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5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林业   50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41篇
  91篇
综合类   1026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410篇
畜牧兽医   77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91.
为了探索人工圆韧带植入术治疗犬髋关节脱位远期疗效降低的解决办法,选择体重6.5 kg~7.5 kg、年龄1岁左右的3只本地家犬,在使用外科丝线替代圆韧带植入髋关节后,使用医用骨水泥填充和封闭髋臼和股骨孔道,术后通过运动姿态观察、负重力测试、常规 X 线摄片、血清生化项目检测和病理剖检几个方面,分析评估人工圆韧带植入术使用医用骨水泥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犬肢运动状态逐渐改善,术肢负重力增加;但随着丝线断开或出现退行性关节病,术肢运动肢势改变和负重力降低;骨水泥填充、封闭人工圆韧带孔道效果可靠,关节滑液保持良好,血清重要生化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在动物试验基础上,选择医用人工韧带植入和将骨水泥用于犬髋关节脱位临床病例1例,经过9个月的动态观察,术肢运动状态、负重力和髋关节 X 线影像与健肢相比无任何异常。动物试验与临床疗效表明,联合使用医用骨水泥和人工韧带能够很好地重建髋关节结构和功能,维持人工圆韧带植入术治疗犬髋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2.
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13年3月至4月南海灯光罩网渔船测定的沉降深度数据及搜集的渔船操作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灯光罩网最大沉降深度与放网时间、海流速度等因子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1)网口纲一边沉降过程中沉降深度呈现两端深中间浅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最大沉降深度基本一致;(2)网口纲一边沉降速度呈现两端快中间慢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沉降速度都在10 m水深达到最大,而网口纲中部在5 m水深达到最大;(3)网具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H=-0.0008t2+0.4766t+1.2063(R2=0.9985),网具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1E-07t2-0.0018t+0.5269(R2=0.881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放网时间、风流向夹角、绞纲时间对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影响极为显著(P0.001),而海流速度、风力对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影响不太显著(P0.1);且各影响因子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κ=2.396100)。可为改善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性能提供参考,并为海上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3.
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褐菖鲉音响驯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体质量为32.3~65.7 g的褐菖鲉Sebastisous marmoratus幼鱼进行了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驯化3d后,试验组褐菖鲉对声音开始产生趋向性;试验组鱼的反应时间在驯化第2~5天时,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驯化第9天时与对照组接近(P>0.05),驯化第10天~第25天时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驯化第17天时反应时间达到最低值2 s;试验组鱼的聚集时间在驯化第2天~第6天时下降明显,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聚集时间下降趋势趋缓,驯化第12天时接近对照组( P>0.05),并从第14天开始低于对照组,驯化第14天~第16天、第18天~第21天、第23天~第2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驯化第19天时聚集时间降到最低值26 s;试验组鱼的聚集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驯化第20天时聚集率达到最高值86.7%,而对照组则时高时低,并且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试验组( P<0.05);在试验的后5 d投放人工鱼碓后,放音时仍然能将试验组(不投放饵料)大部分褐菖鲉从鱼礁中引出,聚集率最低为75.0%,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150 Hz矩形波断续音能够对褐菖鲉有很好的诱集作用,而且能明显吸引聚集在人工鱼礁中的褐菖鲉。  相似文献   
194.
当前我国科研人员窘迫的收入情况与日益增加的中央财政科研投入形成鲜明的反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对这种科研分配的不合理现状进行了针对性改进。该文结合当前项目的申请、执行、预算、绩效等争议热点,对该《意见》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质性指导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5.
本文介绍了名贵海产贝类-西施舌Coelomatra antiquata在南海的资源状况、人工育苗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研究建立室内立体附苗与稚贝立体培育技术,重点攻克大规格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及优化增养殖技术措施等观点,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6.
可维护性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的《400马力综合节能渔船》项目中网具节能部分的要求我们对广东省群众拖网渔业现有400马力渔船所使用的底拖网渔具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然后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汕尾红卫管区的两顶高产稳产双拖网(540目/240mm和292目/400mm)作为母型施网,  相似文献   
197.
盐藻是β-胡萝卜素的最好天然产源,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大量累积β-胡萝卜素,最高可达干重的10%左右,远远高于其它动植物体内的含量。目前关于盐藻的养殖生物学、盐藻β-胡萝卜素的生产技术以及其开发和应用,已是各国海洋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盐藻的生物技术和应用研究的不断进展,盐藻在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医药行业和饲、饵料添加剂等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8.
一闽南一台湾浅滩位子台湾海峡的最南端,是一个重要的著名渔场,年平均总产量约40万吨。渔获物以中上层鱼类为主。据1971—1988年统计资料,年平均产量14.89万吨(10.63—25.40)。以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鲐鱼、竹(竹夹)鱼、羽鳃鲐和脂眼鲱为主。主要的底层和近低层鱼类有带鱼、二长棘鲷、白姑鱼及绒线鳞鲀等。枪乌贼年产量为1.5—2万吨(1987—1988)。虾类年平均产量约1.3万吨(1986—1988年)。  相似文献   
199.
章淑珍 《水产学报》1984,8(4):305-314
本文分析了粤东外海鱼类的饵料生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它们同高盐水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它们对竹筴鱼索饵洄游的影响。粤东外海的饵料生物量的年平均在86—100毫克/米~3之间,一年中一般有两个高峰期,它们分别出现在冬末春初和盛夏。最高生物量达到200毫克/米~3左右;最长持续时间可延续2—3个月。生物量的分布主要受南海表层水和高盐的上层水的影响,高盐水体的消长制约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竹筴鱼的索饵鱼群洄游同饵料生物密集区位置移动的方向一致。鱼群逐月移动的方向和途径,大体上是2月份从东径115°30′北纬20°30′向北移动,3月份后折向东北方向,6月份后又折向西南,8月份转向东南(见图6)。  相似文献   
200.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2,3,4和5次·d-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率和水质的影响。试验在室内2m3的圆形水泥池(d=1.6m)中进行,采用全封闭养殖模式,凡纳滨对虾(初始重量为0.24g)养殖密度为50尾·m-3,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42.98%)。通过7周的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1~4次·d-1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对虾增重率显著增加;投喂频率由4次·d-1增加到5次·d-1时,对虾增重率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在1次·d-1时最低,2次·d-1时最高,2~5次·d-1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投喂频率为1和2次·d-1之间、3和4次·d-1之间差异显著)。投喂频率为3次·d-1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随着投喂频率1~3次·d-1增加,饲料系数逐渐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显著递增;而投喂频率从3~5次·d-1增加时,饲料系数增大,蛋白质效率逐渐下降(3和4次·d-1差异显著;4和5次·d-1之间差异不显著)。投喂频率对水环境中的pH值、H2S含量、COD、盐度等水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在养殖后期水环境中投喂频率3~5次·d-1的NH 4和NO-2浓度较投喂频率1~2次·d-1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