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7篇
  18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耗也在濒临透支的边缘,电力消费市场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再生能源的开发是解决资源紧张的不二法门.文章就对光伏发电的新资源概念、技术、发展历程等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92.
在新能源兆瓦级风机系统中,偏航及变桨系统有采用电驱动或液压驱动,偏航制动系统主要对风机偏航齿轮平稳运行和风机塔架振动及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桨系统主要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整个运行保证风机充分地利用风能,提高效率,稳定地输出功率.文章中以液压系统驱动,着重介绍液压系统中蓄能器的应用及皮囊材料的选用.蓄能器如何在液压系统中定义储存能量、吸收脉冲压及在紧急情况下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并选用低温工况下适合的橡胶材料.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北重风机控制系统模块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风机控制系统模块升级改造的规划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将彻底改变风机主控系统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使机组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文章就针对2008年投入运行使用的北重FD80-2000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4.
以直立型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L.)Sojak.cv.Zhilixing]为材料,于苗期连续干旱处理12 d后复水4 d,研究直立型扁蓿豆幼苗形态结构特征、生理代谢及生物量分配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揭示直立型扁蓿豆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直立型扁蓿豆叶片气孔开放率逐渐降低,处理9 d后气孔及表皮细胞密度比正常浇水处理(CK)分别增加48.5%和36.6%,形成小而密的表皮细胞和气孔。生理上,除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外,其余指标均先升高后降低,干旱胁迫9 d时达最高,SOD、POD、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分别较CK提高88.9%、111.2%、86.7%、140.5%、147.8%和124.6%。同时,生物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于干旱胁迫9 d达最大值,比CK增加16.4%,总的分配格局表现出地上生物量投资高于地下,地下生物量投资比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地上生物量变化与其相反。复水后各指标均能恢复至CK水平或超过CK,表现出极强的复水敏感性和潜在恢复能力。该品种扁蓿豆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适应主要分为3个时期:主动适应期,其生理参数的可塑性指数为形态参数的1.33倍,主要通过抗氧化及渗透调节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水分吸收、缓解氧化伤害以适应干旱逆境;被动适应期,其形态参数的可塑性指数为生理参数的1.31倍,主要采用牺牲生物量的生存策略以及降低色素含量减少光吸收的光保护机制来提高逆境下的生存能力;复水恢复期,根冠比、气孔开放率、气孔及表皮细胞密度比CK分别增加25.9%、29.7%、24.2%和16.3%,其较高的根冠比和叶片较高的气孔开放率及小而密的气孔及表皮细胞特征,保证了直立型扁蓿豆吸水能力以及水分运输效率的迅速恢复。综上,直立型扁蓿豆抗旱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形态生理的改变以及调整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来应对与适应干旱逆境及复水,且在不同处理阶段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以达到生存目的。  相似文献   
95.
水力侵蚀对砒砂岩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侵蚀剧烈的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法准确描述水力侵蚀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动态迁移过程来探究侵蚀与碳平衡的关系并为有效治理砒砂岩区坡面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参考。结果表明:(1)降雨前后各土层有机碳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表现为中等变异、空间自相关均为正相关且0—10 cm土层自相关性最大。降雨后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减少而20—40 cm土层增加,且各土层变异程度均较雨前减弱。(2)降雨前后土壤有机碳分别与高斯模型,球状模型较为拟合,且变程值均随土层增加而增大。降雨前后0—10 cm土层表现均为强烈空间相关性且雨后结构比增大,而10—40 cm均为中等相关性雨后结构比减小。(3)降雨后空间异质性减弱斑块面积变大,总体表现为同一土层坡上侵蚀坡下沉积,而不同土层下0—20 cm土层表现为侵蚀,20—40 cm土层表现为沉积。(4)降雨前后土壤有机碳均与黏粒呈现较显著正相关,其中降雨前0—10 cm土层有机碳与黏粒为极显著正相关,降雨后各土层相关性增强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但降雨前后土壤有机碳与粉粒相关性均较小且不显著,与砂粒则基本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96.
南美斑潜蝇对不同茄子品种的选择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对茄子不同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选择性最强的茄子品种为星技紫龙,其对星技紫龙的选择性与对短把黑圆茄、蒙茄4号、湘早茄、黑又亮808等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与万吨早茄、快圆茄、呼茄2号、茄杂之号、紫红茄等品种差异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茄子不同品种间的叶毛数、可溶性蛋白质及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南美斑潜蝇对茄子品种的寄主选择性与其叶毛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712(p=0.0054),而与叶片的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7.
应答非生物胁迫的植物转录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生物胁迫严重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影响植物的水分状态,使植物缺水遭受伤害。近年来.从高等植物中已经分离出一系列调控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通过转录因子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非生物胁迫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文章介绍了调控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表达的植物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前景。  相似文献   
98.
浅谈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马铃薯是我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水效率与光合生产效率高的生物学特性,可粮用、菜用、饲用、可作工业原料.伴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区继玉米、大豆之后种植面积居第三位的作物.2004年我区马铃薯播种面积达52.12万hm2,总产量931.8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此外,我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马铃薯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区的发展优势更加凸现.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促进了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99.
天然打草场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内陆的生态屏障。目前中国打草场分布状况、分布面积、产量高低等信息十分缺乏,严重制约饲草储备和救灾应急功能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基于2009-2011年的Landsat TM5影像数据,并借助野外调查点和目视解译方法对中国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面积达800.35万hm2,目视解译结果的平均解译精度达到76.78%。其中,内蒙古天然打草场面积居首位,面积为688.04万hm2,其次是松嫩平原草原区,打草场面积为91.80万hm2,河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打草场面积最小,为20.51万hm2。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约为180.89万hm2,科尔沁沙化草原天然打草场约为96.44万hm2,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天然打草场面积约为395.40万hm2。研究区天然打草场的植被类型以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地草甸类为主,少量分布在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全国半干旱区域打草场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0.
2001~2003年,赤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草鱼的生产试验,养殖面积20箱,500m2,获得商品鱼8.6016万kg,平均单产4300.80 kg/箱,72.03kg/m2,平均规格2.1kg/尾,产值68.8128万元,投入资金47.7574万元,收入21.055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44,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三年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