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7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20篇
  89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农用地分等与定级估价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认识清水河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清水河县农用地质量特别是耕地质量进行评定,探讨农用地分等与定级估价计算模型及方法,为加强农用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资产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2.
高雪峰  王铁娟 《种子》2013,32(2):32-3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Zn2+、Cr6+对甘蓝、邢壮80天菜花2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2+、Cr6+对菜花和甘蓝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随着Zn2+、Cr6+浓度的增加,对菜花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加;且Cr6+的毒性较Zn2+大。不同浓度的Zn2+、Cr6+均使萌芽后甘蓝的幼芽的抗氧化活性降低,且浓度越大,降低程度也越大。而Cr6+为50 mg/L时,对菜花种子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达200 mg/L浓度时对菜花种子的抗氧化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53.
生物质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质土壤改良剂作为沙质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室外蒸发试验比较了生物质土壤改良剂和羊粪2种改良介质的不同施用率(0%,10%,20%,30%,40%,50%)对风沙土物理性状及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生物质改良剂追施比例的增大,土壤容重降低幅度为3.76%~42.11%,孔隙度、孔隙比增加幅度分别为8.52%~54.09%和15.55%~151.13%,饱和含水量最大增幅达到157.44%,是对照的2.57倍;经方差分析证明,G2、G3、G4、G5处理的土壤容重,G3、G4、G5处理的土壤孔隙度及饱和含水量,与CK相比,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各时段内累积蒸发率快慢呈CKG1G2G3G4G5,即随着改良剂添加比例的增大而递减。与同比例下的羊粪相比,经过生物质改良剂作用后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及饱和含水量明显升高;各蒸发时段内累积蒸发率表现为:G1Y1、G2Y2、G3Y3、G4Y4、G5Y5。综合分析认为,生物质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地改善风沙土的物理性状,降低蒸发速率,增强沙土的保水能力;此外,在土壤各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上,生物质土壤改良剂的最佳配比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判断巨膜长蝽(Jakowleffia setulosa)在选择寄主植物的各阶段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方法]对巨膜长蝽的寄主选择进行了测试,并对其寄主植物范围进行了调查。[结果]巨膜长蝽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中,嗅觉对其搜索寄主植物起到关键作用,触觉及味觉对其取食寄主影响明显,而寄主植物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对其搜索寄主无影响。巨膜长蝽为广食性昆虫,其寄主植物涉及到10科22种,其中有5科5种栽培作物。[结论]为探究巨膜长蝽聚集成灾的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道日娜  包玉海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3):159-165
为研究内蒙古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将内蒙古地区分为荒漠生态分区、草原生态分区和森林生态分区,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气象干旱评价因子,对1980—2015年内蒙古降水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内蒙古草原和森林区的SPI12有轻微减小趋势,而荒漠区的SPI12有增加趋势。(2)荒漠区干旱强度主要为中旱和轻旱,草原区以轻旱为主,森林区发生不明显干旱、轻旱和中旱的频率一样。荒漠和草原区干旱影响范围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全域性干旱,而森林区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区域性干旱。(3)春季3个区的SPI都有明显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的SPI均有减小趋势。秋季荒漠区的SPI有增加趋势,草原区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森林区SPI有减小趋势。冬季森林和草原区的SPI有增大趋势,而荒漠区SPI无明显变化趋势。(4)春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均有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都呈减小趋势。内蒙古秋季SPI变化趋势率表现为西部地区增大,东部地区减小。冬季荒漠生态分区SPI有增加趋势的站点多数分布于西部,有减小趋势的站点多分布于东部,草原区SPI有增大趋势的站点数较多,森林区的全部站点的SPI值都有增大的趋势。研究结论可为内蒙古地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57.
58.
赵正 《中国棉花》2018,45(6):1-5
民国初期陕西棉种退化,棉花产量极低。1931―1945年,陕西棉种经历了从脱字棉到斯字棉的2次棉种改良和推广,使陕西棉花产量提升60%以上,陕西棉花质冠全国,在抗日战争中为大后方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本文概述了这2次陕西棉种改良的历程、经验教训,同时分析了其意义--促进棉种改良中的科学试验和管理方法的制定和施行,使陕西棉花种植业实现了从传统棉业向近代棉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59.
十种禾草耐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种禾草半致死温度与越冬率的测定,利用最长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耐寒性较强的禾草是草地雀麦、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沙生冰草、长穗偃麦草和猫尾草,耐寒性中等的是紫羊茅、蓝茎冰草和鸭茅,耐寒性最弱的禾草为草芦.  相似文献   
60.
加拿大蓟及乳浆大戟天敌昆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的加拿大蓟及乳浆人戟灭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天敌昆虫18种,隶属于5目13科。就两种杂草主要灭敌的生物学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