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26篇
  28篇
综合类   45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添食色素对家蚕生理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添食不同的色素后,绢丝腺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可使其着色而有的则不能。在对已着色的家蚕绢丝腺进行酯酶同功酶的分析可以看出,添食的色素没有改变蚕品种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但对家蚕的生理产生了影响。同一个家蚕品种对不同的色素或不同浓度的色素所产生的影响大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明日本猴睾丸的形态及组织学特征,本实验测量了2岁雄性日本猴及睾丸的基础形态和参数,并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研究了睾丸的组织学结构。结果发现,2岁幼年日本猴睾丸平均长轴长11.9mm,短轴平均长7.0mm,重0.3073g。光镜下可见幼年日本猴睾丸组织结构明显,有睾丸纵隔、小叶和曲精细管,曲细精管未形成管腔,管内主要是单层排列的精原细胞,未见明显的支持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日本猴的繁殖性能,保护日本猴这种濒危动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3.
通过总结安徽省家蚕品种选育的研究,结合当前蚕茧生产水平和生产环境的实际,提出在新的生产条件下,现行品种的种性维持措施及家蚕育种的方向和目标,并对安徽省新蚕品种的推广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用超速离心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蚕蛹中提取家蚕80S核糖体,经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家蚕核糖体的RNA同大鼠核糖体RNA在序列长度上有明显差异,家蚕5.8S rRNA高于大鼠5.8S rRNA,而家蚕5S rRNA的序列长度则略低于大鼠。用核糖体失活蛋白R ic in分析鉴定家蚕核糖体的Sarc in/R ic in结构域,结果是家蚕Sarc in/R ic in结构域比大鼠Sarc in/R ic in结构域离28S rRNA的3′末端更近。  相似文献   
75.
家蚕抗菌肽是存在于家蚕及蚕蛹的血淋巴内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在家蚕的天然免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家蚕、对家蚕进行饥饿、电击和注射大肠杆菌等诱导处理后,提取家蚕抗菌肽,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以上的处理均能有效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其中饥饿法处理的家蚕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最强。本试验利用家蚕生产抗菌肽为家蚕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
小茴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茴香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并结合体外药理试验,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并观察植物血凝素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采用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TT法考察巨噬细胞的活性,并观察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小茴香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以及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小茴香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旱涝指标与影响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给淮北平原夏玉米高产稳产和防灾减灾以及保险理赔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61—2010年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资料,采用积分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逐旬降水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或减产效应及其影响的关键时段,同时采取降水概率≤20%与≥80%分位数法设计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及其全生育期间旱与涝的气候指标,统计分析了夏玉米旱与涝灾的区域分布和灾损率及其风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逐旬降水量的负效应多于正效应,抽雄—乳熟期间降水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期间发生旱或涝灾的减产率分别为12.6%和16.3%。淮北平原夏玉米播种—出苗、苗期—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和全生育期旱灾与涝灾的气候指标分别是各自时段内的降水总量≤17.0、≤50.0、≤95.0、≤110.0、≤370.0 mm和≥95.0、≥235.0、≥265.0、≥280.0、≥740.0 mm。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涝灾多于旱灾,且旱灾与涝灾风险分别呈经向和纬向分布,全生育期旱灾与涝灾的气象相对减产率分别为-22.4%和-28.9%,其他生育时段旱与涝灾的气象相对减产率在-8%~-16%之间。  相似文献   
78.
秦凤  黄德辉  石凉  童晓琪  漆学文  汪黑铁  吴双定  侯翔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64+22367-22364,22367
阐述了中系灰黑蛾品种681与日系白蛾品种68复配成的眷用一代杂交家蚕品种681×682的性状特征及其饵养技术要点,并报告了该品种在安徽省歙县、青阳县和颍上县示范推广饲养情况。表明该品种体质强健、眠起齐一、具有较强的抗病抗逆性,且其茧型大、解舒好、纤度适中,净度优、丝质优,适应省力化养蚕技术饲育。  相似文献   
79.
南淝河巢湖入湖区夏季底泥磷营养盐释放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莹  吴蕾  陈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71-13674
[目的]通过采集南淝河进入巢湖河口冲积区的原柱样底泥,实验室控温、动态模拟该区域底泥的磷释放情况,从而估算出夏季该区域底泥磷的释放通量。[方法]将新鲜泥样置于150 mm高的有机玻璃柱中,用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作为上覆水,在不同的扰动速度使其循环,并用加热泵控制水箱温度。[结果]扰动对底泥中的磷释放影响较大,且符合动态条件下底泥中磷的释放量大于静态条件下释放量的规律;上覆水中的磷浓度对底泥磷的释放有很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结论]在夏季,南淝河巢湖入湖区磷释放量为1.07 t/km2。  相似文献   
80.
1955-2010年淮北平原冬季农业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与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淮北平原冬季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55-2010年淮北平原代表站宿州市冬季(12月-次年2月)逐日气候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揭示了冬季农业气候基本要素和相关农业气候指标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55年间,淮北平原冬季气温明显升高,≥0℃的积温明显增多,1986年为冬季气温升高的跃变点,但冬季日照时数减少,年际间冬季降水量波动增大,气象干旱是冬季小麦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2)冬季增暖后,致使冬小麦处于缓慢生长状态,但是冬小麦完成春化阶段的最适宜和适宜的低温天数呈“一少一多”变化态势,以及暖冬促进小麦生育进程相应提前的事实增加了小麦顺利完成春化阶段和后期遭受春霜冻害的风险;小麦育种和引种宜选择春化阶段温度指标范围较宽的品种;(3)虽然冬暖对设施农业生产有利,但是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的弱光照天数在增加;同时,现有结构的设施农业生产,在冬季增暖背景下仍然存在较大的低温冻害风险,生产中应注意防范强低温,并科学设计温棚结构来应对日照时数不足。安徽淮北平原冬季气候增暖趋势明显,冬季光、热、水等农业气候基本要素和积温、极端低温、弱光照等农业气候指标呈现诸多变化,对冬季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