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9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林业   466篇
农学   473篇
基础科学   121篇
  637篇
综合类   5029篇
农作物   237篇
水产渔业   156篇
畜牧兽医   776篇
园艺   485篇
植物保护   29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850篇
  2010年   696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降低了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减少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说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能够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进程,增加土壤碳库和氮库,改变土壤碳组分,延缓土壤碳转化过程,减少土壤微生物总量。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多项式关系,即土壤全碳含量随大气氮沉降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 g/(m2·a)N水平达到最大值[(31.05±1.94) g/kg],之后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的继续升高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大气氮...  相似文献   
992.
应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As、Hg、Cu、Zn、Ni、Pb、Cd和Cr在峨眉河流域土壤中的分布情况,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并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进行分析和评价峨眉河流域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As、Hg、Cu、Zn、Ni、Pb、Cd和Cr含量分别为1.48~4.64、0.14~0.36、34.00~370.00、212.00~818.00、0.00~2.00、5.00~53.00、0.10~1.20、0.00~476.00 mg/kg。变异系数显示Cu和Pb的分布最不均匀,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强烈;而土壤中Cu、Zn含量普遍超标,按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程度依次为Zn>Cu>Cd>Hg>Cr>Pb=As>Ni。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北细辛精油对桔小实蝇的熏蒸和触杀的杀虫活性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北细辛精油对桔小实蝇的杀虫机理,旨在寻找天然有效的植物源杀虫剂。[方法]采用密闭熏蒸法和微量点滴法测定北细辛精油对桔小实蝇的熏蒸及触杀活性,采用微板法测定北细辛精油对桔小实蝇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力的影响。[结果]在杀虫活性试验中,随着北细辛精油浓度的增加,杀虫效果均逐渐增强,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毒性也均逐渐增强;在熏蒸试验中,当浓度为1mL/L且处理时间为12h时,校正死亡率达到最大为100%;在触杀试验中,当浓度为156.25μL/L且处理时间为12 h,校正死亡率达到最大为100%;对桔小实蝇进行熏蒸处理、触杀处理12h的LC50分别为0.243 mL/L、30.884μL/L;用固定浓度为156.25μL/L的北细辛精油处理桔小实蝇不同时间后,其体内AchE和CarE整体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北细辛精油处理桔小实蝇8 h后,虫体内的AchE呈现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北细辛精油对桔小实蝇体内CarE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结论]北细...  相似文献   
994.
除草剂草甘膦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草甘膦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瞵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作用有所增强,草甘瞵对离体过氧化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对大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农田土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草甘瞵在农业生产实际用量下属于低毒或无实际危害的农药。  相似文献   
995.
超高压提取丹参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常温下超高压提取丹参素的最优工艺.采用超高压常温提取,正交试验对丹参素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并与传统的热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优选的最优工艺为:提取压力300 MPa,溶剂乙醇浓度80%,溶液pH 13,浸泡时间16 h,在此条件下丹参素得率为0.465%.超高压提取不仅得率高、时间短、耗能低,而且提取产物易于分离、纯化,同时超高压提取可以维持在低温下进行,特别适宜于受热不稳定化合物的提取,该技术适合中药有效成分的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996.
玉米秸秆稀酸水解糖化法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文通过分析水解还原糖成分,研究了温度、时间、稀酸浓度、固形物含量对水解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残渣组分分析研究了稀酸水解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的规律.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的水解主要以半纤维素为主,随着温度、稀酸浓度和水解时间的增加,纤维素的水解逐渐增强.当水解温度超过1000C后,水解得糖率迅速增加,超过110℃,纤维素开始水解;玉米秸秆的水解在前40 min就基本完成,过长的水解时间对水解效率的提高意义不大;水解的酸浓度应控制在1.5%左右;玉米秸秆在低固含物的条件下,水解效率相对较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酸浓度对水解效率的影响最大,温度和固含物的影响次之,粒径的影响不显著;温度和酸浓度、温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有影响显著.根据方差分析,最佳水解条件A3B2C3D1E1:温度125℃、时间80 min、稀酸浓度1.5%、固形物含量7.5%,在该条件下水解还原糖得率为32.71%.  相似文献   
997.
食品废物两相高温半干法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生产性能,该文研究了一种新的两相半干法厌氧发酵沼气生产系统,即在水解相中批式发酵,每次从工作容积为4 L的产烷相中取500 mL接种液,与食品废物混合后发酵1~2 d,再全部输入产烷相继续生产沼气,如此循环.实验运行温度为50℃,食品废物总固体TS和挥发性固体VS分别为19.3%和16.1%,产烷相先在4gVS·d-1的进料率下单相运行至稳定,稳定期日产气量为(4.09±0.03)L(甲烷占69.0%),pH为7.50±0.02,TS和VS分别为(1.05±0.02)%和(0.64±0.02)%.稳定的产烷相与水解相联合后,水解相在60~700 g的进料量下都能正常产气,但氢气含量较低.产烷相在进料量600g时产气量最高,为29.1 L/d,随后受到抑制,受抑制前的甲烷含量为72.4%~74.0%,TS和VS含量也在该进料量后达到最高峰,分别为3.50%和2.32%.研究结果表明新的两相半干法厌氧发酵沼气生产系统有效提高了生产性能,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降低从产烷相输入水解相的接种液量,以更好抑制水解相产烷微生物,提高产氢性能,还可使产烷相更加稳定,承受更高的进料量.  相似文献   
998.
响应面法优化产邻苯二酚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有效的数学统计方法,对BGZ-06菌株利用苯甲酸钠产邻苯二酚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的二水平因素设计筛选出较重要的因素,然后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杂合设计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使邻苯二酚的产量提高了20.66%,获得的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999.
研究清热生肌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烧伤膏组、清热生肌膏高剂量组、清热生机膏低剂量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烫伤仪持续烫伤大鼠股部8 s制成深Ⅱ度烫伤模型,伤后立即给药,每天1次,连续21 d,不同的时间点取材,测定创面的创面愈合率、组织含水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羟脯氨酸(Hyp)、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含量。结果表明,清热生肌膏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和增加创面VEGF、Hyp水平,降低血清IL-1、TNF-β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考察染发膏对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3种不同品牌染发膏(T、S、H)毒染蚕豆根尖细胞,测定其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并计算微核指数。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染发膏浓度与微核率都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高于一定浓度后微核率均呈下降趋势,其最大微核率对应的浓度依次为0.10 g/L(T染发膏)、1.00 g/L(S染发膏)、4.00 g/L(H染发膏)。说明3种染发膏均有一定诱变作用和遗传毒性,且3种染发膏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