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74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3a试验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叶龄都有所增加,但成熟度和千粒重有所减少,但这种趋势氮肥施用量超过110kg/hm^2时差距不明显。氮肥施用量140kg/hm^2时产量最高,110kg/hm^2时效益最好。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都变劣。  相似文献   
72.
针对PH6WC、PH4CV、B20、D1279及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D1279×PH6WC鉴定试验进行雄穗分枝数差异分析,PH6WC×D1279(通育189)组建6世代群体(P1、P2、F1、B1、B2、F2),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对雄穗分枝数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育189雄穗分枝数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F1雄穗分枝数平均优势为28.57%~132.41%;雄穗分枝数遗传模型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多基因加、显混合模型,2对主基因为正向完全显性,主基因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主基因效应是多基因效应的41.25倍,主基因遗传率为27.58%~88.87%,多基因遗传率为0~41.78%。  相似文献   
73.
水稻育苗期施用磷、镁肥对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磷肥量或施用镁肥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粒数,但千粒重下降,对于产量没有影响。而对于提高加工品质,改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有一定的作用。这种影响镁肥的效果好于磷肥。  相似文献   
74.
水稻新品种通禾66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禾66是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稳产、抗逆性强水稻品种通35为受体,以水稻近缘属稻族菰属黄花菰为供体采用复态导入法授粉,后代采用集团加代、穿梭育种结合系谱选育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适合在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通化、松原等中晚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75.
阐述了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说明了超稀植栽培技术选择少蘖、大穗型品种的原因,从适宜栽培密度、生态特点等方面开展少蘖、大穗型品种稀植技术选择分析,对超稀植栽培中少插基本苗进行技术剖析,同时对超稀植栽培中减少分蘖肥、重施穗肥进行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76.
阐述了水稻新品种通科28的特征特性,并从培育壮秧、合理插秧、创造高产群体、合理施肥、节水增温、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7.
水稻新品种通丰14号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于1998年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其特点是中熟、优质、适应性广。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该品种经检验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抗稻瘟病能力和生育期在年度间和地区间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8.
水稻新品种通科2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水稻品种"通科29"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品种委员会审定。生育期137d,属于中熟品种。株型紧凑,茎叶绿色,分蘖力较强。区试平均产量8582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5.0%,适宜吉林省中熟及辽宁省中早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79.
通禾837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常规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生育期138 d,需≥10℃积温2 800℃。株型紧凑,分蘖力强,饱满千粒重28.4 g。2006年~2007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962.5 kg/hm2,比对照通35增产5.3%。适合在吉林省通化、吉林、长春、辽源等地的中晚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0.
通过2006年和2007年的本院试验和区试试验的产量结果统计表明,北方寒冷稻作区对水稻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秧苗素质和6月份的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