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分别以食品级NaOH、Na2O3、NaHCO3、复合酶粉和水为材料涨发毛肚,以增重比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5种毛肚发制方式进行比较,参照NY5268-2004无公害食品毛肚的方法对5种毛肚进行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从增重比和感官评价衡量,碱发是最佳方式,综合效果为碱发>酶发>水发,碱发中NaOH>Na22CO3>NaHCO3;5种方式得到毛肚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无公害食品的标准.综合考虑感官品质、增重比、性价比等评价指标,食品级NaOH发制是最适合发制毛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为了深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植物重金属代谢过程及机理,采用有一定重金属镉耐受能力的农作物玉米为试验材料,综合研究了不同镉浓度(5~100μmol.L 1)及不同处理时间下玉米幼苗发芽、不同组织部位镉含量及分布、镉中毒前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谱图(HPLC-MS)、核磁共振氢谱图(1H NMR)和总蛋白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低于50μmol.L 1的镉浓度能促进玉米发芽,高于此浓度可明显抑制发芽。镉在胚乳、根、茎、芽等新鲜组织部位的分布不均,其分布情况为:胚乳>根>茎>芽。HPLC-MS和1H NMR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中镉以金属螯合剂(PC)形式络合。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分析说明镉胁迫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合成。重金属镉在整个玉米幼苗中传输积累过程为:大量镉吸附在胚乳中,部分直接吸附在根表面;部分镉以游离形式存在,部分以植物金属螯合剂螯合形式存在;镉在细胞中与各种蛋白作用,在胞液、液泡、胞间连丝等细胞器间传递;镉经根、茎传输到芽,此过程主要受浓度梯度影响;镉的传输过程很可能遵循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过程,试验证明了此过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
高活性沼泽红假单胞菌分离及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波  赵红卫  张迅  方为茂  熊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22-13324
[目的]选育高活性沼泽红假卓胞菌并对其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混合茵液中分离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生长培养基并研究其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到茵株BL,根据伯杰氏手册(第8版)鉴定其为沼泽红假单胞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HCO3 2.0g,CH3COONa2.0g,NH4Cl1.0g,K2HPO4 0.5g,NaCl2.0g,MgCl,0.2g,酵母膏0.5g,玉米浆0.8g,1000ml蒸馏水。在光照厌氧条件下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在配合絮凝剂预处理垃圾渗滤液时CODCr和氨氮去除率分别高达44.8%和46.7%。{结论}菌株BL具有较高的细胞活性,并对垃圾渗滤液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筛选到的新培养基具有简单、易配、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24.
针对城乡交错带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以成都市江安河为例进行污染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选取何家湾、马家市、金花桥、凉港大桥4个断面进行沉积物取样,测定其Cu、Pb、Cr、Ni、Mn、Zn、Cd共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Hakanson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级数分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何家湾受到Zn中度污染,马家市、金花桥、凉港大桥受到Zn轻度污染,何家湾、金花桥和凉港大桥受到Cu和Cr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为何家湾 > 凉港大桥 > 金花桥 > 马家市,均小于40,属轻微生态风险。城市化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初见端倪,污染分布和生态风险与沿岸工农业生产分布和城市化进程相关。城乡交错带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开展环境整治并加强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25.
废弃烟气脱硫活性炭是经烟气处理吸附SO2达饱和而无吸附能力的废弃活性炭材料。为研究废弃烟气脱硫活性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实验室玻璃箱培土,按照不同质量比混合废弃活性炭与土壤,测定土壤持水量、p H值和有效硫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废弃活性炭混入量的增多,土壤持水量和有效硫含量明显增加,p H值则明显降低;不同废弃活性炭含量的土壤,持水量和有效硫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均是保持上升一段时间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到稳定不变,p H值则是随时间小幅度稳定变化。因此,将废弃烟气脱硫活性炭作为硫肥加入土壤,是改善干旱、酸碱度失调和贫瘠土地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废弃活性炭再利用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26.
为实现生物质的溶解,同时克服传统离子液体溶解生物质的缺点,制备了新型转极性离子化合物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CH3OH/CO_2(DCC)的甲醇溶液,考察了不同温度、时间和溶液浓度对香樟木屑的溶解性能和再生效果,分析了溶解前后香樟木屑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溶解率及结晶度的变化,并对溶解前后的木屑进行FT-IR、XRD和SEM表征,对溶解液中再生的物质进行FT-IR和UV分析。结果表明:较高温度(≥120℃)下,香樟木屑在DCC的甲醇溶液中的溶解率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有所增加;DCC甲醇溶液对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溶解能力较强,对纤维素的溶解能力较弱;2.5 mol/L的DCC甲醇溶液在溶解温度180℃,溶解时间6 h时,木屑溶解率达到48.6%,半纤维素溶解率达62.4%,木质素溶解率为55.7%,纤维素溶解率为19.6%,溶解效果与传统离子液体相当。FT-IR、XRD和SEM分析表明,DCC甲醇溶液溶解木屑时,主要溶解木屑中无定形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少量非晶态的纤维素。FT-IR和UV分析表明溶解液中再生的物质是木质素,其质量分数在90%以上。DCC甲醇溶液重复使用3次时,每溶解一次其溶解能力下降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7.
生态脆弱带沙化地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我国生态脆弱带中4个地区沙样的土壤物理参数:土壤粒径、粒度分布和堆积密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指出了风沙的采源,并根据挟沙风的理论提出了防止风沙集成的办法。  相似文献   
28.
不同的地气界面处理方式和湿度条件均会显著影响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以四川省彭州市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室内模拟土壤耕作层环境,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将不同地气界面处理方式和湿度条件作为研究变量,通过室内试验定量研究其对土壤中速效磷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分别在第5天左右和第10天左右达到最高值和最低值;翻耕处理方式对速效磷的迁移影响最大;淹水条件下的速效磷含量高于湿润和潮湿条件下的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29.
人工林更新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与造林方式、树种、整地、林龄、施肥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研究工作需要将对比分析研究、时间序列的研究、重复采样研究和模拟研究4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机理的研究,以期为科学营造和管理人工林,提高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黄欢  徐帅  游轻寒  王玉娇  易美桂  梁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14+4446-4414,4446
不同采摘季节对铁观音品质影响较大,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是决定茶叶滋味、香气、汤色等品质的重要成分.以不同季节的清香型铁观音鲜叶及毛茶为原料,研究其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采摘季节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铁观音由鲜叶加工成毛茶,茶多酚减少率及游离氨基酸增加率由高到低次序均是: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减少率由高到低次序是:春茶、秋茶、夏茶.不同采摘季节铁观音鲜叶及毛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次序均是:夏茶、秋茶、春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