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74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通禾836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40 d,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对穗颈瘟表现为中抗。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58.5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2.9%。适合在吉林省通化、吉林、长春、辽源、四平、松原、延边等地的中晚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2.
通科18为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了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历经多年试验研究出的高产、小粒、出米率高、抗病、广适的水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吉审稻2011008。  相似文献   
83.
水稻移栽后降水量与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2005年通化地区水稻移栽后各月、旬降雨量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与5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6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6月下旬、7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6月下旬、6月的总降雨量和7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混合千粒重与6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千粒重与9月中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秕粒率与7月中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实际产量与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4.
通过4 a试验研究了不同收割时间对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割过早或过晚加工品质下降,收割时间对外观品质影响不大,收割早食味品质有提高的趋势。综合考虑吉林省的气象条件,水稻的抽穗期应在8月5日左右,收割期在9月25日前,抽穗至收割的时间在45~50 d时,才能比较安全地保证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85.
不同插秧时间对产量及米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晚插秧时对于水稻的株高生长、分蘖发育、叶龄增长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平均每穗粒数。早插秧时每穴有效穗数有所减少。晚插秧时虽然有利于提高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但不利于提高加工品质。本试验条件下,一般在5月25日前后5d开始和结束插秧,可以兼顾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86.
浅谈水稻辐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辐射诱变育种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育种方法,具有突变频率高,稳定速度快等特点,是水稻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水稻辐射诱变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的内容,同时对水稻辐射诱变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以2020年、2021年玉米父本DH系D1279×D752杂交F1诱导单倍体自然加倍自交结实穗的穗粒数为研究对象,应用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对花粉结实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年中单倍体自然加倍花粉结实力分别由3对和4对主效基因决定,具有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主效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4.85%和92.20%。此结果可为玉米单倍体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1994—2013年通化地区中熟大豆品种吉林20的多年定位种植,观测各个生育进程并进行考种、测产。将其数据与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了一定结论:通过对年度间大豆产量性状的分析,不同年度间主茎节数、百粒重2项指标较为稳定,受年度间环境影响小,其次是株高、单株粒重、产量、荚数合计年度间差异较大。构成大豆产量的主要性状中粒数、荚数、分枝数、虫口率变异系数较大。说明本地区大豆生产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明显。对通化地区5—9月各月积温进行分析,得出在通化地区大豆产量与9月中旬的积温显著正相关,说明9月的高温与大豆产量显著正相关。在本地区大豆产量与9月中旬的积温显著相关,产量随积温升高而增加,符合直线方程y=20.730x-1 134.9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2002~2003年开展插秧株数对北方粳稻产量及米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0 cm×20 cm密度条件下,1穴内每增加1株苗,株高降低1.5 cm;叶片减少0.3个;有效分蘖略有增加.每穴插2~3株苗时产量最高,1、4株次之,5株最低.穴插3株苗左右时加工品质最好,外观品质是随插秧株数的增加而变劣.除插1株时稻米中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他处理的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没有多大区别.  相似文献   
90.
水稻移栽密度的研究表明在密植、稀植和超稀植处理中,产量随密度减小而增加,外观品质变好,但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下降.移栽密度相同,移栽方式不同时,方形移栽方式有增产的趋势,但不利于提高米质;双行移栽方式有利于提高米质;长方形移栽方式米质趋于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