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25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18篇
  499篇
综合类   605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选取稻草、油菜秸秆和食用菌渣作为猪粪堆肥的有机辅料,研究三种堆肥体系中氨气挥发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过65 d的堆腐,稻草-猪粪、油菜秸秆-猪粪和菌渣-猪粪堆肥氨气挥发量分别为5.084、6.483和3.013 g/kg,是对照(纯猪粪)处理(7.836g/kg)的64.88%、82.74%和38.45%。从氨气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看,菌渣是一种较好的有机辅料。从氨气释放的时间变化特征看,稻草对猪粪堆肥氨气排放高峰期影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氨气前期猛烈释放且持续时间短,是猪粪快速腐熟技术优选的高效有机辅料。堆腐完成后,三种有机辅料均能减少水溶性NH4+-N的累积,增加水溶性NO3--N的含量,引起pH和EC值下降,提高堆肥全氮含量,促进堆肥有机物和粗纤维的降解,且以稻草和菌渣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2.
根据94个样点表层土壤(0—20 cm)氮素的化验数据,在ArcGIS 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清流河流域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总体水平较低,二者平均值分别为(0.85±0.03)g/kg和(63.8±25.4)mg/kg。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分布,高值区(>1.12 g/kg)主要分布于东部大清河下游的石子镇、苏家、互助一带,并以此为中心向北和向西逐渐降低,向西南呈现出先逐渐降低至沱江流域后又有所上升的趋势,低值区(<0.88 g/kg)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大冶乡、凤天乡、双桥乡以及西部的安全、靖民、郭北一带;研究区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全氮基本一致。研究区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与土壤母质、地形、土地利用方式、灌溉方式、土壤侵蚀、土壤pH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在不同土壤母质、地形、土地利用方式、灌溉方式、土壤侵蚀状况和土壤质地下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3.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地被物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调查和水浸法,研究了王朗保护区7种典型生态系统(草地(GL)、灌丛(SH)、白桦林(BF)、混交林(MF)、冷杉林(FF)、云杉林(SF)和方枝柏林(CF)的地被物层贮量吸水过程与最大储水量,并以此为基础评价该区域地被物层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系统地被物层贮量及其最大储水能力差异较大,其顺序依次为SF>FF>MF>CF>BF>SH>GL和SF>FF>MF>CF>SH>BF>GL;(2)在地被物的吸水过程中,储水量(Q)和吸水速率(S)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可分别用Q=c ln(t) d和S=a t~(-b)拟合(R~2>0.9);(3)王朗保护区各种生态系统的地被物层累积贮量为5.36×10~5 t,最大储水量为2.20×10~6 t。从退化生态系统或采伐迹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水源涵养效益角度分析,亚高山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地被物层水源涵养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94.
熊鸿焰  李廷轩  张锡洲  余海英 《土壤》2008,40(6):920-925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能迅速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水旱轮作后,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水旱轮作后,免耕耕层(0~20cm)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P和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常规耕作,而微生物生物量C和N显著高于常规耕作;随着免耕年限延长,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C和N在免耕7~8年时最低;免耕0~5cm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5~10cm,而常规耕作0~5cm和5~1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5.
通过配合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和醋酸锌[(CH3COO)2Zn·2H2O],研究硒(Se)、锌(Zn)及硒锌交互(Se-Zn)作用对夏茶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Se(100~200 μg/mL)和单施 Zn(0.4%~0.8%)处理,茶叶叶片PPO活性相对较高;高浓度Se(400 μg/mL)和 Zn(1.2%)处理对PPO活性的提高效应不明显,甚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一Se、Zn处理喷施16 d后,茶叶叶片PPO活性相对较高。中浓度Zn(0.4%~0.8%)与中浓度Se(100~200 μg/mL)配合喷施,夏茶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而高浓度的硒锌配施对PPO活性无明显促进效应。同一配施处理,喷施16 d后PPO活性变化趋于稳定,且比喷施8d活性增幅较大。高浓度的Zn与不同浓度的Se配施,PPO活性的时间效应不甚明显,而低中浓度Zn与不同浓度Se配合喷施后,PPO活性的时间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土地整理保证了我国耕地总量的占补平衡,已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但整治过程中的强度扰动会对土壤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评价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浙江省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采样并分析了土地整理年限分别为1、4、7年的土壤样品,并以未整理区为对照。结果表明,浙江低山丘陵区疏林地通过工程措施改造为耕地当年,其土壤速效养分、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氮含量、4种土壤酶活性及五大菌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均显著下降,而p H值提高显著(P0.05);随着整理年限的延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而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上升不明显(P0.05)。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的土壤质量优劣排序为:未整理区整理后7年整理后4年整理后1年。  相似文献   
997.
运用文献研究法、供求分析法,分析地票权益主体行为并探究地票的功能效益。结果表明:地票制度实现用地指标"空间漂移",在土地流转中有着新绩效,但仍存在不足;各权益主体对地票的供给有较大的影响。对复垦后耕地的使用要制定相关整治措施,严格执行耕地使用方案,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各权益主体行为,进一步推进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川西北高寒沙地红柳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的影响,选取了沙地上修复24 a的红柳灌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川西北沙地红柳灌丛根区(SR)、灌丛中部(SM)、灌丛边缘(SE)、灌丛外部(SO)的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距灌丛植株水平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和胡敏素碳(HMC)含量均呈现下降的特征;0~20 cm表层土壤,灌丛根区、灌丛中部和灌丛边缘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灌丛外部的1.86倍、2.35倍和1.63倍,灌丛根区、灌丛中部和灌丛边缘土壤腐殖质碳含量分别为灌丛外部的1.96倍、0.68倍和1.22倍;在距灌丛植株水平距离相同条件下,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各组分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灌丛根区,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相对于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32.31%和38.38%,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腐殖质碳相对于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9.34%和53.40%。研究得出,红柳灌丛内外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存在空间异质性分布。  相似文献   
999.
蒋明成  王丹  夏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43-14546
基于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林山乡西沟小流域田间道路的外业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内各级道路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山乡小流域的道路总共可以分为4种等级,包括干道、田间道、生产路和支路;各级道路总长度都随级别增大而减少,且累计总长度与道路级别线性相关,道路长度则随道路级别增大而减小;道路网系和流域水系在结构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级别道路分布范围受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爬坡道路坡度与地形坡度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次级道路分布受主路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针对猪粪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中磷过剩和磷流失的突出问题,明确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对施用猪粪土壤磷的吸取净化效果,为高效提取施用猪粪土壤中的过量磷,降低磷素的流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微区模拟试验,根据农田磷肥安全用量 (< 200 kg/hm2),设1、2、3 kg/m2共3个猪粪用量,以不施猪粪为对照 (CK),共4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矿山生态型水蓼收获期 (移栽后3个月) 采集植物地上部,采用微波消解仪 (CEM MARS5, USA) 消解—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 (AQ2, UK) 测定植株磷含量,分析矿山生态型水蓼对猪粪处理土壤中磷的富集能力。在矿山生态型水蓼移栽前和收获后按5点采样法分别采取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分析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前后猪粪处理土壤中易溶性磷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不同用量猪粪处理下,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猪粪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8.4、24.6和42.0 g/株,最大时高达不施猪粪处理的2.16倍。各猪粪处理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猪粪处理,较不施猪粪处理分别增高了0.60、0.91和1.49 g/kg,最高为施猪粪处理的1.53倍。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磷积累量随猪粪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较不施猪粪处理分别增加了P 84.0、124和236 mg/株,最高为不施猪粪处理的3.32倍。各处理下,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后0—20 cm土层中的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与种植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水溶性磷含量降低了74.9%~81.5%,有效磷含量降低了48.9%~60.0%;20—40 cm土层的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能显著减少表层土壤中水溶性磷和有效磷量,高效吸取净化猪粪带入土壤中磷。因此,在高磷含量的土壤上种植、收获矿山生态型水蓼,是降低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的有效生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