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445篇
农学   27篇
  9篇
综合类   281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8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花榈木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问题,基于花榈木在中国的188条地理分布记录和9个气候变量,于 SSP1-2.6、SSP2-4.5、SSP5-8.5 3种气候情景模式下,利用ENMeval数据包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和ArcGIS对其当前和未来(2050s和2070s)的生态位进行模拟,研究影响花榈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分析其在不同气候情景模式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迁移趋势。结果表明,当模型的特征组合(FC)为线性、二次型、片段化、乘积型和阈值性,正则化乘数(RM)为2时,模型复杂度和过拟合程度较低,此时训练集的平均AUC和平均标准偏差分别为0.954和0.004,表明模型预测精度很高。花榈木在当前气候下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我国东南部,核心分布区位于江西、湖南、福建、浙江等省份及其周边区域。刀切法(Jackknife)表明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花榈木总体适生区分布相对稳定,核心适生区主要表现为东西向稳定,于南北向中部迁移,尤以广东中部及江西中部收缩显著,这些迁移的核心适生区是花榈木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明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对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该区域花岗岩发育的自然林地(FL)、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理化性质、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进行测定。【结果】与自然林地FL相比,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0~20 cm土层有效磷和磷活化系数(PAC)明显增加,以PT最高;3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在剖面中总体表现为"C"字型变化趋势,且均以表层土壤含量最高;与FL相比,UT和PT土壤以IP为主,Fe-P和O-P所占比例较高,其中O-P的比例从7.69%~13.58%上升到22.97%~41.96%;通径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OP是该区域土壤磷有效性的敏感磷源,而游离铁和有机碳是驱动土壤磷组分转化的关键性因子。【结论】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改变了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配格局,提高了磷的有效性,也增加了土壤无效态磷的比例。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剖面垂直分布规律,量化了广东鹅凰嶂季雨林不同空间位置的0~10、10~30、30~60和60~10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他理化因子。结果表明:鹅凰嶂季雨林土壤4个土层平均总有机碳含量为22.73 g·kg-1,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2.96 g·kg-1。0~10与10~30 cm土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表现的大小关系为:0~10 cm(30.60 g·kg-1)>10~30 cm(19.44 g·kg-1)>30~60 cm(16.31 g·kg-1)>60~100 cm(15.63 g·kg-1)。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关系为:0~10 cm(3.16 g·kg-1)>10~30 cm(2.34 g·kg-1)>30~60 cm(0.81 g·kg-1)>60~100 cm(0.40 g·kg-1),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呈现随土层加深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优于0~30 cm土层的土壤。坡向和坡度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含量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有机碳存在不一样的空间横向分布规律,可为该区域准确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4.
马悦悦  肖志娜  汤娜  刘娟旭  余义勋 《园艺学报》2015,42(11):2237-2243
 分离了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两个促分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基因cDNA 全长,分别命名为DcMAPK1 和DcMAPK2,其中DcMAPK1 与拟南 芥AtMAPK6 高度同源。DcMAPK1 在香石竹花瓣衰老过程表达增加,乙烯处理显著促进其表达,瞬时抑 制DcMAPK1 后切花瓶插寿命显著延长。而DcMAPK2 在花瓣衰老过程中组成型表达,乙烯处理对其表达 无显著影响,瞬时抑制DcMAPK2 对切花瓶插寿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
化学试剂对翅荚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化学试剂对翅荚决明(SennaalataL.)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用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KNO3、GA3、KMnO4和NaOH)分别处理种子。结果表明:0.5~4.0g/LKMnO4和0.05~0.4g/LGA3浸种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加快幼苗生长速度,其中以0.1g/LGA3和4g/LKMnO4浸种24h效果最佳,是解除翅荚决明种子休眠、促进幼苗生长的有效措施;1~8g/LKNO3浸种显著促进了种子萌发,但对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而5~40g/LNaOH浸种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6.
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征,为优良种质资源选择及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高州油茶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结果和结论】高州油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其光饱和点为1 417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8.92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2.58μmol·m~(-2)·s~(-1).蒸腾速率各季度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值为3.65 mmol·m~(-2)·s~(~(-1)).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趋势为"U"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均呈"降-升-降"的趋势.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其中7、9、11月和次年1月为"双峰型",次年3月为"单峰型".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大气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3种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及其60Co-γ辐射诱变选育的6种新品系间抗旱性的差异.【方法】以兰引Ⅲ号(LY)、ZS-1(ZS)和ZS-SJZ(ZSS)3种结缕草及其6种新品系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第3、9、15天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同时观测草坪草盖度和颜色变化;干旱胁迫处理后复水,观测草坪草盖度和颜色变化.【结果和结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结缕草叶片相对含水量不断下降,脯氨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草坪盖度和颜色评分降低.通过隶属函数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9份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ZSS-5ZS-3LYLY-2ZSZS-4LY-1ZSS-6ZSS,新品系ZSS-5、ZSS-6、ZS-3抗旱性优于其亲本,说明结缕草可以通过辐射育种选育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98.
对一年生的楠木、阴香苗木进行干旱和复水处理,测定和分析干旱胁迫对各树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气孔导度(Gs)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发生时,楠木和阴香的各项指标均有下降的趋势;但随着复水处理的开始,各项光合参数又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阴香的抗逆性表现优于楠木。  相似文献   
99.
随着近年我国对集体林权制度和林下经济政策的改革,林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在生态建设 和林地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通过根系与土壤连成一个统一整体, 与土壤进行着各种物质代谢并影响其理化性质,土壤通过调节分配水、热、气、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养分, 对林下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林下经济的定义、主要模式、土壤物理性质、酸碱度、有机质和碳储量、养分、 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林下经济 对土壤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今后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长效的监测机制和 数据模型,以便更准确为林下经济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文章通过对广州市不同年代建设的9个居住区进行调查研究,对常见保健植物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与归纳,结果表明,广州居住区保健植物的树种虽然较多,共记录有55科80种,但能广泛应用的树种较少,常用的只有33科50种。在保健功能应用上,树种多以观赏型、芳香型、环保型植物为主,而听觉型、触觉型和抑菌释氧类的保健植物应用较少,建议加强科普宣传,增加这些保健植物在居住区绿地中的应用,为保健植物在城市居住区的应用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