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53篇
综合类   10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全球大幅度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气候变化过程与机理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化的差异性,选取中国西北地区(80°E~115°E,32°N~50°N)1961-2004年140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日照、风速、水汽压、温度等资料,根据Penman公式计算了潜在蒸散量,并根据其与降水的关系建立了干燥度指数。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方法,根据上述多种物理量进行西北地区内部的气候区划,寻找不同的区域异常中心。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小波分解的方法,对各异常区域中心的干燥度序列进行分析。最后对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多时间尺度的相关分析,并从大气环流异常的角度解释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2.
近些年来,环境研究者对纳米颗粒的迁移性进行了部分研究,但是对环境稳定性低、反应活性高的金属氧化物工程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沉积行为的系统探讨还很不足,尤其是对其在有机质(NOM)存在条件下迁移行为的了解非常有限.本研究选用四氧化三铁磁纳米颗粒(MENP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填充柱淋溶实验法,对其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持留行为展开探讨,其目的是考察几种主要介质环境物理因素对其在天然有机质存在条件下的纵向淋溶过程及其在介质中持留量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不利吸附条件下的MENPs集聚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持留及迁移性能取决于多种合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孔隙水流速增大时,MENPs 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性增强,持留性减弱,持留MENPs 在介质中的逐层分布随孔隙水流速改变而变化;而且,MENPs 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持留性与介质颗粒的表面物理性质也有关,天然有机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石英砂表面的异质性.另外,介质颗粒粒径大小也是影响MENP-介质间持留机制的重要因子.当多孔介质颗粒粒径大小改变时,MENPs穿透曲线及持留分布曲线随之变化明显,MENPs的吸附沉积机制也相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3.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曾对不同时段、地域的文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罗马时期尤为明显.罗马人继承希腊人、埃特鲁斯堪和迦太基人的葡萄知识,发展出优秀的农业科学,创造了其葡萄产业的黄金时代,葡萄酒文化深入社会各阶层,并流传至今;但受利润驱使而对葡萄种植的过分偏向,给罗马带来了粮食短缺、葡萄酒生产过剩等危机;行省葡萄产业兴起,以及罗马本土“大地产”对中等种植园和农民土地的继续兼并,引发复杂的经济基础演变,“意大利终于被毁灭”.  相似文献   
34.
许洁舲 《中国园艺文摘》2013,(5):110-113,F0002
河流作为城市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休闲游憩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六盘水市水城河景观改造一期项目为个案,从河道的区位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景观特点及景观改造的原则,重点关注其对原有沿岸景观的发现、保护和生态改造。尤其是将新景观融入河道周围环境的方法,在营造良好视觉和空间体验的同时,使改造设计具有本土性、地域性和场所性,其场地特点和地域生态得到重新的诠释和展现,使河道景观得到延续并产生综合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5.
草地保护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草地开发与气候变化,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目前中国采取的草地保护措施使草地局部退化有所改善,但并未遏制总体退化趋势。为此,需要完善草地保护技术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我国草地实际问题,从广义和狭义草地保护出发,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2000–2019年草地保护技术相关文献,对比世界范围与中国同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草地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草地保护方面的研究影响力虽排名世界第三,但引用频次较低。相比国外技术发展,我国在保护草地资源方面需要完善国家公园建设标准、推广栽培草地建植、增加智能刈割研发、加强生物饲料菌种筛选、改良传统围栏;在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需要降低技术成本,增大适用范围。草地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中国草地更好地发挥其牧业基地、生态屏障、文化传承和基因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场地示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气相抽提(SV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类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的原位修复技术,在广东某柴油污染场地开展SVE技术修复示范工程,探讨SVE技术对此类污染场地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个多月的修复,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最高去除率达64.88%,在试验进行50d后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基本被去除,中低浓度污染物仍然存在,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与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相关。为缩短修复时间、降低成本,应将SVE与生物通风技术相结合,并采用相应的强化措施(如添加菌剂和营养物质等),以期获得更高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7.
利用IsoSource模型三源区分玉米根际土壤CO_2释放来源(根源呼吸、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释放),研究玉米根际效应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释放的影响。在玉米拔节期(24~53 d)、抽穗期(54~66 d)和灌浆期(67~99 d)末分别破坏性取样,测定根系、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13)C含量等指标;自拔节期开始至生育期末,每隔3d测定种植玉米与不种玉米的土壤呼吸CO_2量以及13C-CO_2含量。结果表明,利用IsoSource软件三源区分土壤CO_2的排放,土壤CO_2排放累计量以根源呼吸贡献为主(48.0%),其次为土壤有机碳(31.2%),最小为土壤无机碳(20.8%)。玉米对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释放均表现为正根际效应,从拔节期至生育期末,种植玉米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的释放分别较不种植土壤多65%和156%。土壤无机碳对于稳定全球碳库和调节大气CO_2浓度具有重要意义,若忽视石灰性土壤无机碳对土壤CO_2释放的贡献,有可能高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相似文献   
38.
中国非粮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燃料乙醇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利用非粮食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重要意义,从供给、政策和市场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目前非粮食作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中国非粮燃料乙醇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该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了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特别是模型模拟工作的发展状况.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中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针对非点源污染模型模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总结了Morris敏感性筛选法、蒙特卡罗模拟、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响应曲面法等定量数学方法,并分析其应用范围和优缺点.阐述了不确定性分析在非点源污染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目前的难点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0.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只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建构,以大理古城为例,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