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补偿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生态补偿是一种恢复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保护草地生态屏障和解决社会公平的重要经济手段。然而,在实施草地生态补偿的过程中,政府与牧民和牧民与牧民之间的博弈会采取不同的博弈策略,只有在政府选择补偿和牧民选择保护的均衡策略时,才能解决政府与牧民博弈的"囚徒困境"问题;而解决草地生态补偿中牧民之间"智猪博弈"困局的关键是寻求一个集体利益最优的纳什均衡解。因此,只有在草地生态补偿中政府与牧民和牧民与牧民之间形成一种合作的均衡博弈,才能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2.
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竞争优势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资源禀赋系数、成本收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为基础,比较分析了甘肃小杂粮产业竞争优势度;通过对消费者和农户的深入调查,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甘肃小杂粮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谷子、糜子、荞麦、蚕豆的资源禀赋系数分别为1.53、6.64、8.72、3.9,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1.23、2.57、2.95、1.97,小杂粮从资源的丰富程度、成本收益、种植规模、产出水平等方面具有竞争潜力;消费者收入水平、认知程度、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甘肃小杂粮的市场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家庭耕地面积、小杂粮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农户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基于2000年~2009年酒泉市第2次土地详细调查数据,采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方法,对酒泉市及市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土地利用时间序列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类型3个方面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分析上,酒泉市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大的是未利用土地,减少量最大的是牧草地;在空间变化分析上,酒泉市未利用土地的分布很平均,水利用地分布不均匀,但总体上相对合理,牧草地、林地和交通用地分布很不均衡,耕地、居民地和园地分布极不均衡;在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类型上,除肃州区外,中部绿洲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都在中、低一级,其中玉门市、金塔县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2 4,0.224 2,敦煌市和瓜州县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54 4、0。071 2,属低中多样性,且与其他县区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在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武威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及其特色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功能分区研究 ,为武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提出节水型社会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建立了包括定量和定性两大类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节水型社会评价模型。实证部分对张掖市200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6.
为清晰地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本文改进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了西藏2005-2014年的可持续性,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西藏及其各地级市2015-2024年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2005-2014年,西藏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8.30 hm2减少到33.81 hm2,人均生态足迹从6.83 hm2增加到11.59 hm2,生态盈余空间缩小,但生态足迹指数一直高于65%,当前的可持续性较强;万元GDP生态足迹、发展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表明西藏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在未来10年,西藏及其各地级市(除拉萨外)的可持续性持续降低,但整体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拉萨在2020年将变为严重不可持续。本研究定量地评价了西藏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以期对高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乡村地域空间的人口聚居点,其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和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对历史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秦安县域乡村聚落的数量增长与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乡村聚落的分裂演变进行了理论假设与分析;运用GIS方法,对乡村聚落的区位演变和空间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扩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8.
甘肃省建设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甘肃省1997~2004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全省近八年来建设用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自1997年以来,甘肃省建设用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上升趋势,即建设用地多样性程度提高,用地结构趋于均衡;通过驱动力分析发现造成建设用地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而各经济发展指标次之。  相似文献   
109.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于2008年5月在内蒙古卓资县进行的调研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生活困窘、生活照顾缺位、医疗费用高、精神生活单一、孤独感强烈等问题.因此从加强孝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探讨改善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0.
姜伟  张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21-18223
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土地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保障的重要形式。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步弱化,究其原因在于农业收入降低和养老费用增加两方面。尽管土地养老功能在弱化,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等措施提高土地养老的支持力度,同时也应注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