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6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林业   50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41篇
  91篇
综合类   1041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460篇
畜牧兽医   77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福利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已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鱼类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等福利指标随养殖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其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鱼类福利指标随不同放养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2.
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毒性及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产动物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环境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断上升,成为水产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讨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的毒性以及 p53 mRNA 的影响,通过预试验以及前期资料获取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选取0 mg/L 对照组和20 mg/L 浓度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细胞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含量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运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 p53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在亚硝酸盐应激12 h 后,对虾血细胞的 NO 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 <0.05),在应激24、48、72 h 后有极显著的升高(P <0.01);ROS 含量在应激12、48、72 h 时有极显著升高(P <0.01),在应激24 h 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升高(P <0.05)。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在应激24、48、72 h 显著下降(P <0.05),p53的表达水平在应激48 h 和72 h 后显著升高(P <0.05)。研究表明,亚硝酸盐应激诱导对虾血细胞产生了过量的 NO 和 ROS,造成氧化胁迫作用,诱导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3.
凡纳滨对虾6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多批次引进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并结合生产开展了相对独立的育苗工作,但对引进群体及引进后留种形成的本地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缺乏了解,不利于种质管理及利用。此研究采用AFLP技术对抽查的6个养殖群体进行分析,发现进口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养殖性能较好的东方、海星和旭明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与进口群体相近;而乾塘群体遗传变异水平最高,推测可能是与其种质混杂有关;广益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可能已出现近交衰退。通过对各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开展群体问杂交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4.
中草药对斑节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中草药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初始体重0.30g.尾-1)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6种实验饲料(按顺序分别为1,2,3,4,5和6)中中草药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2.0,4.0和8.0g·kg-1饲料。除了饲料2之外,斑节对虾的成活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都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饲料1)。投喂饲料3的斑节对虾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投喂添加中草药的饲料对斑节对虾肌肉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脂肪含量明显下降。结果表明,斑节对虾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能够促进生长、显著提高成活率和降低饲料系数,并改变斑节对虾肌肉中脂肪含量和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65.
根据历史和调查资料,对1989—2010年广东沿海牡蛎体内锌(Zn)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牡蛎体内Zn的浓度总平均值为211.5 mg/kg,从总体看其浓度出现频率呈对数正态分布。在时间上,牡蛎体内Zn总体平均浓度的分布呈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1989—2007年Zn的浓度呈微弱降低的趋势,基本维持在197.0 mg/kg的水平;2007—2009年牡蛎体内Zn的浓度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之后Zn的浓度有所降低。在空间上,粤东和粤西沿海牡蛎体内Zn浓度的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基本与广东沿海牡蛎体Zn平均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同,而珠江口牡蛎体Zn的浓度水平相对较高并表现出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单因子指数和非致癌性风险指数评价结果均表明,牡蛎体内Zn的总体不存在明显的污染,但从当前保护环境角度应当尽快设立我国水产品中Zn含量的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6.
合浦珠母贝C-型凝集素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EST筛选结合重测序法获得合浦珠母贝一种C-型凝集素cDNA的全长序列(命名为PoLEC1)。PoLEC1全长988 bp,5′-UTR为33 bp,3′-UTR为101 bp,开放阅读框为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1.68 ku,理论等电点约5.83。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信号肽(Met1-Ser19)和糖结合位点。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oLEC1与其它物种C-型凝集素的的糖识别结构域序列的同源性在18.8%~28.6%,相似性在28.9%~50.0%之间。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oLEC1与栉孔扇贝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表明,PoLEC1 mRNA在消化腺、外套膜、性腺、闭壳肌、肠、鳃和血淋巴组织均有表达,在消化腺中的表达分析表明,经溶藻弧菌刺激后2 h表达显著下调,而在4和24 h后表达显著上调。利用PoLEC1成熟肽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制备包涵体后,用IDA HisBind 树脂纯化得到单一的重组蛋白,凝菌试验表明该蛋白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凝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7.
低盐乳酸菌法与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腌制方法对鱼肉风味的影响,为腌干鱼制品加工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比较了鲜红牙原料采用低盐乳酸菌法和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鲜红牙、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检测出80、110、91种挥发性成分,醛、醇、酮类化合物是构成腌干鱼肉独特风味的主要成分。经低盐乳酸菌法腌干的鱼肉挥发性物质对风味贡献较大的醛、醇、酮类化合物总量达35种,而鲜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只有17和21种。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肉风味物质中含有大量的醇、醛类物质,但不含有胺类物质,在保持传统腌制鱼肉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有的花香味、水果香味及酒香味,提升了鱼肉感官品质。所以采用低盐结合复合乳酸菌法制备腌干鱼,不仅能缩短腌制时间,还能提升腌干鱼肉特有的风味,而且防止了胺类物质的产生,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8.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对海洋鱼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FOS胁迫和净水恢复过程中真鲷(Pagrosomus major)鳃组织和肝脏组织内谷胱甘肽(GSH)质量分数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胁迫开始时鳃中w(GSH)在低浓度组出现诱导,中、高浓度组出现抑制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处于显著诱导水平(P〈0.01);肝脏中w(GSH)在胁迫第15天时各浓度组中出现显著的剂量效应,w(GSH)随着PFOS曝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真鲷2种组织的GST活性变化与各自组织中w(GSH)的变化趋势相近。净水恢复期内个别浓度组的指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说明真鲷可以修复PFOS胁迫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PFOS在试验条件下对真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可能对海洋高等生物存在潜在性危害,应对其海洋环境风险评价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9.
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0.
南海北部拖网35.2与30.3mm方目网囊渔获选择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0月和2000年11~12月的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资料,对网目内径35.2mm方目和30.3mm方目网囊的渔获选择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5.2mm方目网囊渔获尾数总逃逸率为39.28%、重量总逃逸率为16.18%,高于30.3mm方目网囊的28.40%和7.47%,35.2mm方目网囊的渔获选择性有所提高;2种规格方目网囊及其套网中出现的渔获种类较为相似,具有释放鱼类种类少、数量低的共同特点,且在渔获选择性能上的差别还不明显,对渔获种类数量的释放效果都相当有限;作为优势释放种类,大头狗母鱼、条尾绯鲤和多齿蛇鲻在2种规格方目网囊中的尾数逃逸率和重量逃逸率分别在42.9%~65.8%和24.2%~45.0%之间;其中条尾绯鲤和多齿蛇鲻的50%选择体长均未达到最低可捕标准。总体来看,2种规格方目网囊对渔获的总体释放效果还不理想,要实现负责任捕鱼,需进一步放大拖网方目网囊的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