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4篇
  7篇
综合类   21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以纳米孔隙及裂缝发育为特征的页岩气储层中,由应力敏感带来的渗透率降低引起的渗流规律和产能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力敏感与渗透率的指数关系,定量计算了应力敏感引起的渗透率变化值。应用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的等效渗流模型,在页岩岩样应力敏感性试验结果及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的渗流综合模型并得到单井产能方程。以威201-H1井为实例,应用已经建立的产能方程进行了应力敏感影响下的产能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认为,裂缝是应力敏感的主要来源,并且当储层孔隙越大即产量越大时,应力敏感越强,尤其是在压裂水平井初期影响最为强烈。由此,综合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从分析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中存在的过早产水问题出发,提出了采用ICD(入流控制装置)控水完井的思路。根据渗流力学、流体力学、油藏数值模拟,建立了水平井ICD完井多段井模型,研究了底水油藏水平井ICD完井长期入流动态规律。对比分析了射孔完井和ICD完井两种条件下调控入流剖面的效果,以及对产能和最终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均质和非均质油藏中,ICD完井均有很好的入流控制效果,能够有效地延长稳油生产时间和延缓见水时间,起到稳油控水的效果,提高了目标井段的生产状况;但整体上均质油藏中ICD完井对于提高累计产油量和采收率的效果有限,而在非均质油藏中采用ICD完井可以极大地提高累计产油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43.
原油磁处理降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内外近几年对原油,特别是含蜡原油磁处理降粘的研究进展。对原油磁化降粘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认为磁致颗粒团聚及磁场作用下分子有序排列是降粘的主要原因。通过悬浮液流变学理论,磁致颗粒团聚后,体系的多分散度上升,颗粒最大堆砌体积分数提高,从而悬浮体系粘度下降。原油磁化降粘具有时效性,大多可维持2~4h时,可应用于短距离输油管道。  相似文献   
44.
当前,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呈现日趋激烈的态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在建设特色大学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特色大学的内涵、影响因素、形成过程,中国石油大学在这方面的经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美国农业政策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农业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和稳定农场收入、提高社会福利和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国农业政策的研究,揭示出美国在农业方面的保护政策有其先进的一面,同时,美国农业政策也遇到了转折点。美国农业政策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也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46.
张盛楠  石国赟  樊迪  宫敬  王玮  刁逢  郝昱程 《油气储运》2020,(11):1262-1267
起伏管道在投产过程中极易出现气阻现象,影响管道安全。为保障新建管道的顺利投产,提出了一种新的压降预测方法:将处于液气置换过程中的管道分为积气段、气泡段及转弯段3部分,分别针对每一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压降计算方法。将该预测方法应用于中国某原油管道的投产过程中,对管道沿线的压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较为吻合,可为同类管道投产时的压降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47.
舒庆  熊小琴  曾军  李洪福 《油气储运》2020,(11):1268-1273
密度是原油生产和销售中的重要指标,根据油品密度可以将原油划分为轻质油、中质Ⅰ油、中质Ⅱ油以及重质油,不同品质油品的销售价格差异较大。通过多种油品在不同配比下掺混的密度测试实验,借鉴混合原油黏度、凝点及屈服值的计算模型,结合大量实验数据,提出了混合原油密度计算模型。对比实测密度与模型预测密度发现:最大误差为0.001584 g/cm^3,平均误差小于0.0006 g/cm^3,符合国家密度测试的误差标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能够为现场原油掺混计算提供参考。(图4,表5,参27)  相似文献   
48.
对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和旺苍地区典型露头区须家河组(T3x)裂缝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测量,该地区普遍发育构造剪切缝,包括高角度剪切缝、斜交缝和低角度剪切缝共3种类型。裂缝多与层面呈高角度相交,工农镇地区裂缝优势走向为近EW向、NW向和近SN向,离妻岩地区裂缝优势走向为近EW向。控制广元和旺苍地区T3x露头区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因素有岩性、层厚及岩性组合。细砂岩和粉砂岩中裂缝密度最高,粗砂岩和砾岩中裂缝密度较低;裂缝密度与力学层厚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岩层层厚增加,裂缝密度逐渐降低,厚层中裂缝发育程度较差;不同岩性组合中,砂泥岩互层、泥岩层中的薄-中层砾岩段裂缝较发育。  相似文献   
49.
王艳婷  黄启玉  庞全  付军 《油气储运》2013,32(2):166-170
使用不同流变仪及不同测试系统,采用剪切速率阶跃上升的加载方式,对大庆-冀东混合原油进行触变性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Anton Paar流交仪的重复性好于HAAKE VT550旋转流变仪,使用Anton Paar流变仪测得的原油流变性数据较稳定,波动较小,但两种流变仪测得的胶凝原油的屈服值和平衡值的实验误差均小于23%;内外简直径比相近的不同测试系统测得的胶凝原油的屈服值和平衡值的实验误差均小于25%,但内外筒间隙越小的测试系统,蜡晶结构裂降越快,且得到的实验数据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50.
针对减阻剂室内评价环道存在的问题,设计安装了管径159mm、长300m的室外埋地评价环道,其管径、长度、油品流速更接近于实际管道.该装置采用高压氮气作为动力源,测试段沿线布设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和高频压力传感器,测试段出口设有超声波流量计,同时安装有耐压罐和常压罐.由于在环道评价试验中装置的压力不断变化,因此建立了试验过程氮气管路、油品管路、氮气罐、耐压罐的瞬态模型,使用VB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用以计算不同粘度和初始压力下的油品流速和压力变化,雷诺数范围和试验时间,判断试验条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