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373篇 |
75篇 | |
综合类 | 625篇 |
农作物 | 347篇 |
畜牧兽医 | 27篇 |
园艺 | 165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不结球白菜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较易再生的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转基因工作建立良好的再生体系,以暑绿、苏州青、亮白叶和矮抗5号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外植体类型以及不同的激素配比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暑绿的再生频率最高.不同外植体类型中,子叶-子叶柄再生频率最高.种子发芽培养基中添加苯基噻二唑基脲(TDZ)使幼苗生长健壮,利于外植体分化,不定芽分化率均在60.00%以上,子叶-子叶柄在培养基MN 0.5 mg·L-1 TDZ 0.5 mg·L-1 NAA 7.5 mg·L-1 AgNO3中再生频率最高,达到80.00%,表明TDZ在诱导器官的发生中有较强的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142.
[目的]验证黄瓜-酸黄瓜渐渗系群体真实性,获得渐渗系中抗蔓枯病株系.[方法]通过观察统计渐渗系群体的重要农艺性状,利用酸黄瓜特异的SSR标记检测渐渗系材料的真实性,并采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黄瓜-酸黄瓜种间杂交后代(86份渐渗系)群体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筛选抗蔓枯病材料.[结果]这些渐渗系在植物学性状上介于两亲本之间,具有部分野生种特有性状,如黑刺、节间短、多分枝等;SSR分子标记能在渐渗系中扩增出野生酸黄瓜的特异DNA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其为野生酸黄瓜与栽培黄瓜种间杂交后代;从黄瓜-酸黄瓜渐渗系群体中筛选出8份抗性材料,分别为CSIL2、CSIL41、CSIL49、CSIL52、CSIL57、CSIL58、CSIL59、CSIL72,占供试材料的9%.[结论]通过远缘杂交培育渐渗系是拓宽作物遗传的基础,从渐渗系中筛选的8份抗性材料为开展黄瓜抗蔓枯病育种研究提供了抗源材料,同时也为黄瓜抗蔓枯病育种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3.
以育性转换表现为"长光高温下可育,短光低温下不育"反(向)光、温敏核不育种质5021S为材料,5021S与轮回422杂交组合F2作为遗传群体进行育性相关基因的QTL定位,利用124对SSR标记构建了一张全长1 912.3 cM平均图距为14.98 cM的饱和分子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Cartographer2.5软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到4个控制育性相关性状的QTLs位点,分别位于第2、第3、第5、第7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5%~32.5%表型变异。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RM5804与RM425之间的qpms-2贡献率为32.5%,第3染色体RM130与RM3405之间的qpms-3贡献率为16.1%。表明5021S的核不育性受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44.
耐盐性不同的野大豆种子和幼苗对等渗水分和NaCl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等渗(-0.53MPa)PEG-6000、NaCl、Na^+-盐和Cl^--盐溶液分别处理野大豆种群BB52(耐盐性较强)和N23232(耐盐性较弱)的种子和幼苗。结果表明:除PEG处理对两种群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外,其余各等渗盐处理下其相对发芽率均显著下降,其中Na^+-盐处理下降最明显;两种群所有处理幼苗的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这些处理对N23232的影响大于BB52,其中Na^+-盐的影响最大,PEG影响最小。可见,NaCl胁迫对野大豆造成的伤害中,离子毒害较渗透胁迫重,其中又以Na^+毒害大于Cl^-毒害。 相似文献
145.
146.
普通丝瓜雌雄性别分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8份普通丝瓜品种30节内的雄、雌花蕾着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无性节、纯雄节、纯雌节和双性节(同时存在雌雄花蕾)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普通丝瓜的性别分化比较复杂.无性节一般分布在起始几节,呈现连续或不连续分布,少量品种在高节位还有零星分布;双性节中雌花和雄花有11种组合方式,以多雄 单雌节最常见,在所有丝瓜材料中均有出现;雄花从个体(枚数)存在状态看,有单枚和多枚(又叫总状花序)之分,雄花分布在纯雄节和双性节之中,雄花在纯雄节中存在6 种表现形式;早熟材料的有雄节(包括纯雄节和雌、雄节)有24.1节,中熟材料的有雄节有23.6节,晚熟材料的有雄节有21.3节,且熟性越早有雄节数越多;雌花在纯雌节中有4种表现形式,以单雌形式存在最普遍;早熟材料的有雌节(包括纯雌节和双性节)有23节,中熟材料的有雌节有18.7节,晚熟材料的有雌节有13.55节;无性节、纯雄节、纯雌节和双性节的数量与品种来源地、果形、植株长势和叶色均未表现出趋势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7.
植物缺磷及菌根信号转导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主要以无机正磷酸盐的形态被植物吸收,而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很低。为了适应磷缺乏的环境,植物进化出了包括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互惠共生体系在内的一系列适应性机制以增强对磷的吸收、转运和再利用等。所有的这些机制均是由复杂而精巧的分子调控网络控制的。近年来众多基因被鉴定并进行功能研究后与该调控网络联系起来,这些基因包括各种蛋白质基因和非编码RNA基因。本文旨在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同时探讨植物缺磷与菌根信号转导途径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8.
不结球白菜硝酸还原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法测定了经50 mmol.L-1的KNO3诱导不同时间后的雪克青、苏州青、矮脚黄、乌塌菜(黄心乌)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的活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且分别在4、4、6、6 h达到最高峰。苏州青经50 mmol.L-1的KNO3诱导4 h后,提取其叶片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硝酸还原酶基因cDNA的2条片段,长度为1 125 bp和438 bp,分别编码374个和135个氨基酸,命名为nr1125和nr438。nr1125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DQ001901。 相似文献
149.
为了解LTP蛋白基因bltl4.2在青稞中的功能,以青稞品种“昆仑12号”为实验材料,克隆得到编码该基因的eDNA序列全长470bp,其中包括24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7709.8,理论p16.52,不稳定系数27.36,是一个稳定的蛋白质。LTP蛋白有2个跨膜区,1-19位置的是从膜内到膜外,57-76位置的是从膜外到膜内,总平均亲水性0.522,是一个高度亲水的小分子蛋白质。序列比对显示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与大麦bltl4.2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8.9%)。通过RealtimePCR检测得到blH4.2基因在4℃下处理48、24和12h的表达量分别是0h的14.6、13.6和8.3倍,SPSS分析显示bltl4.2基因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表达差异显著,说明该基因对青稞的耐寒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东北、黄淮及南方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严重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我国不同学者曾将江苏、东北、湖北及山东等地的SMV株系做过局部划分。为促进大豆抗病育种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种质的交换,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从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和国内外鉴别系统中筛选出10个鉴别能力强、反应稳定的鉴别寄主,将我国大豆产区25个省(市)的SMV划分为22个株系;通过不同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大豆花叶病毒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基因组重组形成的SMV新类型;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出广谱抗源科丰1号和齐黄1号等优异抗源;发现其对15个株系的抗侵染作用分别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将15个抗侵染基因定位在大豆2、6、13和14号染色体上,完成Rsc3、Rsc4、Rsc6、Rsc7、Rsc8、Rsc13、Rsc14、Rsc15、Rsc17、Rsc18等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发现抗性基因成簇存在;证明抗病、系统坏死、系统花叶3类症状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发现大豆对SMV存在数量抗性(抗扩展),它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3个抗源品种、3条染色体上的多个抗性基因,创造了兼抗20个株系的新种质;利用基因干扰原理,完成了SMV基因HC-Pro和CP及隐性大豆抗病基因eIF4E的遗传转化,在阳性后代中获得一批优异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