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28篇
综合类   95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松花江流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2013—2014年对松花江流域进行水生态野外全面调查的结果,将流域内历时2年所调查的122个采样点的营养盐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分析流域内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营养盐评价等级(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的比例分别为10.66%、15.57%、20.49%、28.69%和24.59%,支流的评价结果明显好于干流;各子流域的营养盐污染程度排序为松花江干流>第二松花江>牡丹江>嫩江。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与营养盐评价结果关系密切,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流域含氮营养盐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天津团泊湖地区盐碱土中可培养耐盐碱细菌的多样性,以HorikoshiⅡ为基础培养基,在pH 7~9.5、NaCl浓度0~15%范围内,对天津团泊湖地区盐碱土土壤样品中可培养耐盐碱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它们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共得到不同表型的细菌75株.结果表明,这些分离菌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 ac te rium)、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鱼露芽孢杆菌属(Jeotgalibacillus)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和海洋芽孢杆菌属是天津团泊湖可培养耐盐碱菌的优势细菌种群,它们分别占已测种群的48%(36株)和24%(18株).大多数菌株与已知的系统发育关系密切的已知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为99.6%~99.9%),其中至少有4个菌株(TJTB06、TJTB32、TJTB50和TJTB51)代表潜在的新菌株.天津团泊湖地区存在较为丰富的耐盐碱菌种群,并且潜藏着较多的新种种源,极具进一步发掘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3.
镉污染土壤中吐纳麝香的生物有效性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以小麦为供试植物,研究重金属镉(Cd)和吐纳麝香(AHTN)复合污染对小麦植株生物量的影响以及Cd对土壤中AHT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应用聚2,6-二苯基对苯醚(Tenax-TA)、固相微萃取纤维(SPME)和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s)对土壤中的AHTN进行提取,以评价Cd污染土壤中AHTN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AHTN-Cd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小麦植株生物量低于单一AHTN污染土壤;当AHTN浓度为5 mg·kg~(-1)时,共存重金属Cd抑制AHTN在小麦地上和地下部的累积,其抑制作用随Cd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抑制率最高达39.1%,AHTN在小麦体内从地下到地上的迁移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受到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抑制率可达到19.0%;当AHTN浓度为10 mg·kg~(-1)时,共存重金属Cd则促进AHTN在植物体内的累积,其促进率高达38.4%,AHTN从地下到地上的迁移受到诱导,促进率高达68.5%;在AHTN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中,Tenax 24 h、SPME 12 h和TECAMs 12 h单点提取AHTN的量与小麦根部AHTN富集量显著相关,表明Tenax 24 h、SPME12 h以及TECAMs 12 h对土壤中AHTN的提取量可以用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以小麦为供试植物,研究重金属镉(Cd)和吐纳麝香(AHTN)复合污染对小麦植株生物量的影响以及Cd对土壤中AHT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应用聚2,6-二苯基对苯醚(Tenax-TA)、固相微萃取纤维(SPME)和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s)对土壤中的AHTN进行提取,以评价Cd污染土壤中AHTN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AHTN-Cd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小麦植株生物量低于单一AHTN污染土壤;当AHTN浓度为5 mg·kg-1时,共存重金属Cd抑制AHTN在小麦地上和地下部的累积,其抑制作用随Cd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抑制率最高达39.1%,AHTN在小麦体内从地下到地上的迁移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受到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抑制率可达到19.0%;当AHTN浓度为10 mg·kg-1时,共存重金属Cd则促进AHTN在植物体内的累积,其促进率高达38.4%,AHTN从地下到地上的迁移受到诱导,促进率高达68.5%;在AHTN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中,Tenax 24 h、SPME 12 h和TECAMs 12 h单点提取AHTN的量与小麦根部AHTN富集量显著相关,表明Tenax 24 h、SPME 12 h以及TECAMs 12 h对土壤中AHTN的提取量可以用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不同种植年限玫瑰大棚土壤中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玉溪市不同种植年限的玫瑰大棚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的累积状况以及土壤电导率、p 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土壤有机质、p H值以及全氮、全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缓慢降低的趋势。连年种植玫瑰的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发生改变是由习惯施肥所导致的,连种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明确花卉需肥特性,结合大棚土壤实际情况因地施肥,是花卉种植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6.
土壤微塑料污染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当前对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水域生态系统,而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土壤微塑料的分类及来源,分离、检测方法及存在问题,总结了土壤微塑料的污染和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效应及机理,分析了其对土壤动物、微生物生态及碳、氮等物质循环的影响,最后针对微塑料的生态效应提出展望,为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7.
一株土著B[a]P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苯并[a]芘(B[a]P)作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培养,从长期受石油烃和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8株能够降解B[a]P的细菌,其中一株细菌(命名为BB-1)具有最大降解效果。采用16s 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BB-1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同源性为100%。为了研究BB-1的降解特性,在pH7.0、30℃条件下培养8 d,菌株B[a]P的降解率高达66.36%。为了考察培养基初始pH和外加蔗糖浓度对BB-1降解B[a]P的影响,30℃下振荡培养8 d,当设置培养基初始pH为4.0、6.0、8.0和10.0时,BB-1对B[a]P的降解率分别为12.14%、39.61%、55.21%和30.03%,可见pH为8.0时其降解效果最优;当添加0.1%蔗糖和0.5%蔗糖为外加碳源时,菌株BB-1对B[a]P的降解率分别为70.56%和74.89%,表明0.5%蔗糖的降解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8.
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是多环麝香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手性化合物,采用Agilent Cyclosil-B和HP-5MS毛细管柱串联,在气质联用仪上对两种多环麝香的对映体进行了同时拆分;采用盆栽实验,以HHCB和AHTN商业标准外消旋品中的对映体比率(ERs)作为参照,对小麦幼苗及根际土中HHCB和AHTN的ER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中HHCB的ERtrans和ERcis值分别为1.13和1.09;小麦体内HHCB的ERtrans和ERcis值分别为1.32~1.50和1.17~1.57,且茎和叶中的对映体比率显著高于外消旋品。根际土中AHTN的ERs值为1.06;小麦体内AHTN的ERs值为1.46~1.68,与外消旋品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说明HHCB和AHTN在根际土中发生对映体选择性降解的能力很低,但易于在小麦体内发生对映体选择性吸收,且(4S,7R)-HHCB、(4S,7S)-HHCB和3R-AHTN是小麦体内容易吸收累积的类型。  相似文献   
39.
采用玉米草及海藻寡糖联合修复技术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对修复过程中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测定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玉米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与对照相比石油烃降解率增加了11%;加入不同浓度海藻寡糖进一步增加了石油烃的降解效果,降解率最高达到28.6%.种植植物及加入海藻寡糖可以有效提高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及尿酶的活性.PCR-DGGE结果表明植物种植及海藻寡糖的加入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未种植植物及修复前上壤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0.
四环素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以及镉在其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在褐土和红壤中的吸附和解吸,以及Cd2+对四环素在两种土壤上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环素在褐土和红壤中的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拟合,所得lgKf分别为3.039和3.169,这表明四环素在红壤中的吸附能力较强。此外,四环素在两种土壤上的解吸过程都存在滞后现象,所得lgKf,des分别为3.292和3.877,这将可能威胁到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常见重金属Cd2+的存在会促进四环素在两种土壤上的吸附,在红壤中表现显著(P0.05);同时红壤中四环素的lgKf,des有所增加,而在褐土中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