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索氏提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从菲律宾和坦桑尼亚引种的非洲山毛豆紫花和白花品种叶片中的鱼藤酮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非洲山毛豆中鱼藤酮的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紫花品种叶片干粉中鱼藤酮含量在8月份和11月份最高,为0.46%;5月份最低,为0.14%.白花品种叶片干粉中鱼藤酮含量在10月份最高,为0.31%;6月份的含量很低,只有0.08%,而在4月份和5月份,白花品种叶片提取物中检测不到鱼藤酮.另外,比较了不同地区种植的非洲山毛豆品种中的鱼藤酮含量.  相似文献   
22.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基因库中调取已完成测序的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共涉及昆虫7个目23个种的59个基因.应用MEGA 5.0形成了这59个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树,并计算CSPs基因在昆虫中的核苷酸替换速率.对非同义替换速率和同义替换速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CSPs基因...  相似文献   
23.
桔小实蝇非典型气味受体 Orco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Orco的功能,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桔小实蝇Bacto-cera dorsalis(Hendel)Orco受体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dor/Orco(GenBank登录号为EU621792)。测序结果表明Bdor/Orco开放阅读框全长1 422bp,编码473个氨基酸残基。对其组成成分、疏水/亲水区域、信号肽、蛋白质二级结构,以及分子进化关系等进行了预测与推断,分析结果表明Bdor/Orco与其他昆虫的Orco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特别是C末端。对该基因在桔小实蝇成虫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dor/Orco主要是在桔小实蝇成虫触角中表达,头部(去除触角)、雌虫前足和翅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桔小实蝇在各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不同,在刚羽化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三大农药之一。随着菊酯农药的广泛使用,其残留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利用微生物降解这类农药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综述研究了微生物降解菊酯农药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微生物降解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丁草胺在水稻上的降解动态与残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5%丁·苄可湿性粉剂(WP)中丁草胺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的降解动态,以及其在稻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丁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12%~92.82%、85.10%~96.17%和83.64%~93.49%;丁草胺在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动态符合1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茎叶的半衰期分别为4.99~5.80 d、4.79~5.55 d;在水稻田以常规剂量2 571 g/hm2和高剂量3 857g/hm2施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后,广东省和湖北省水稻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173 8~0.223 0 mg/kg,在稻米中的残留量为0.015 4~0.034 2 mg/kg,在米糠中的残留量为0.010 7~0.029 7 mg/kg.  相似文献   
26.
乐果在大王椰子中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乐果在大王椰子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乐果施于大王椰子根部,容易被吸收,施药1 d后就有吸收,5 d后达到最大值,半衰期2.21 d,14 d后残留显著降低,21 d后消解到≤0.0060 mg/kg.施药1 d后到10 d大王椰子中的乐果残留可有效防治椰心叶甲.  相似文献   
27.
总结了印楝素在植物中的系统性分布及印楝制剂在田间应用的作用和意义;指出印楝素可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中呈系统性分布,其被植物根吸收后由茎向叶传导,叶片吸收的印楝素不向根和茎传导.  相似文献   
28.
通过室内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了降解菌株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DG-S-01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菜薹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株DG-S-01可有效去除菜薹和土壤中3种供试农药的残留,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降解半衰期(t1/2)与未经该菌株处理的对照相比缩短1.5~53.2 h。在菜薹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均随降解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72 h后,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小于0.5 mg/kg的水平。在土壤中,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也随降解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72 h后,其残留量小于1 mg/kg的水平;而氰戊菊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照菜薹和土壤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均明显高于喷施降解菌株的处理。  相似文献   
29.
依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合成了6个新型含有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结构片段的氟虫腈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电喷雾质谱(ESI-MS)以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及毒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1和2 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活性优于氟虫腈,LC50值分别为0.85和2.01 μ g/mL;目标化合物对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的毒性均显著低于氟虫腈。  相似文献   
30.
以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浸叶碟法同时测定了印楝素A与氟虫腈、毒死蜱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的保护率和死亡率,以不同的评价指标计算其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叶片保护率比死亡率能更准确地反映部分杀虫剂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评价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尤其是评价拒食剂和毒杀剂的联合作用时,以保护中浓度(median protection concentration,PC50)或保护中量(median protection dose,PD50)为毒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