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155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33篇
  294篇
综合类   58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贵港市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贵港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做法和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2.
罗忠红  黄嘉佑  江航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45-14947
[目的]研究我国冬季持续极端低温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我国195个测站1961~2008年冬季的日最低温度资料,在采用李庆祥等提出的实际概率分布阈值法的基础上,分析48年来我国冬季发生的持续极端低温事件(冷夜)和累积温度距平的分布特征。[结果]易发生长时间(5 d以上)极端低温事件的地区除了东北、西北、青藏高原等地理位置偏北和高海拔区域外,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也是易发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生持续极端低温事件最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持续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趋势减少,但1992、2000、2007年出现持续7 d以上的事件较平均偏多。48年中1月积寒最强,2月其次,12月最小;12和1月东北和内蒙北部积寒最大,2月新疆北部积寒最大;整个冬季青藏高原受积寒最小;贵州、广西、湖南等地12和2月较南方其他地区更易发生寒害;四川盆地大部、云南和我国中部地区秦岭一带则发生寒害的概率较我国其他地区小。[结论]该研究为寒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高山林线交错区进行取样,研究了交错区内4个不同海拔树木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林线交错区内,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高,年表统计特征沿海拔并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气候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生长滞后效应”,所有样地的轮宽指数与上一年10月的降水显著正相关,多数样地的轮宽指数与上一年7、8月的温度显著负相关,后者体现了有效水分供应的限制作用。同时,多数样地的轮宽指数与当年2月降水显著负相关。整个林线交错区的树轮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之前(上一生长季和秋冬季)的气候指标的影响,而与当年生长季气候没有明显的联系。本文和相关研究发现的林线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并不敏感的现象,与高山林线主要受生长季温度限制的传统认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4.
激光微地貌扫描仪的开发研制及在坡面侵蚀研究应用初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线的反射与聚焦成象原理,将地表高程转换成不同物象点位置的电信号,再经计算机处理成数字高程模型,即形成用于获取地表糙度数字高程模型的激光激地貌扫描仪。实验测量得到;在相同初始条件下,不同坡度土槽放水和降雨实验后地表形态的数字地形模型。通过侵蚀地表形态的分析,得出坡度对坡面侵蚀及沟蚀影响的某些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75.
从古代园林时期到如今的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植物在园林发展中起到诸多功效的作用。通过对特定时期的中西方植物景观差异性进行研究,以时间为轴线,从植物的景观功能、设计手法、空间营造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表明,同时期下的中西方植物景观在设计手法和空间营造上受当时的人文条件、统治阶级、环境条件等因素限制,植物设计的表达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均反映了同时期园林植物景观的不同设计理念。旨在为之后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6.
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的研究,一直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系统性不足.为促进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的系统化,择取自1979年以来期刊文献,以年代分布、研究对象、研究期刊分布为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集中于2006年-2012年,研究对象主要为黄炎培、杜威、陶行知和晏阳初等人,期刊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集中性.  相似文献   
77.
为系统探究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素(温度、降水等)的响应规律,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半干旱区树木生长机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山杨次生林内,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技术对山杨径向生长和环境因子进行1 a的连续观测,分析山杨径向生长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杨茎干日动态表现出反相位模式,在生长季(5—9月)表现为树干径向变化在白天达到谷值、夜晚达到峰值的变化模式,在非生长季(2020年10月—2021年4月)树干径向变化在白天达到峰值,夜晚达到谷值;在生长季前期(4月上旬—5月中旬)山杨径向生长受到土壤水分的显著影响。在生长季中期(5月中旬—7月下旬),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和降水是山杨树干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生长季早期土壤水分对于半干旱区山杨径向生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韶山是经典的红色旅游区,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研究韶山红色旅游区的精品化问题具有显著意义。打造精品红色旅游区,根本是提升旅游者满意度。通过归纳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出28条满意度测评语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基础数据,运用IPA方法就旅游者对韶山红色旅游区各要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分析,明确了继续保持、努力过头、低优先级和重点改进四类性质的要素,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优化提升方案,保证韶山红色旅游区精品化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9.
基于历史文献记录,利用旱涝指数法,重建了1368—1911年保定地区旱涝序列。利用偏度-峰度检验、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检测了研究区旱涝灾害总体特征、跃变点、旱涝阶段性、周期性。利用1380年以来华北温度序列,比较了旱涝灾害与气候冷暖关系。结果表明,1368-1911年保定地区旱涝序列为偏态分布,涝灾频率高于旱灾。1437年、1500年、1578年、1607年、1648年、1670年、1701年为气候跃变年份,1501-1606年、1649-1669年、1794-1911年气候相对湿润,1437-1500年、1607-1648年、1670-1793年气候相对干旱。旱涝变化存在64a,30a,11a三种周期,旱涝灾害与气候冷暖在研究区内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0.
应编辑部的邀请,我写了一篇关于“国际天文年”的文章,作为“仰望星空”栏目的开篇。我很乐意接受这一任务,也珍惜这个与广大青少年交流的机会。联合国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是为了纪念400年前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进而推进天文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