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7篇
综合类   9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以可吸入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问题频发,"雾霾"天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公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烟(粉)尘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其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放,因此摸清工业烟(粉)尘排放状况,是合理开展工业烟(粉)尘减排工作的基础。通过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该文对南京市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南京市"十三五"工业烟粉尘总量控制及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42.
该文结合南京市实际工作,指出了中小型工业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应遵循的原则,并从企业概况、核定方法、日常总量考核、核定结果确认等方面指出核定过程中应予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该类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3.
该文分析了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对我国危险废物焚烧底渣的产生量进行了预测,阐述了危险废物焚烧底渣的危害性,同时指出了危险废物焚烧底渣处置利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4.
南通城郊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元素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海涛  王庆九  崔志强  孙哲  孙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62-14064
[目的]为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和预测以及环境标准的制定、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南通城郊土壤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结果]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反映南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共性。[结论]通过对南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共性分析,发育其上的土壤能反映全区域土壤中相同的元素共生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45.
46.
总结了当前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考,以期完善项目环评工作,为项目环评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FTIR-NIR研究镉胁迫对构树试管幼苗生长的影响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傅里叶转换漫反射红外光谱(FTIR)和近红外光谱(NIR)测定了构树幼苗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叶片的红外光谱,揭示了构树叶片中蛋白质、脂类等有机化合物合成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构树幼苗在Cd胁迫下,鲜叶红边位置发生"蓝移"现象,红边蓝移程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近红外光谱的710 nm波长可作为是否受胁迫的红边位置界限。镉胁迫下构树幼苗的FTIR光谱3010 cm-1、1720 cm-1、1636 cm-1、1468 cm-1、892 cm-1处特征吸收峰强度随胁迫强度增加而增加,揭示了构树试管苗叶片通过合成更多的蛋白质、纤维素、羧酸以及部分酯类有机物来响应镉胁迫。FTIR-NIR光谱分析可用于植物对Cd胁迫的生理学研究,并可作为一种快捷方法应用于植物重金属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48.
该文分析了南京市环境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认为南京的高风险源主要有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重金属3类。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地形地貌、企业意识和搬迁企业遗留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市环境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并且从构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重点企业监管、强化污染搬迁企业整治、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等方面,提出了南京市加强环境风险防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以脱氮除磷为主要目标的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的最大障碍是经济成本问题。因此,在条件适宜地区采用低成本的自然生态净化措施来取得除磷脱氮效果仍是合适的选择之一。该文研究提出了利用天然沟渠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净化与景观利用的技术集成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是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该文在对南京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基础上,从区位自然条件、污染现状、监管应急能力等方面对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估,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对策建议,对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