4)高温冲击和丝茅入侵对结缕草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存在显著影响,结缕草生理反应比丝茅更易受到高温冲击的影响。5)高温冲击对结缕草形态、生理、相对产量及攻击力的影响大于丝茅,丝茅入侵对结缕草造成显著危害,高温和丝茅侵入量的协同作用,降低了结缕草的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等现实竞争力,限制了结缕草分蘖、光合及抗性物质等潜在竞争力。因此,控制丝茅侵入量≤20%是夏季结缕草草坪养护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6.
以5种川西北沙化草地自然留存植物沙生苔草(Carex praeclara)、赖草(Leymus secalinus)、紫花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藏茴香(Carum carvi)和地八角(Astragalus bhota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5种草地植物的表观性状、构件含水量和生物量及其分配,分析5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资源分配对沙化生境的响应差异,探讨5种植物对沙化地生境的应对策略与适应机理。结果表明,1)5种植物的表观性状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沙生苔草通过冠幅,赖草通过根茎,地八角通过深根系,紫花列当和藏茴香通过扩大有性生殖来适应沙化生境。2)5种植物的含水量及其配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沙生苔草、赖草和地八角的水分优先分配到生殖枝,紫花列当优先分配到茎叶,藏茴香则采用相对均衡的水分分配方式。3)5种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分配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沙生苔草生物量优先分配到根茎,赖草优先分配到地上茎叶,紫花列当优先分配到生殖枝,地八角优先分配到根部,而藏茴香则相对均衡的分配生物量到各构件。5种沙生植物对资源权衡分配的方式不同,但均能通过表型可塑性、水分利用能力和生物量分配等应对策略来获取或分配有限的可利用资源,增加其对生境的适应性,得以在沙化草地中留存下来。  相似文献   
57.
通过取代试验设计,设置5个丝茅侵入量梯度,模拟入侵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3种冷季型草坪。70d后,测定草坪草的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伤害程度、光合色素含量及生长发育指标,研究3种草坪草对丝茅入侵生理响应的种间差异及侵入量对草坪草危害差异。结果表明:(1)丝茅的入侵极显著提高了3种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侵入量间SOD,POD和CAT活性有显著差异,草种间SOD和CAT活性有极显著差异(P0.01),POD活性差异较小(P0.05);(2)丝茅入侵伤害了细胞膜透性,极显著提高了3种草的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P0.01),草种间差异为SSMDASPPro,侵入量间差异为MDASPSSPro;(3)丝茅入侵极显著降低了草坪草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含量(P0.01),对Chla/b无显著影响,侵入量间差异为Chla+bChlaChlbChla/b,草种间差异为ChlaChlbChla/bChla+b;(4)丝茅入侵极显著降低了草坪草的分蘖数与单株生物量(P0.01);(5)侵入量大于10%时显著提高了SP,SS和Pro含量;20%显著提高了SOD和POD活性和MDA含量,降低了Chla、Chla+b含量及分蘖数与单株生物量;大于30%显著提高了CAT活性,降低了Chlb含量。3种草坪草对丝茅入侵生理响应差异显著,侵入量越大对草坪草伤害越大,综合防治是解决丝茅危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8.
万媛 《广东蚕业》2016,(5):44-47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新时期的学习观,全民终身学习观也贯穿于教育实施过程中,但真正的学习并不等同于教育.一个人的学习效果如何,不仅仅在于个人先天的智商如何,而且依赖于每个人后期的学习方法.文章将从何为真正的学习及其过程两方面浅谈对于学习的见解.  相似文献   
59.
根据川西高原栽培草地建设的生产技术需求,设播种量相同的5个播种方式(撒播、行距20或30 cm的同行或间行条播),建植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单株性状及生物量结构、鲜草和干草产量、干草营养成分和能量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有显著影响(P 0.05),对燕麦和箭筈豌豆密度及草地群落组成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单株生物量及分配比有显著影响(P 0.05);撒播方式下燕麦产量最大而箭筈豌豆产量最小,30 cm间行条播下箭筈豌豆产量最大而燕麦产量最小,20 cm同行条播下草地总产量最大;30 cm间行条播下饲草营养价值最高,撒播下牧草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含量最低;播种方式对1 kg干物质的能量影响表现为代谢能(ME)消化能(DE)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总能(GE),对草地能量产量影响表现为DE ME TDN GE。20 cm同行条播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最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亚高山雌雄异株草本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对生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不同坡位乳白香青种群组成、个体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及水分含量测定,研究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影响大小表现为性比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种群数分布系数种群面积;坡底种群特征参数显著大于坡顶和坡腰,坡位越低种群衰退越慢而雌雄比更大。坡位显著影响构件性状(P0.05),随坡位降低叶数减少,而叶长、叶宽和叶厚增加,株高和茎长显著增加,根长变长而根径变细;坡位对雌株叶数、叶长、叶宽、茎长、茎径、根长、花序数、花序宽、小花数及苞片宽的影响大于雄株,对雄株叶厚、根径、苞片层数影响大于雌株。坡位显著影响生物量结构(P0.05),坡位对雌株根、茎、叶及花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对雄株根和茎分配有显著影响,对叶和花分配影响较小。乳白香青雌、雄株均可通过形态可塑性适应生境,使种群具有与坡位适应的性比、密度、年龄结构及分布系数等种群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