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03篇
基础科学   39篇
  482篇
综合类   883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精细化了解余杭蜜梨种植适宜区域,为推广蜜梨种植、促进余杭特色农业增收起到生产指导作用。【方法】基于气候和地形因子对浙江省余杭区蜜梨种植适宜性进行分析与区划研究,选择3个气候因子,分别为≥10℃活动积温、年降雨量和年日照时数,选择2个地形因子,分别为海拔高度和坡度。首先利用分布式模型,对所有气候因子进行空间分布的精细化模拟。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利用加权求和法建立蜜梨种植适宜性区划评估模型。最后,结合各因子适宜度等级的量化指标,得到蜜梨适宜性综合评价得分的精细化空间分布。【结果】根据余杭地区蜜梨种植适宜性综合评分,将种植区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种。余杭区蜜梨种植较适宜区在各个乡镇都有分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余杭西部地区,不适宜区较少,主要分布在百丈镇、鸬鸟镇、黄湖镇等地区的地形背阴地带。【结论】通过适宜性分析评价,为余杭区蜜梨种植提供了地理位置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太湖典型地区雨养麦田的径流发生时间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确农田径流发生的时间特征对因时因地制定径流养分削减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太湖流域典型地区(苏州、无锡、溧阳、湖州)60 a历史降水时序变化和12 a正常气象年份田间径流实际发生的时间特征,分析了太湖流域雨养麦田的径流发生时间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年均降水量和小麦生长季均值降水量分别为1 164.8 mm(657.7~1 643.7 mm)和514.6 mm(207.3~742.8 mm)。除个别年份,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基本在±25%左右变化(正常)。剔除偏涝年和偏旱年后的小麦生长季降水概率和日均降水量月度时序变化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12月降水概率和日均降水量均最低。从小麦生长季12 a径流发生时间统计结果来看,2月(19.05%)和3月(18.10%)径流发生次数占比较高,12月(16.19%)、4月(13.33%)和5月(15.24%)径流发生次数的占比相当。不同年份驱动径流发生的实际最小降水量为8.1~19.4 mm,径流发生概率与降水发生概率变化并不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太湖地区雨养麦田驱动径流发生的最小降水量范围为8.1~19.4 mm,2月和3月是径流发生的高风险期,12月、4月和5月是次高风险期,径流发生概率与降水发生概率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固碳趋势,利用固碳速率法对江苏省2005—2020年农田固碳进行估算,重点分析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2021—2060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江苏省近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2020年估算量为282.55万t·a-1(以C计,下同),在全省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中占比达20.17%;在空间分布上,固碳贡献最大的是苏北地区,无论是施用肥料还是秸秆还田贡献的固碳量,苏北地区均呈现高于苏中、苏南地区的态势;根据机器学习的重要性分析,秸秆还田量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两种模型中,BP神经网络相较于随机森林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预测2021—2060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仍会在短期内持续升高,但随后将进入较稳定的平台期,其中2021—2026年间固碳量将持续升高并达峰值,为365.26万t·a-1,而到2060年固碳量则为348.12万t·a-1。研究表明,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已逐...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多模式集合和东北三省观测数据,评估了不同典型浓度路径下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对东北区域气温变化模拟能力和可信度,结果发现最优模式模拟结果优于多模式集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升温阈值结果分析表明:大部分地区首次稳定到达2℃阈值开始年份分别出现在2025年之前(RCP2.6),在2015年之前(RCP...  相似文献   
995.
酒泉市夏季降水和气温变化与ENSO事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51-2000年酒泉市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用X2检验的方法,对近50 a酒泉市夏季降水和气温变化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酒泉市夏季(6~8月)降水和气温对当地年降水和年气温起到决定性作用.(2)酒泉市夏季总体气候未来几年仍然将处于干旱少雨时段,降水量减少,温度升高.(3)ENSO暖事件对酒泉市夏季降水影响显著,ENSO暖事件年酒泉降水偏少占优,次年容易发生大量降水;但其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明显.(4)ENSO冷事件对酒泉市夏季气温的影响接近显著水平,ENSO冷事件年酒泉市气温以偏低为主;对降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基于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的水稻产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遥感资料(NOAA/AVHRR,Landsat TM)与水稻模拟模型(RCSODS)相结合,建立遥感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水稻遥感估产。利用TM影像对NOAA进行几何精校正和混合像元分解;对NOAA卫星的可见光通道和近红外通道,采用双通道组合运算技术,构造植被指数(NDVI),结合地面样区实测叶面积指数(LAI)资料,建立NDVI与LAI的相关模式,对大面积水稻LAI进行反演,实现水稻长势的遥感实时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NDVI与水稻生物学参数LAI的关系,及时校正水稻生长模拟模型,预报以像元点为空间变化范围的单位面积产量;并对高邮市的水稻进行产量模拟,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酸雨对经不同含磷物质钝化修复的镉污染农田土壤磷流失和磷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磷酸二氢钙(MCP)、磷酸二氢铵(MAP)和磷酸二氢钾(MKP)3种典型含磷物质对镉污染农田土壤进行室内钝化试验,在室温下培养3个月。采用两种类型[硫酸型酸雨(SSAR)和混合型酸雨(SMAR)]、3种酸度(pH=3.0、4.0、5.6)的模拟酸雨(SAR)对钝化修复后土壤进行浸泡处理,并测定酸雨浸出液的总水溶性磷(TDP)和土壤的有效磷(AP)。结果表明:在各种酸雨条件下,MAP和MKP处理的土壤磷浸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它们的磷浸出率分别达32.63%~38.57%和41.48%~49.29%,而MCP处理的磷浸出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土壤磷浸出率随酸雨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SSAR处理的磷浸出率高于SMAR处理。3种含磷物质的添加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但在SAR处理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下降,且呈现MCPMAPMKP的规律。此外,SSAR处理的有效磷含量低于SMAR处理。因此,从土壤磷流失与磷有效性的角度考虑,MCP比MAP和MKP更适合于酸雨区镉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IS的潍坊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提高对暴雨洪涝灾害的抗御能力,为潍坊市的暴雨洪涝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基于潍坊市1:50000的DEM数据和2009年统计年鉴资料以及历史灾情数据,计算得出影响潍坊市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指标,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的综合作用。将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洪涝灾害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绘制潍坊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诸城全市、高密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洪涝高风险区,只有极少数地区为较高风险区;安丘偏东南大部分地区、高密北部少数地区、昌乐东南部属于较高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昌邑北部大部分地区、寿光大部分地区、潍坊北部和中部以及青州西部;其余地区基本为中等风险区。  相似文献   
999.
樱桃番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耀  张静 《保鲜与加工》2016,16(5):116-119
综述了国内外樱桃番茄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保鲜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优化路径,展望了樱桃番茄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樱桃番茄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旨在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角度研究热镀锌厂锌尘制作农业上的微量元素肥料,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以热镀锌厂锌尘为试材,采用无机酸、无机酸-有机酸混合酸浸提锌尘中锌元素,制作液体有机锌肥,用ICP-OES测定溶液中锌的含量。结果表明,较大的称样量和较高浓度酸反应,ICP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小,以称样量5~10 g比较好。用单一酸处理没有混合酸处理效果好,以无机酸与有机酸混合处理效果较好。混合酸浸提液处理花生、大豆、紫玉糯种子,低浓度(1.5 mg/L)能提高种子发芽率,高浓度(6.5 mg/L)抑制种子发芽,当达到45 mg/L时,所有作物种子不能萌发。同样低浓度锌肥促进作物幼苗生长,高浓度抑制作物幼苗生长,当锌浓度达到85 mg/L时,紫玉糯生物量比对照减少80%,但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小。利用盐酸和柠檬酸混合酸生产液体有机锌肥,既能解决热镀锌厂锌尘环境污染问题,又能解决农田土壤缺锌问题,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