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29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在继续做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场所,对于大流域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与水质改善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依据调查、监测资料,以北京门头沟区法城和炭厂西沟2条清洁小流域为对象,以未治理的田寺和上苇甸小流域为对比,分析了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  相似文献   
62.
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效益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和水质采样分析的方法对门头沟区内法城、韭园、岭角、炭厂西沟、青龙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在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可有效控制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场所.  相似文献   
63.
藻类结皮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西偏关县不同厚度藻类结皮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结皮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结构,结皮形成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均优于无结皮(土壤).随着结皮厚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降低,容重下降,含水量上升,孔隙度增大,且3~7 mm厚的藻类结皮对土壤客重、含水量和孔隙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4.
黄土地表生物结皮对土壤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双环法对山西省偏关县3种结皮覆盖下(苔藓藻结皮、藻结皮和薄层藻结皮)土壤的贮水性能和渗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皮覆盖下土壤的贮水能力受结皮厚度和孔隙度状况的影响较大,0~10 cm土层饱和贮水量为502.69~525.80 t/hm2 ,滞留贮水量为169.71~198.29 t/hm2;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5. 19~11.10 mm/min,无结皮最高,苔藓藻结皮最低;稳渗速率变化范围为1.6 7~2.67 mm/min.采用的3种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和Ph ilip模型)中Horton模型的拟合值更接近于实测值, 决定系数R2在0.98~0.99,更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具有生物结皮土壤的入渗特征.  相似文献   
65.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 mg/kg;pH为(7.74±0.14)。2)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 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 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66.
内蒙古地区多种土壤湿度资料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湿度是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重要的地球物理变量,在天气和气候研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中将2011-2013年CLDAS、ERA-Interim和GLDAS-1/Noah获取的10cm土壤湿度资料在内蒙古地区的时空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与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评估。结果表明:CLDAS、GLDAS和ERA-Interim土壤湿度都能较好地再现内蒙古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CLDAS模拟最好,与观测资料的相关系数最高并能够很好地表现局地特征,ERA-Interim土壤湿度模拟能力欠佳、GLDAS土壤湿度能较好的反映内蒙古的干湿状况,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较小,但在东部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7.
北京东灵山景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北京东灵山景区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通过调查北京东灵山景区内的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提出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旅游业管理、强化水保意识,加大水土保持资金和科技投入,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68.
北京油松人工林竞争指数的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北京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获取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管理的依据和理论支撑,以九龙山油松人工林内的1 054株油松对象木及4 216株竞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Hegyi竞争指数、Bella竞争指数(CIOi)及基于交角的林木竞争指数(d_α_CIi)进行生物量回归分析和k折交叉验证,筛选并分析油松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结果显示:油松的径级分布呈略正偏的正态分布,88.24%的个体分布在10~25 cm径级内;油松生物量与d_α_CIi,Hegyi竞争指数服从幂函数关系,CIOi服从指数函数关系。d_α_CIi与油松生物量的决定系数(R2)、10次10折交叉验证R2值均最高,R2损失量最小,量化效果最好;Hegyi竞争指数次之,CIOi最差,说明d_α_CIi是量化北京典型油松人工林竞争强度的最佳指标。林木竞争受数量、大小和物种共同影响。随着油松对象木胸径的增大,竞争指数逐渐减小,其上方遮盖所占竞争指数比例也逐渐降低,甚至没有。当油松胸径不小于20 cm时(约总体前1/4),随径级增大其竞争指数变化不显著;据此对油松胸径小于20 cm的个体进行合理抚育间伐,能改善油松林结构。油松所受竞争主要来自种内,占总竞争强度的93.64%,种内竞争木数量、竞争强度随径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种间竞争木数量、竞争强度随径级总体上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表明种内竞争大于种间及两者间的垂直空间分离是物种共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9.
不同演替阶段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带和固定沙地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沙地内植物群落多样性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各演替阶段均有不同的植物群落和优势物种。豆科和藜科植物作为流动沙地的先锋物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由流动沙地到固定沙地,其种类变化较大,表明其在沙地恢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萝摩科植物可作为区分流动沙地和其它沙地类型的指示性植物;马齿苋科和紫薇科植物仅在固定沙地中出现,已成为判断固定沙地的标志性植物。除沙地恢复过程中人为播种的柠条和沙蒿外,流动沙地阶段的优势物种是沙米,半固定阶段是沙生冰草,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地带是老瓜头和地梢瓜,而固定沙地则为花棒和地梢瓜。因此,在沙漠化治理中应根据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70.
沙地云杉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云杉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生长在干旱的沙质土地上而引人注目,其种的分类地位、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及群落生态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研究。但是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下,沙地云杉仍存在着明显的退化趋势,其种群演替和生态学特性仍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